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彪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科研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造影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数字减影
  • 3篇数字减影血管...
  • 3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心耳
  • 2篇综合征
  • 2篇左心
  • 2篇左心耳
  • 2篇房颤
  • 2篇布加综合征
  • 2篇成像
  • 1篇碘对比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栓

机构

  • 10篇蚌埠市第一人...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湖北省黄冈市...
  • 1篇安徽省淮北市...

作者

  • 10篇施彪
  • 4篇祁冬
  • 3篇乔晓春
  • 2篇陈世远
  • 2篇高涌
  • 2篇王孝高
  • 2篇胡淑敏
  • 1篇刘传苗
  • 1篇周刚
  • 1篇姚传顺
  • 1篇舒锦尔
  • 1篇李科民
  • 1篇李小虎
  • 1篇卢陈英
  • 1篇谢宗玉
  • 1篇聂中林
  • 1篇余朝文
  • 1篇徐守军
  • 1篇李梅
  • 1篇杨伟斌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联勤军事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征象再认识
2021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典型征象及有价值的阴性征象,达到快速筛查、精准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处理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医院收治、核酸确诊阳性、有早期CT影像改变的1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资料,男68例,女47例;平均年龄(46.7±17.4)岁。结果.115例患者中,26例单肺发病,89例双肺发病。35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28例可见血管增粗征,24例可见病灶周围晕征,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可见局限性胸膜增厚,均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征、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内共发现1071个病变,980个病灶累及≥3肺叶,696个病灶沿着胸膜下分布,575个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753个病灶呈类圆形/楔形状,794个病灶为磨玻璃密度、277个病灶为实性或部分实性,254呈铺路石征改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征象复杂多样,除典型征象外,部分少见、阴性征象同样有助于快速识别。
杨伟斌翁巧优卢陈英胡金妹周刚舒锦尔李广明施彪冯建钜
关键词:CT征象
基于左心耳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左心耳(LAA)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在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Watchman封堵器对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LAA封堵的相关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LAA CT造影检查,分别采用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LAA最长径、最短径及深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AA各参数与最终置入Watchman封堵器尺寸大小的相关性,并将相关性最好的测量参数和封堵器尺寸大小做线性回归分析.在术后3个月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或)LAA CT造影,观察封堵器有无残余分流及位置移动.结果:30例患者中封堵成功29例(残余分流≤5mm),封堵不完全1例(残余分流>5mm).在封堵成功的29例患者中,最终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为(30.30±2.49)mm,CT-2D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86、0.575、0.513,均P<0.05);3D外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765、0.643、0.597,均P<0.05);3D内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23、0.448、0.429,均P<0.05).对经LAA三维重建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数据的29例患者进行封堵器尺寸预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9.31%(23/29)、89.66%(26/29)及68.97%(20/29).结论:左心耳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与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以3D外侧法最长径相关性最好,在用于封堵器尺寸大小选择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祁冬李辉施彪李科民符赵鑫姚木子
关键词:心房颤动封堵
人工智能对颅内动脉瘤CTA诊断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N)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检查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疑似IAN患者的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影像资料。以DSA结果为“金标准”,以动脉瘤个数为单位计算AI辅助下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采取Kappa检验,对AI辅助下CTA或DSA检测到的IAN位置和长短径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经DSA确诊IAN 33例,共48个动脉瘤。以DSA诊断动脉瘤个数为“金标准”,AI诊断<3 mm动脉瘤、3~5 mm动脉瘤、>5 mm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3.33%、57.58%和56.25%,76.19%、96.30%和87.50%,83.33%、97.22%和93.75%。AI自动识别动脉瘤的位置与DSA人工识别一致性较好(κ=0.788)。AI自动测量<3 mm瘤体长径及短径测量结果与DSA人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差[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0.364、0.315];AI自动测量3~5 mm瘤体长径及短径和>5 mm瘤体长径及短径的测量结果与DSA人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和较好(ICC=0.713、0.676和0.813、0.798)。结论 AI辅助下CTA对直径>5 mm的IAN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并对动脉瘤的定位和长短径的分析测量均比较准确。而对于较小的IAN,特别是直径<3 mm动脉瘤,AI获得的CTA诊断结果仍需要人工校正,以减少漏诊和误判。
祁冬施彪姚传顺陈冠亚胡淑敏王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成像人工智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腰椎椎管内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一例被引量:1
2022年
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是外周神经鞘瘤一种罕见组织学类型,通过回顾性分析椎管内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及MRI表现以便加深对其认识。病例资料男,32岁,腰痛三年,左下肢疼痛两年就诊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正常,肥达氏反应阴性,转氨酶和凝血酶正常。影像学检查:腰椎MR平扫加增强示腰1~腰3椎体水平面对应椎管内见条带状异常信号,内部信号均匀,T1WI等信号影,T2WI稍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脊髓圆锥受压侧移,同侧硬膜下腔增宽,周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图1)。
施彪徐守军
关键词:神经鞘瘤脊髓圆锥硬膜下腔骨质破坏T2WI
