刘雪佳
-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1982—2015年新疆地区植被生长对气温的响应被引量:19
- 2019年
- 基于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采用滑动偏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新疆地区生长季植被对气温响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在整个生长季,新疆地区植被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季节尺度上,这种响应关系的变化趋势在夏、秋两季较为明显,春季植被活动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在整个生长季,不同类型植被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现减弱态势;在春季,草地和森林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现显著增强趋势,而灌丛和荒漠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趋势正好相反;在夏季,4种植被(草地、灌丛、荒漠、森林)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在秋季,4种植被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特征.新疆地区生长季气温对植被的影响力减弱具有区域的普遍性特征,这可能与研究区降雨和太阳辐射活动变化的有关.
- 董璐赵杰刘雪佳杜自强武志涛张红
-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气候变化
- 1993—2015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估算1993—2015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析其时空变化格局及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了解这一时期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对水热因子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运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估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利用一元线性回归、二阶偏相关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草地NP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对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1)1993—2015年,中国草地NPP年均总量为7.595×10^(14) g(以C计),单位面积NPP均值为296.76g/m^2/a。总体上,草地NPP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从南部到北部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2)1993—2015年草地NPP总量以-1.415×1012 g/a的线性速率(p>0.05)波动式下降。其中,1993—2010年草地NPP总量以-2.312×10^(12) g/a的线性速率(p<0.05)显著降低,2011—2015年草地NPP总量以7.00×10^(11) g/a的线性速率(p>0.05)波动式上升。1993—2015年,NPP呈减少态势的面积大于NPP呈增加态势的面积且40.40%的草地NPP呈现显著性变化。(3)年际变化上,除去2011年以来草地NPP的波动性变化,草地NPP与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二阶偏相关性显著,与年平均气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空间分布上,草地NPP与太阳辐射显著偏相关的面积>与降水显著偏相关的面积>与气温显著偏相关的面积。[结论]1993—2015年,中国草地NPP总体上呈现普遍降低、局部改善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到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影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弱。
- 刘雪佳赵杰杜自强张红
- 关键词:CASA模型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水热因子
- 中国温带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植被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8年
- 结合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阶偏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温带地区的生长季不同季节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以及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对各类型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4年来中国温带大部分地区季节性昼夜气温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生长季昼夜增温速率呈现出不对称性,春季、夏季白天气温上升速度略快于夜间,秋季夜间增温快于白天;(2)不同季节的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相对于夜间增温,白天增温对植被活动影响程度更大,影响区域更为广泛;相比夏季和秋季,春季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3)不同类型植被对昼夜增温速率的不对称性产生了不同的响应,并且在不同季节上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
- 赵杰杜自强武志涛张红郭娜马志婷刘雪佳
- 关键词:植被动态
- 我国荒漠植被生产力动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了探讨近30 a来我国干旱区荒漠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与水热因子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运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我国荒漠植被1982—2015年生长季的NPP,并运用线性回归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滑动相关系数分析了荒漠植被NPP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单位面积NPP均值为42 g·m^(-2)·a^(-1),NPP整体水平较低。空间上呈西北部、东部边缘较高,中部、南部和中东部较低的分布特征。②荒漠植被NPP年均总量为5. 783×10^(13)g·a^(-1)。从荒漠植被NPP的年际变化来看,1982—2015年中国荒漠植被NPP总量以1. 64×10^(12)g·(10a)^(-1)的线性速率(P=0. 054)上升,荒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上不断改善,但总量趋势呈现阶段性变化,1982—1993年荒漠植被NPP总量呈极显著增长态势(1. 25×1012g·a^(-1),P <0. 01); 1993—2006年NPP总量呈极显著降低态势(-6. 42×1011g·a^(-1),P <0. 01); 2006—2015年NPP总量缓慢增长(1. 70×1011g·a^(-1),P> 0. 05)。从空间变化来看,47. 65%的荒漠植被NPP呈增加态势,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高原、天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柴达木盆地的东南边缘、阿尔金山南麓和昆仑山脉。③从荒漠植被NPP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随时间的变化来看,NPP与气温的滑动相关系数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为负相关,与降水、干燥度的滑动相关系数保持为正相关,与太阳总辐射的滑动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荒漠植被与水热因子的相关关系在研究时段均有进一步减弱的态势,即荒漠植被NPP对气候因子的变化愈来愈不敏感。
- 刘雪佳董璐赵杰杜自强张红
-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荒漠植被气候因子水热因子
- 昼夜增温速率的不对称性对新疆地区植被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结合1982~2013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阶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地区生长季白天最高气温(T_(max))和生长季夜间最低气温(T_(min))的变化趋势以及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对各类型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2年来新疆地区T_(max)及T_(min)都存在极为显著的上升趋势,生长季T_(min)的增长速率约为T_(max)增长速率的1.5倍,昼夜增温速率呈现出不对称性;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相比于白天增温,夜间温度的变化对新疆植被的影响区域更为广泛,而且对植被的影响程度更大;各植被类型NDVI对昼夜增温速率的不对称性也产生了不同的响应:白天增温对针叶林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夜间增温对针叶林、农业植被、草原及草甸植被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
- 赵杰刘雪佳杜自强武志涛徐小明
- 关键词:植被动态夜间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