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疗效
  • 5篇颈椎
  • 5篇成形术
  • 4篇后凸
  • 4篇骨折
  • 3篇腰椎
  • 3篇前路
  • 3篇椎体
  • 3篇疗效比较
  • 2篇韧带
  • 2篇韧带骨化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髓型
  • 2篇前路手术
  • 2篇椎管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机构

  • 14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永军
  • 3篇唐小穗
  • 3篇李新天
  • 3篇顾锋
  • 2篇赵京元
  • 2篇于俊叶
  • 1篇申勇
  • 1篇孙广才
  • 1篇郭艾
  • 1篇冯丽丽
  • 1篇张宇晨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现代仪器与医...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sOVCF)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5例sOVCF患者纳入本研究,损伤节段为T108例,T117例,T1219例,L123例,L25例,L43例,共累及73个椎体,椎体高度压缩均超过2/3,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使用次数,并记录术前、术后3d、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度,统计骨水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盘内渗漏5例,渗漏至椎旁软组织3例,均无神经及脊髓压迫症状,均无硬膜外血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每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25.4±8.7)min,平均使用C形臂次数(12.4±8.3)次,术后3d和术后1年VAS评分、ODI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前方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下椎体成形术治疗sOVCF,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穿刺及透视次数,节约手术时间,不同程度地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疗效满意。
李永军赵京元韦兴唐小穗
关键词:骨折压缩性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小切口
腰椎后路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腰椎术式对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产生的不同影响及DVT产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根据患者行不同腰椎术式患者为4组,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组(A组)、椎板切除组(B组)、TLIF单节段融合组(C组)和多节段融合组(融合节段≥3)(D组)。所有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均进行双侧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4组的DVT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4组DVT发生率差异;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监测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在腰椎术后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D组在4组中有显著的DVT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体重指数,心脑血管合并症、糖尿病、术后长时间卧床、D-二聚体含量增高是DVT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2.27、1.98、1.68、4.06、2.11、9.62;术后双下肢主被动训练及术后抗血栓药物应用是DVT产生的保护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22、0.11。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含量≥19.5μg/ml为患术后DVT的截断值(cut-off)值。结论腰椎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众多,重点关注DVT发生的高危人群,并通过相应预防措施防止DVT的发生,D-二聚体可作为判断术后DVT产生的重要观测指标。
李永军唐小穗孙广才赵京元韦兴
关键词:腰椎后路手术深静脉血栓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航天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双动全髋关节置换组19例(观察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28例(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周期,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死亡率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0个月(平均23个月)。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住院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HHS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在术后各随访节点HHS均优于对照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占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3%(1/19),对照组17.9%(5/28);术后1年内死亡率观察组5.3%(1/19),对照组7.1%(2/2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在术后髋部疼痛、脱位及再手术率方面较高于双动全髋关节置换,后者还可提供更好的关节功能和假体稳定性,推荐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李树明梁永辉刘申宋光泽李永军韦兴陈晶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颈骨折
“拖尾征”锚定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Kummell′s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价“拖尾征”锚定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Kummell′s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行PKP术治疗的老年Kummell′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采用“拖尾征”锚定骨水泥PKP术治疗者为研究组(n=16);采用常规PKP术治疗者为对照组(n=17)。对比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4个月,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24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s角等指标。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46±7.63)和(53.56±8.54)min]和骨水泥注入量[(5.8±0.6)和(5.6±0.8)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24个月时的Cobb角显著降低[(14.23°±1.85°)和(17.54°±2.02°),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1.75±0.42)和(1.39±0.61)cm]和中线高度[(1.69±0.61)和(1.35±0.34)cm]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1/16)和41.2%(7/17),P<0.01]。结论“拖尾征”锚定骨水泥PKP术与常规PKP术治疗老年Kummell′s病均能取得短期良好手术效果,但长期随访发现通过“拖尾征”锚定骨水泥可有效减少骨水泥移位的发生风险。
李永军梁永辉韦兴顾锋宋光泽石立刚李青松李树明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
腰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与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年
