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新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兵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MP7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表达的变化
- 2018年
- 目的探索BMP7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研究BMP7对脊髓损伤处NF200及GFA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MP7实验组,使用Allences's打击器建立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BMP7实验组大鼠造模成功后连续7 d于脊髓损伤处注射50 ng BMP7,对照组造模成功后连续7 d于脊髓损伤处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2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 h、3 d、1 w、2 w、4 w、8 w进行BBB评分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组织中NF200及GFAP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在1、2、4 w及8 w时BMP7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在造模3 d后逐渐增多,至第4 w时达到高峰,且在1、2、4 w及8 w时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P7实验组及对照组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两组间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结论 BMP7可以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BMP7可以上调脊髓损伤处NF200蛋白的表达量。
- 张玉玲白广超金宏亮张文李宽新
- 关键词:BMP7脊髓损伤NF200GFAP
- Wnt因子联合BMP-7诱导BMSCs向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观察Wnt联合BMP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以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组为:对照组、Wnt组、BMP-7组、Wnt和BMP-7联合诱导组;以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RT-PCR技术检测特异成骨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使Von Kossa染色法观察细胞内矿化沉积程度。结果显示:以CKK-8法测培养第7天时联合组吸光度值为0.847,Wnt组为0.7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0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诱导组的ALP活性比值在培养第6天和第12天时分别为63.9和144.4,BMP-7组分别为40.9和10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和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 d后,OCN、β-Catenin的相对灰度值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unx2及Osterix的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3周后,以Von Kossa染色后观察到钙结节在大小和数量上联合组均大于对照组。由此可知,Wnt3a因子和BMP-7联合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 阿勒泰别克.闹乎旦张玉玲白广超金洪亮李宽新
- 关键词:WNT3ABMP-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的均衡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的均衡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接受单侧全髋置换术的46名患者,根据患者下肢肢体长度差异分为2组;A组(22例):不存在下肢长度差别或者差别<0.5cm;B组(24例):下肢长度差别≥0.5cm。通过综合采用术前X线片模板测量股骨头运动中心指导选择假体颈长,术中根据股骨头运动中心是否与大粗隆尖端平齐、侧卧位测量双髌骨下缘是否在同一平面、牵拉患肢根据软组织张力调整患肢长度等方法来确定术中股骨颈假体的长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即Harris评分)。结果:A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0.5cm,双下肢平均长度差异值为(0.31±0.01)cm;B组19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均<0.5cm,4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1.0cm,1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值大于2cm,双下肢平均长度差异值为(0.53±0.07)c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控制在0.5cm以内的占79.17%;术后双下肢长度大于2cm患者为严重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通过术前模板仔细测量对比及术中综合评估的方法,可较好的降低双下肢长度差异,提高髋关节功能。
- 李波张旭郑伟董岩雷堃李宽新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
-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骨盆矢状面形态的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腰椎-骨盆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分析KOA患者矢状面形态的特点。方法:根据标准纳入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8例,正常人群38例,拍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各矢状面参数间的差异,并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组内各个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膝关节骨关节炎组LL值(39.5±5.5)低于正常对照组(45.4±8.6),SS值(32.0±5.7)低于正常对照组(35.4±8.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3);膝关节骨关节炎组PI值、P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p=0.127)。膝关节骨关节炎组中LL与PI(r=0.581,p=0.000)、SS(r=0.726,p=0.000)存在明显正相关,SS与PI(r=0.394,p=0.015)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存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从而可能加重腰椎退行性改变等。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时,应考虑到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平衡情况,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陈晨张涛李宽新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腰椎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