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瑞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性
  • 1篇洋葱伯克霍尔...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医院感染调查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神经功能
  • 1篇手运动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体质指数
  • 1篇皮层
  • 1篇缺血

机构

  • 5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5篇朱瑞
  • 2篇张艳丽
  • 2篇付彦
  • 1篇王宇
  • 1篇周知
  • 1篇彭丹涛
  • 1篇王磊
  • 1篇黄勇军
  • 1篇王淑娟
  • 1篇赵杰
  • 1篇唐莉
  • 1篇郭伟成
  • 1篇王磊
  • 1篇贺菲菲
  • 1篇刘宏斌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老年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纠正原发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测定凝血功能指标,比较症状进展、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IB小于对照组,APTT、P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在NIHSS评分、MBI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进展、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联合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延缓症状的进展,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黄勇军张艳丽付彦王淑娟刘宏斌朱瑞
关键词: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2型糖尿病相关执行功能网络改变特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神经心理学测验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执行功能损伤及相关脑功能网络改变。方法:对39例T2DM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完善神经心理学测验,分别应用Stroop色词试验、连线试验、语音流畅性及数字广度测试评价执行功能中抑制、定势转换、任务启动和工作记忆四个成分。应用rs-fMRI提取两组被试的默认网络、凸显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及执行控制网络,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分析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的总体认知功能无显著差异(MMSE:T2DM组:28.30±0.27,对照组:28.84±0.26,P=0.156;Mo CA:T2DM组:25.08±0.32,对照组:26.13±0.43,P=0.050)。T2DM患者抑制和定势转换功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抑制:T2DM组:-45.79±3.24,对照组:-32.40±2.85,P=0.004;定势转换:T2DM组:-52.23±5.02,对照组:-30.63±4.00,P=0.002),但任务启动和工作记忆功能无显著差异(任务启动:T2DM组:6.03±0.33,对照组:6.94±0.42,P=0.089;工作记忆:T2DM组:6.10±0.34,对照组:6.5±0.43,P=0.421)。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的网络内rs-FC减低,而凸显网络rs-FC增强。T2DM患者抑制功能与默认网络及执行控制网络的rs-FC呈显著正相关,定势转换功能则与默认网络的rs-FC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T2DM患者可以在总体认知功能正常阶段即出现执行功能损伤,并且执行功能与脑网络rs-FC改变相关。
朱瑞周知周知王磊王磊王磊王宇彭丹涛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急性手结区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急性手结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手结区梗死患者,根据影像特点分为孤立病变组和多发病变组,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观察患者出院后半年规律随访的结果。结果 共纳入20例急性手结区梗死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83岁,平均(59.2±18.0)岁;孤立病变组9例,多发病变组11例。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单手瘫,其中孤立性手瘫12例(60.0%)、伴同侧手麻5例(25.0%)、伴构音障碍3例(15.0%)。最常见的卒中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8例,40.0%),其次为小血管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SAO)(6例,30.0%),少见病因包括烟雾病、颈动脉夹层及颈动脉体瘤。孤立病变组SAO型病因占比高于多发病变组(66.7%比0.0%),LAA型病因占比低于多发病变组(11.1%比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手结区梗死在头颅MRI的新发病灶直径为0.5~12 mm,病灶仅局限于手结区或散发于皮层;病灶30.0%在手结区内侧、以尺侧3指无力为主,15.0%在外侧、为桡侧2指无力,55.0%累及整个手结区,为全手无力。6个月随访期内95.0%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仅1例LAA型患者出现复发脑梗死。结论 急性手结区梗死是罕见的卒中类型,此类卒中总体预后良好。主要临床表现为孤立性手瘫,最常见的卒中病因为LAA及SAO,头颅MRI显示病灶分布对病因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孙晓欣张志勇刘新秀朱瑞付彦张艳丽
关键词:卒中影像学特点
一起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调查
2020年
目的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疑似暴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2月北京老年医院骨科病房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药敏试验,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区域分布、时间、人群分布判断是否为感染暴发。同时采集环境标本及可能接触的医护人员手部细菌等标本进行检测查找传染源。结果6名患者血液中均分离出同一株病原体,为对头孢他啶、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美罗培南均敏感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其余标本均未分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结论此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暴发可能为配液过程中污染所致。
唐莉朱瑞姜捷王剑肖太玲
关键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微生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体质指数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体质指数(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20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根据有无斑块将病人分为斑块组(133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析病人临床资料、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斑块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年龄、BMI、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28.3%,BMI≥24.0 kg/m^(2)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49.4%。BMI≥24 kg/m^(2)组较BMI<24 kg/m^(2)组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P<0.05),BMI≥28.0 kg/m^(2)组较BMI<28.0 kg/m^(2)组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P<0.05);BMI、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随着BMI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升高;超重及肥胖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更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BMI、吸烟、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
吴淼赵杰贺菲菲郭伟成朱瑞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体质指数颈动脉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