探究腰椎不稳症患者腰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与Cage植骨融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医学实验观察对比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资料进行调研分析,依照植骨融合手术方法差异,分为病患数相同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小组,分别予以腰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和Cage植骨融合治疗,就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相关指标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7.2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77.78%(28/36),有统计学参照意义(X2=4.571,P=0.032,P<0.05)。研究组在腰背痛手术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对比对照组有着更为明显的应用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不稳症治疗中Cage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比腰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疗效更佳,并对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供了条件,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宋光泽李永军李树明刘申韦兴
关键词:腰椎不稳症
颈椎附件骨母细胞瘤1例
2024年
患者,32岁,女性,201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约4分,无明显夜间痛。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此后局部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并出现右手指麻木不适,2021年8月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提示C6附件占位,给予行病变穿刺,病理示骨母细胞瘤。
宋光泽陈秉耀李永军韦兴
关键词:颈椎骨母细胞瘤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在X线与CT引导下对骨病变进行穿刺活检,探讨其在确诊骨病变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50例骨病变患者,胸椎87例,腰椎123例,肢体及骨盆130例,肋骨5例,肩胛骨5例,其中单一椎体132例,多发椎体78例.常规行X线透视下穿刺活检,病变部位局限或位置较深时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其中345例穿刺成功,2例脊柱恶性占位患者因无法耐受疼痛放弃穿刺,3例因取材标本量过少认为穿刺失败.穿刺用时10~25min,平均17.3min.明确诊断330例,阳性率为94.3%.结论X线与CT引导下行骨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
宋光泽陈秉耀李永军李树明刘申韦兴
关键词:骨病变穿刺活检CT引导
颈前路手术后轴性症状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根据随访时间探索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81例。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患者被定义为轴性症状组(AG),而无轴性症状患者则被定义为无轴性症状组(NG)。对AG和NG进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手术术式、融合节段数、术前Modic改变、术前日本骨科评分(JOA),术前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和C2-7的Cobb角、T1斜率和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SVA)比较。根据患者术前评价指标和随访时患者轴性症状情况可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颈前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4.2%、49.4%、38.3%、29.6%和14.8%。术后1个月内,吸烟、术前Modic改变、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的变化以及CSVA的变化与轴性症状相关。术后6个月内,吸烟、术前Modic改变和术后C2-7的cobb角与轴性症状有关。1年时,吸烟和术前Modic改变与轴性症状相关。结论 轴性症状的发生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吸烟史、术前Modic改变、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变化以及CSVA变化与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术后1个月内轴性症状有关。在1年时,吸烟和术前Modic改变是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预测因素。
李永军宋光泽李树明李青松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凸畸形颈椎前路手术轴性症状MODIC改变
颈前路手术治疗后C5神经麻痹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我们的目的是根据随访时间探索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术后C5神经麻痹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方法 我们共收集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81例。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术后出现C5神经麻痹患者被定义为C5神经麻痹组(CG),而无C5神经麻痹患者则被定义为无C5神经麻痹组(NG)。对CG和NG进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日本骨科评分(JOA),吸烟史和颈椎影像学参数(C2-7的Cobb角)比较。根据患者术前评价指标和随访时患者C5神经麻痹情况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们研究发现颈前路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C5神经麻痹发生率分别为30.9%、17.3%和13.6%。术后1周,吸烟、术前JOA、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的变化与C5神经麻痹相关。术后1个月内,吸烟、术前JOA、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的变化与C5神经麻痹相关。术后3个月内,吸烟、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的变化与C5神经麻痹相关。结论 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术后1个月内,吸烟、术前JOA、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的变化与C5神经麻痹相关。然而,在3月时,吸烟、术后C2-7 cobb角和C2-7 cobb角的变化与C5神经麻痹相关。
李永军宋光泽李树明
关键词:后凸畸形颈椎前路手术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总结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效果。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月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25例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岁。均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周后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或钛网置入内固定术。前路减压涉及1个椎间隙2例,2个椎间隙1个椎体10例,3个椎间隙2个椎体及以上13例。术前、术后依据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节断性神经根麻痹1例,并发颈部血肿者3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患者JOA评分为7.1±1.1分,术后为14.9±0.9分,3个月随访时为15.1±0.8分,术后3个月平均改善率为79.48%。结论:采用先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周后再行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颈椎OPLL可彻底切除病灶、使脊髓减压完全,疗效较好。
李永军于俊叶张宇晨申勇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后前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