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3年
目的:分析CT增强检查中发生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AARs)的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某院行CT增强检查的1 2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碘对比剂AARs分为正常组和AAR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碘对比剂AARs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 260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生碘对比剂AARs18例,发生率为1.43%,其中轻度15例,中度2例,重度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Rs组既往有AARs发生史、其他药物过敏史、糖尿病肾病、哮喘史及注射流速≥4.5 mL/s比例高于正常组,使用碘克沙醇碘对比剂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既往有AARs发生史、其他药物过敏史、糖尿病肾病、哮喘史及注射流速≥4.5 mL/s是发生碘对比剂AARs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AUC为0.816((95%CI:0.586~1.000,P=0.021),敏感度为85.43%,特异度为82.67%。结论:既往有AARs发生史、其他药物过敏史、糖尿病肾病、哮喘史及注射流速≥4.5 mL/s是CT增强检查中发生碘对比剂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行检查前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AARs发生率。
高维娜李娟施彪张灵敏祁冬李梅
关键词:急性不良反应碘对比剂CT增强检查
CT静脉成像技术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21年1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CS患者136例。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24~82岁。患者均经CT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观察项目:(1)观察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2)比较CTV与DSA在评估和诊断阻塞血管及BCS合并血栓、肝癌等的差异。结果(1)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肝硬化,脾肿大,腹水,尾状叶明显增大,增强早期见尾状叶及肝左叶中央部分迅速强化,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中心扇样强化),延迟强化密度趋于均匀,并可见侧枝循环形成。(2)CTV与DSA在诊断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00、0.00、0.44、0.13、0.25、0.80,P值均>0.05)。CTV诊断BCS合并肝癌(5例)优于DSA(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两者诊断BCS合并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118)。结论CTV可准确显示BCS患者的血管病变,具有与DSA相当的准确性,而且对合并肝癌的诊断优于DSA,可为BCS的术前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施彪陈世远王孝高高涌魏建筑乔晓春葛健康李文明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诊断中的价值对比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诊断SISMAD的准确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DSA为金标准,CTA对SISMAD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经CTA诊断20例为SISMAD,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TA诊断SISMAD的准确率为95.23%,两者诊断SISNAD的准确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Yun分型方法,其中Ⅰ型8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按Yun分型,对Ⅰ型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1%、75%和84.61%;Ⅱa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60%、87.5%、60%和87.5%;Ⅱb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71.43%、85.71%、 71.43%和85.71%。CTA对SISMAD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8)。结论:CTA可快速准确诊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能够准确分型,对临床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祁冬乔晓春姚木子沈艳胡淑敏施彪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不同年龄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和CT影像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和CT影像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经临床证实COVID-19病人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30岁组,30~60岁组,>60岁组),对每组病人CT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7例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98.1%,105/107)和咳嗽(77.6%,83/107),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63.6%,68/107),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低(42.1%,45/107;43.9%,47/107);典型CT表现为两肺多叶散在的胸膜下磨玻璃影(94.4%,101/107),最常伴有血管扩张(89.7%,96/107)和晕征(78.5,84/107)。呼吸困难和临床分型在<30岁组、>60岁组和30~60岁组、>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肺叶分布差异最为明显(P<0.05)。铺路石征和实性成分在>60岁组和<30岁组、30~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同年龄组间又各具特点,掌握这些临床和CT影像特征、特点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刘传苗徐鹤李淑华赵灿灿李小虎王健赵伟施彪谢宗玉
64排Lightspeed VCT在非瓣膜性房颤介入治疗前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64排Lightspeed VCT在房颤介入治疗前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拟准备进行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应用64排Lightspeed VCT左心耳造影筛查有无血栓形成。本组患者64排Lightspeed VCT造影采用预观察试验法,双期扫描,检查无充盈缺损者可完全排除血栓,有充盈缺损者通过延迟扫描明确诊断有无血栓。结果 23例房颤患者常规左心耳造影中发现4例左心耳出现充盈缺损(左心耳血栓),1例可疑左心耳血栓,18例未见左心耳充盈缺损(无血栓)。结论 64排Lightspeed VCT在房颤介入治疗前诊断左心耳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于筛查及复查较为方便。
施彪秦雷乔晓春沈艳万学东
关键词:左心耳血栓充盈缺损介入治疗
CT静脉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其中下腔静脉隔膜型19例,短段病变型15例,长段病变型8例,肝静脉型9例,合并血栓形成的7例。所有患者均见到侧支血管不同程度的代偿扩张,肝脏硬化及脾脏肿大等表现。结论 CTV技术的应用对于BCS的诊疗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能够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性质及长度的优点,还能观察侧支血管扩张及肝硬化程度。
王孝高陈世远施彪乔晓春高涌余朝文聂中林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诊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