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斌斌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脊髓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皮瘤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脊膜动静脉...
  • 1篇有效性
  • 1篇上肢
  • 1篇上肢运动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偏瘫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栓塞
  • 1篇术中出血
  • 1篇栓塞
  • 1篇偏瘫

机构

  • 5篇上海市普陀区...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徐斌斌
  • 2篇王明磊
  • 1篇夏菁
  • 1篇刘晓红
  • 1篇邵印麟
  • 1篇陈立军
  • 1篇杜固宏
  • 1篇周可可

传媒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地区人群APE1/Ref-1基因启动子-141T/G遗传变异与脑胶质瘤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人群APEl/Ref-1基因启动子-141T/G遗传变异与脑胶质瘤相关性。方法采用MassARRAY SequenomSNP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检测中国东部766例胶质瘤患者(241例胶质母细胞瘤,284例星型细胞瘤l~3级,241例其他胶质瘤)和824例非肿瘤对照组的APEl/Ref-1-141T/G多态性。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数比(ORs)和95%可信区间(CIs)。结果APEl/Ref-1基因启动子-141T/G多态性与胶质瘤之间无明显联系。组织学分层分析结果提示等位基因G显著降低胶质瘤风险(OR=0.80,95%CI=0.65~0.98,P=0.032)。与携带TT个体相比,携带-141GG基因型的个体患胶质母细胞瘤的风险低(OR=0.54,95%CI 0.34~0.87,P=0.012)。结论APE1/Ref-1启动子特异遗传变异可能调节个体胶质母细胞瘤而非其他类型胶质瘤的发生风险。
徐斌斌周可可杜固宏
关键词:DNA修复胶质瘤APE1/REF-1
Le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Leo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多中心采用Leo支架治疗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5例,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3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04例。术后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 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mRS≤2分为预后良好, ≥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74个动脉瘤中, 106个动脉瘤(60.9%)采用Leo支架+弹簧圈治疗, 68个动脉瘤(39.1%)单独应用Leo支架治疗。152例患者共采用176枚支架, 术中出现支架打开或贴壁不良9例(5.9%), 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5例(9.9%)。术后出现缺血症状7例(4.6%), 其中预后不良5例(3.3%)。无支架相关出血事件。术后即刻小型和中型动脉瘤的优良栓塞率(Raymond分级Ⅰ~Ⅱ级)分别93.8%(60/64)和90.5%(76/84), 明显优于大型及以上动脉瘤(42.3%, 11/26)(χ^(2)=41.77, P<0.001)。78例(51.3%)患者(共82个动脉瘤)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1.8±6.5)个月(3~23个月)。各型动脉瘤的栓塞率保持稳定;发生载瘤动脉的支架内狭窄或闭塞共10例(12.8%, 10/78), 其中9例无症状。78例患者中, 预后良好76例(97.4%), 预后不良2例(2.6%)。结论采用Le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动脉瘤;而Leo支架在其他类型动脉瘤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徐斌斌陈立军曹浪彭亲清张法永秦宣锋安庆祝陈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安全性有效性
术前栓塞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瘤治疗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3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瘤患者,男女比率为2∶1,平均年龄(43.5±4.1)岁。部位:幕上19例(59.3%),幕下10例(31.2%),椎管内3例(9.3%)。术前DSA评估其血供、周围动静脉走形和受累情况,并根据Manelfe法进行分型。评估术前栓塞的效果、术中出血量、相关的并发症及手术全切率。结果3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瘤中,血供一般无需栓塞者6例(18.8%,6/32),血供丰富需栓塞者26例(81.3%,26/32):其中没有适合栓塞的血管构筑者5例;术前栓塞21例,栓塞总体优良率为71.4%。术前栓塞率与术中出血量呈负相关;无栓塞相关并发症;手术全切率为78.1%。病理分级:3例Ⅰ级,21例Ⅱ级,8例Ⅲ级。结论术前造影和栓塞在评估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瘤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瘤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陈功王明磊张荣冷冰朱巍徐斌斌
关键词:脊髓血管外皮瘤栓塞术中出血
早期镜像治疗对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应用镜像疗法对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神经外科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对照组)30例和镜像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镜像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U-FMA)评估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镜像治疗组治疗后2周和4周节点的U-FMA评分分别为(37.10±14.49)分和(53.77±12.31)分,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组的(42.72±16.39)分和(48.70±15.7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镜像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与同时间点常规康复组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和运动想象疗法适用于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并有较显著的效果,且简单易行和经济,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深入研究广泛推广。
王明磊王松涛曹崇威徐斌斌张荣李可钰夏菁邵印麟
关键词:脑肿瘤术后偏瘫康复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以期提高对SDAVF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6例SDAVF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确诊年龄22~74岁,病程2~24个月。累及双下肢肌力5例,累及双下肢或四肢感觉6例,累及大便和(或)小便功能4例,其中2例需留置导尿管。5例患者术前行脊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查,脊髓MR可见脊髓长T1、长T2信号,脊髓表面迂曲血管流空影,增强后可见部分强化。6例患者均行脊髓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显示5例瘘口在胸段,1例行3次脊髓血管造影均未见瘘口,手术时发现瘘口。5例患者于手术下行瘘口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SDAVF有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磁共振检查可作为初筛标准,脊髓血管造影为其诊断金标准。手术为其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赵薇徐斌斌刘晓红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