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文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太湖
  • 7篇太湖流域
  • 7篇流域
  • 7篇湖流
  • 4篇水源地
  • 3篇营养盐
  • 3篇水质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轮作
  • 3篇轮作方式
  • 3篇耕地
  • 3篇河道
  • 2篇营养化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 2篇年龄
  • 2篇红外气体分析...
  • 2篇富营养化
  • 2篇茶园
  • 1篇氮磷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江苏省水文水...
  • 3篇江苏省水文水...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吕文
  • 8篇杨桂山
  • 7篇万荣荣
  • 6篇杨惠
  • 5篇杨金艳
  • 4篇王诚
  • 3篇徐勇
  • 2篇杨文晶
  • 1篇朱青
  • 1篇马倩
  • 1篇王晓杰
  • 1篇顾林森
  • 1篇姜宇
  • 1篇聂青
  • 1篇高晓平
  • 1篇陶宇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水利科技与经...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江苏水利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第七届全国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耕地不同轮作方式蒸散速率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运用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Static Chamber/IRGA),研究了太湖流域耕地稻麦/油不同轮作方式蒸散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并通过趋势比较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蒸散作用的因子。分析表明,小麦和油菜两...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太湖流域耕地不同轮作方式蒸散速率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正>(节选)蒸散作用是生态系统水分流失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和径流作用的相对大小影响着区域水循环[1]。而蒸散量时空变化规律又受到气候、植被、土壤等生物物理因素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2]。目前,蒸散发及其组分...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文献传递
阳澄西湖入湖河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基于2007—2019年阳澄西湖入湖河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阳澄西湖入湖河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入湖河道呈现出氮磷营养盐春季含量较高的特点;氨氮、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比2007年分别下降78.7%、47.9%和34.8%;总磷年均质量浓度2015年后有较大幅度下降,2015—2019年均值比2007—2014年均值下降45.3%;阳澄西湖主要入湖河道中,水质较差的是蠡塘河和白荡,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及总氮。
孙瑞瑞吕文顾林森杨金艳杨惠杨文晶
关键词:水质营养盐
基于BATHTUB模型的阳澄西湖入湖河道氮磷营养盐控制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BATHTUB模型,入湖河道执行河流总磷Ⅱ类水标准,阳澄西湖总磷为Ⅳ类,湖泊水质不达标。因此,提出两种方案,探讨阳澄西湖主要入湖河道氮磷营养盐控制要求。方案一:入湖河流执行现行湖泊水质标准,对应湖区水质基本能达标,并且湖区总氮均值优于限值0.5 mg/L;方案二:以现行湖泊水质标准反推的入湖河流总氮、总磷限值,比方案一限值宽松,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使河流水质标准过于严格。因此,依据方案二的结果,确定阳澄西湖入湖河流营养盐控制范围,即上游入湖河流总氮为0.68~0.81 m/L、总磷为0.030~0.039 m/L。
吕文孙瑞瑞王诚杨文晶杨惠杨金艳万荣荣
“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和研究方法概述被引量:3
2012年
生态水文学作为解决现代水问题的新方式,源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考方式———"生态工程",以"生态水文"为主题的论文、专著、会议成蓬勃发展之势。目前研究方法概述有:①国内外多种相关监测计划的建立以及各种估算方法相结合;②流域对比、传统的宏观和基于集对原理的微观相关分析揭示机理;③多种生态水文模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模拟生态水文过程。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归纳如下:①亟待生态水文学解释与水分驱动生态系统演化相关的重大问题;②寻找生态恢复的合适尺度,通过模型尽可能描述水量平衡及水文过程;③亟待开展极端事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④加强古生态学研究,在长时间序列中识别长期生态水文演变。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李万里
关键词:茶园红外气体分析仪
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时空格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评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的影响,从生态水文的新角度来管理流域水资源,本文借助遥感、野外监测等方法获取地表基本参数,基于GIS技术与方法,以网格为基本单元,计算流域生态耗水量,评估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5年的年总耗水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浙西区、环太湖的北缘以及湖西区林木分布区,耗水量及其截留量、蒸散量等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一致,耗水量较大值区域对应着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2)太湖流域1985~2000年以及2000~2010年耗水量显著减少的区域明显多于流域耗水量增多的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浦东浦西区、苏锡常区和杭嘉湖区三大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周围,多受建设用地扩张侵占了耕地的影响;(3)1985、2000、2010年年耗水量分别为1068.8、1041.5、960.2 mm,1985~2000年间的减小幅度(2.53%)明显小于2000~2010年间的幅度(7.78%),与太湖流域的近25年耕地面积1985~2000年减少程度(3.99%)和2000~2010年减少程度(11.09%)保持一致。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太湖流域
阳澄湖水质及营养状态变化分析
2022年
针对现状年2020年及2008年以来阳澄湖水质及营养状态的各类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2008年相比,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4项主要指标及富营养化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低幅度范围为15.2%~90.0%。超标因子主要为总氮和总磷,近年来总磷与总氮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总磷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总氮表现特征相反,夏秋低,冬春高。富营养化水平较为稳定,已保持多年的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刘帅吕文谢茂嵘姚志嘉姜宇杨惠
关键词:水质营养状态
太湖东部湖区水源地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了太湖东部湖区水源地巡查期间(2015年4月—2015年10月)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监测数据表明,太湖东部湖区水源地水环境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1)太湖东部湖区水源地总测次中未发现蓝藻感官状态占大半数,水体为中度营养状态,N、P营养盐浓度尚未达到蓝藻水华的适宜范围,总体水环境状态尚佳。(2)水源地藻密度值整体呈夏季单峰型,春季平均藻密度最小,夏季藻密度变幅相比较大,出现极大藻密度值,秋季平均藻密度最高。(3)各水源地蓝藻状态空间差异显著,金墅和上山村水源地相比渔洋山和浦庄寺前水源地发生蓝藻状态频率较高,并且前两者N、P营养盐等水生态环境参数的距平系数均为正值,相比后两者水生态环境较差,浦庄寺前水源地由于水生植物茂盛,水环境最佳。
吕文孙瑞瑞王诚谈剑宏杨惠钮锋敏
关键词:水源地水环境
环太湖江苏段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与湖区水质的响应关系被引量:22
2020年
基于2008-2018年环太湖江苏段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及湖区水质数据,从时空变化及相关关系两个方面探讨了入湖污染物通量与湖区水质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污染物进入湖体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太湖污染减排已见成效,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分别为8.0%、2.0%、1.6%和2.2%,湖体氨氮和总氮时间格局响应较好,年均下降率分别为2.1%和2.3%.湖体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与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由西北部、西部湖区向东南部、东部湖区递减,空间格局上响应基本一致.全湖区年尺度总氮、氨氮浓度与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湖区总氮、氨氮的主要因子为入湖河道的总氮、氨氮浓度,其次为入湖河道浓度与原湖区水质差值,因此亟需加强入湖河道水质浓度的控制.
吕文杨惠杨金艳马倩高晓平蒋如东王晓杰徐勇聂青
关键词:污染物通量太湖水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