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廉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顶空
  • 6篇顶空固相微萃...
  • 6篇固相微萃取
  • 4篇质谱
  • 4篇色谱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香气
  • 4篇香气成分
  • 3篇气相色谱-质...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成分
  • 3篇茶叶
  • 2篇大叶
  • 2篇红茶
  • 2篇HS-SPM...
  • 1篇大叶种
  • 1篇学成
  • 1篇药理

机构

  • 10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质量检验中心
  • 1篇普洱市质量技...

作者

  • 10篇孟庆雄
  • 10篇吕世懂
  • 10篇廉明
  • 9篇周降生
  • 6篇王晨
  • 5篇吴远双
  • 1篇张晓珊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茶叶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4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2-戊基呋喃和橙花叔醇,祁红中主要是十六碳酸、植酮、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植醇和蒽等,正山小种中主要是植酮、香叶醇、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和芳樟醇氧化物,而金骏眉中主要是香叶醇、咖啡因、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苯乙醇、橙花叔醇和植醇;他们共同成分有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叶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植醇等。4种红茶在挥发性组成及含量上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32种;醇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其中滇红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高达69.08%;而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中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化合物之间比例和阈值的不同,形成了4种红茶各自独特的香气特征。
廉明吕世懂吴远双周降生王晨孟庆雄
关键词:红茶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被引量:37
2013年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吕世懂姜东华杨凡周降生廉明孟庆雄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茶黄素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茶黄素最早是于红茶的发酵过程中发现的,一类由多酚类物质经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的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色素。它能够显著改善茶汤的色泽以及茶汤滋味的强度和鲜爽度,是评价红茶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茶黄素还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茶黄素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周降生吴远双吕世懂贺宜龙廉明孟庆雄
关键词:茶黄素红茶药理作用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它不仅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上,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全面的总结。从萜烯醇类的生物合成、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微生物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
廉明吕世懂吴远双贺宜龙周降生孟庆雄
关键词:茶叶挥发性成分
三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乌龙茶之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种乌龙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2种,其中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和东方美人茶之间差异较大;文山包种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茉莉内酯、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茉莉酮酸甲酯和β-紫罗酮等;冻顶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茉莉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β-紫罗酮、十六酸甲酯和香叶基丙酮等;而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氧化物、橙花叔醇、十六酸、β-紫罗酮、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香叶醇、己酸-3-己烯酯、香叶基丙酮、植酮和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等。经对比发现,不同发酵程度的乌龙茶在香气成分上的相似和差异性可能与茶叶的加工工艺密切有关。
廉明吕世懂吴远双周降生贺宜龙王晨孟庆雄
关键词:乌龙茶香气成分发酵程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黄茶的香气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我国两种黄茶(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在两种黄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5种,共有香气成分66种,它们的香气含量及组成较类似;两种黄茶香气成分均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50.95%和40.75%;君山银针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三烷、δ-杜松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十三烷、芳樟醇、咖啡因、δ-杜松烯、十二烷、β-紫罗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廉明吕世懂吴远双周降生王晨孟庆雄
关键词:君山银针霍山黄芽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香气成分被引量:13
2016年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王晨吕世懂廉明孟庆雄
关键词:茶花普洱生茶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与滋味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茶多糖、维生素等是茶叶滋味的重要组分,其相对含量和比例共同决定着茶叶的口感和质量。不同茶叶中因化学组分、含量及比例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味。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涩味、鲜爽味、苦味、甜味、酸味等方面介绍不同茶叶的滋味组分的变化和滋味转化的相互关系。
周降生吕世懂贺宜龙廉明孟庆雄
关键词:茶叶化学成分滋味
茶叶挥发性成分功效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茶叶的水溶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茶叶中的水溶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已见诸多报道,茶叶水溶性成分保健和药效功能也不断的被发现和鉴定,但是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事实上,茶叶挥发性成分不仅主导着茶香感受,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些有机小分子还具有各种功效,具有众多潜在的医用,药用和商业价值。为进一步挖掘茶叶挥发性成分的潜在疗效,对茶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香气和功效进行了综述。
廉明吕世懂贺宜龙周降生王晨孟庆雄
关键词:茶叶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月光白茶香气成分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探明景谷大白茶(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 cv.Jinggu-dabaicha)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利用景谷大白茶制成的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其与利用同一品种制成的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从月光白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0种,从景谷绿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73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为主;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植酮、水杨酸甲酯和橙花叔醇等;而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β-紫罗酮、植酮、橙花叔醇、香叶基丙酮和植醇等.通过对比发现,月光白茶和景谷绿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它们的共有香气成分为53种,但景谷绿茶比月光白茶多检测出香气成分13种,它们在香气组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加工工艺有关.
张晓珊吕世懂刘伦刘川周降生廉明王晨孟庆雄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