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长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油气
  • 3篇源岩
  • 3篇深水区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盆地
  • 3篇成藏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源岩评价
  • 2篇烃源岩评价
  • 2篇发育
  • 2篇储集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油藏

机构

  • 4篇中海油能源发...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1篇姚长华
  • 5篇江凯禧
  • 4篇郭清正
  • 3篇何文祥
  • 2篇周心怀
  • 2篇王刚
  • 1篇何建坤
  • 1篇孙书滨
  • 1篇胡圣标
  • 1篇王良书
  • 1篇陈祖林
  • 1篇贾存富
  • 1篇汤达祯
  • 1篇卢华复
  • 1篇逄建东
  • 1篇于水
  • 1篇段长江
  • 1篇汪雷
  • 1篇史浩
  • 1篇项华

传媒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相盆地薄层泥岩盖层形成机制、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以辽东湾地区中南部为例被引量:18
2010年
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中南部近2年发现了一系列薄层泥岩作为有效盖层的油气藏。文章较全面地总结了薄层泥岩盖层特征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薄层泥岩盖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系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圈闭形态良好的条件下,薄层泥岩盖层对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薄层泥岩质量对油气藏高度有明显的影响,而薄层泥岩盖层厚度与油气藏高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在相似薄层泥岩盖层条件下,随着圈闭形态的变好,油气藏高度变高。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勘探思路:在近物源储层发育的地方,虽然没有区域性盖层,只要圈闭形态良好也能找到大中型油气田。
李慧勇徐长贵刘廷海邓津辉刘明玲姚长华
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被引量:21
2014年
在详细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通过平面、层内和微观3个方面分析了泥页岩非均质性特征。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区域沉积特征和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控制,盆地中西部主要发育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和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低;东北部泥质灰岩发育,TOC和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南部以碳质泥页岩为主,TOC和有机质成熟度最高(镜质体反射率Ro可达4.0%)。连井剖面和单井泥岩层矿物特征分析表明,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表现为横向上地层总厚度、泥页岩单层厚度、泥页岩发育层数、夹层特征和顶—底板岩性沿剖面变化快,纵向上矿物成分和岩石脆性度差异明显。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受孔隙类型和基质微裂缝影响,黏土层间孔隙和有机质孔隙发育,基质微裂缝对沟通孔隙起主要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明显,对页岩气井产能和页岩气采收率有重要影响。
江凯禧彭丽何文祥郭清正姚长华张曼婷
关键词:页岩气非均质性下寒武统四川盆地
印度扇深水区烃源岩评价
<正>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是海外含油气盆地战略选区评价的核心。当前印度扇外陆棚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评价难度高,并且不同研究者对该地区烃源岩的评价存在争议。因而印度扇深水区烃源岩评价研究是该区域油气勘探的难点和...
江凯禧姚长华郭清正
文献传递
渤海JZS潜山油藏储层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渤海JZS潜山基岩为一套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具有构造复杂,裂缝发育、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渤海油田类似基岩潜山油田较少,缺少一定的预测研究方法和经验。以岩石薄片研究、岩心描述统计、常规测井及FMI成像测井信息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该区基岩储层的"四性"特征;同时,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避免了单项技术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有效预测潜山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为油田评价及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史浩周心怀孙书滨王刚姚长华
关键词:潜山油藏太古界变质岩储层裂缝
印度扇深水区古—始新统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被引量:7
2016年
充分利用印度扇深水区及浅水陆棚区地震、测井、岩芯、地化等资料,预测了印度扇深水区古—始新统烃源岩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扇深水区古—始统地层主要以海进体系域为主,在始新统顶部发育厚度较薄的高位体系域,沉积于外陆棚深水相沉积环境,具备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条件。古—始新统烃源岩空间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最大厚度达900 m以上。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为混合型生源母质。现今凹陷内大部分烃源岩处于高—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综合各地质要素分析,建立了印度扇深水区古—始新统烃源岩发育模式。在古—始新世沉积期,深水凹陷的古地理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气候湿热。在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下,古海洋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量控制了深水区古—始新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研究结果将有效指导印度扇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江凯禧姚长华郭清正胡云亭赵才顺李鸿儒朱泽栋何文祥肖飞彭超
关键词:层序地层烃源岩深水区
印度扇深水区烃源岩评价
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是海外含油气盆地战略选区评价的核心.当前印度扇外陆棚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评价难度高,并且不同研究者对该地区烃源岩的评价存在争议.因而印度扇深水区烃源岩评价研究是该区域油气勘探的难点和重大风险要...
江凯禧姚长华郭清正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旅大22—27区构造反转期次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对旅大22—27区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反转期次、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区油气成藏时间探讨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旅大22—27区分别于沙河街组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发生了3期构造反转活动,这为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创造了优越条件,但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央断隆构造带两边的大断层下降盘,其地层沉积较厚,反转构造发育且紧邻生烃凹陷,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官大勇周心怀魏刚高阳东刘明玲孙书滨王昕姚长华
关键词:油气成藏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被引量:154
2005年
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型;③溶蚀裂缝型;④微裂缝-致密型。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发育经历了成岩阶段→前埋藏阶段→抬升剥蚀褶皱断裂阶段→表生阶段→后埋藏阶段,主要控制因素为新生界沉积前古地貌及中、新生代构造应力作用,风化残积物主要分布于局部高点的宽缓斜坡区,构造作用、表生期的风化淋沥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有机酸溶解作用等对储集层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的演化模式对类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周心怀项华于水王刚姚长华
关键词:渤海海域储集层特征
岩浆活动对西山煤田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西山煤田位于沁水盆地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研究表明:西山煤田的煤变质主要受控于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以西山煤田2号煤为例,分析了岩浆活动是西山煤田煤变质程度及含气性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的主控因素,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作用于控制煤层气成藏的诸多地质因素,对煤层气的生成、运移、赋存产生极大影响,改变了煤层气成藏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燕山期岩浆活动最终导致该区煤层气富集于向斜两翼高部位且距岩体较近区域。
逄建东王震姚长华段长江贾存富汤达祯汪雷
关键词:岩浆活动生烃储集含气量成藏模式
渤海湾盆地渤海含油气区构造研究
本文首次对占渤海湾盆地1/3面积的渤海含油气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构造研究。从基底先存断裂对盆地形成控制作用分析到盆地内部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从盆地热历史、构造热演化史模拟到盆地演化多旋回性和空间不均一性分析;再结合盆地深部...
蔡东升罗毓晖姚长华何建坤胡圣标卢华复王良书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