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彦龙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干旱
  • 5篇干旱区
  • 2篇地表
  • 2篇地表能量
  • 2篇地表能量平衡
  • 2篇野外
  • 2篇野外试验
  • 2篇平流输送
  • 2篇下垫面
  • 1篇预报评分
  • 1篇沙漠绿洲
  • 1篇热储存
  • 1篇阻尼
  • 1篇微气象
  • 1篇陆面
  • 1篇陆面过程
  • 1篇荒漠
  • 1篇荒漠草原
  • 1篇过渡带
  • 1篇非均匀下垫面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左洪超
  • 6篇杨彦龙
  • 3篇杨扬
  • 3篇郭阳
  • 2篇董龙翔
  • 2篇武建军
  • 2篇陈伯龙
  • 2篇王晓霞
  • 2篇陆莎
  • 1篇杨启东
  • 1篇高晓清
  • 1篇陈继伟
  • 1篇郭勇涛
  • 1篇王丽娟
  • 1篇朱岩

传媒

  • 3篇干旱气象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旱区农田下垫面kB^(-1)变化特征及参数化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中农田下垫面的湍流观测数据,计算了其附加阻尼k B-1,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通过对k B-1影响因子的分析,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区农田下垫面的k B-1参数化方案W14,最后对W14在平坦戈壁下垫面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农田下垫面k B-1日均值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线性减小的趋势,k B-1的日变化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变得更加明显.k B-1受地表特征叶面积指数、动力学因子Re*和热力学因子θs-θa的综合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子所发展的W14在干旱区农田下垫面上计算的感热通量精度高,优于已有参数化方案的计算精度.并且W14在平坦戈壁下垫面也有一定的适用性.
王晓霞左洪超陈继伟武建军郭阳杨彦龙陈伯龙
关键词:附加阻尼参数化干旱区
干旱区荒漠草原过渡带快速变化的陆面过程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干旱区荒漠草原过渡带下垫面受降水影响而变化,在短期内由沙漠转化为草地,因而其陆面过程特征快速变化十分显著,可能对区域天气或气候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利用2012年7~9月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荒漠草原过渡带开展的“微气象蒸发观测实验”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强降水前后土壤温度、含水量、辐射及湍流通量,研究快速变化的陆面过程特征。结果表明:40cm以上的浅层土壤温度在降水后降低,随着降水辐射效应的消失,土壤温度升高;而深层的土壤温度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对降水有明显的响应,20am以上的浅层土壤含水量迅速增大,而后缓慢减小;30、40cm的土壤含水量先增大后迅速下降。7、8月的净辐射变化不大,在一50—450W·m-2间变化。降水发生后,反射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较干旱荒漠有所降低,2~3d后又恢复到干旱荒漠的量级。地表反照率在降水后先降后升,荒漠草地的地表反照率日均值较大,与地表含水量、太阳高度角及植被生长参数密切相关。感热和潜热在降水前后变化显著,潜热增大而后减小,感热减小而后增大,干旱荒漠地表能量传输以感热通量为主,强降水发生后,潜热通量占主导地位,而后由于蒸散发使土壤含水量减小,潜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感热代替。
杨扬左洪超王丽娟杨启东杨彦龙
关键词:陆面过程
蒸发皿蒸发及能量变化过程的微气象观测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蒸发皿作为测量大气蒸发需求的仪器,在水文和气象台站广泛使用。为了深入认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在中国西北干旱区设置了"内蒙古蒸发皿蒸发试验(IMPEEX)"。利用近地层微气象观测方法,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Class A、20 cm和E601B三种不同型号的蒸发皿蒸发过程进行精细观测,观测结果显示:三种蒸发皿蒸发量日变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蒸发皿水体与周围环境构成的非均匀性强度所控制;蒸发皿中水体越深,水温层结越显著;E601B蒸发皿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热通量约在±10 W·m-2之间波动,但日总通量几乎为0;典型晴天Class A蒸发皿水面反照率呈"U"型日变化,日平均值为0.087。蒸发皿水体能量平衡分析显示,太阳辐射和水体储热率是决定蒸发皿蒸发强度的主要能量分量,而水面感热、侧壁和底部热传导对蒸发皿蒸发量的贡献较小。
陈伯龙左洪超高晓清郭勇涛陆莎杨彦龙
关键词:微气象野外试验
WRF模式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干旱区一次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干旱区暴雨模拟的影响,借助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2年7月29日腾格里沙漠边缘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选取不同的微物理、积云、陆面过程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得到14种组合;结合同期外场试验观测资料和区域降水实况,对不同组合方案的降水模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模拟结果差异显著,选用Thompson、KF、Pleim-Xiu与MYNN 2.5 level参数化方案的组合(case 11)在24 h累计降水、单站逐时降水及降水的TS评分中均表现较好且区域平均误差最小,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出本次暴雨过程。进一步对比不同组合方案模拟物理量变化的差异发现,降水量差异正是模拟物理量差异的客观表现,并对此次暴雨过程发生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
赵舒曼左洪超郭阳董龙翔朱岩杨彦龙
关键词:暴雨参数化方案预报评分干旱区
夏季晴天沙漠绿洲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能量平衡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地表热通量不同算法对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估算中国西北干旱区农田下垫面的植被光合作用、空气热储存、生物量储热和垂直平流输送,并且分析其对干旱区农田下垫面夏季地表能量不平衡的补偿。结果表明:干旱区农田植被光合作用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9.9 W·m^(-2),空气热储存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10.6 W·m^(-2),生物量储热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32.4 W·m^(-2),垂直平流输送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22.9 W·m^(-2);各补偿项对地表能量闭合度分别提高2%、1%、2%和6%;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这4项后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度由79%提升到90%。植被光合作用、空气热储存、生物量储热和垂直平流输送对干旱区农田地表能量不闭合有明显改善。
杨彦龙左洪超赵舒曼杨扬陆莎
关键词: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
空气热储存和垂直平流对干旱均匀裸土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数据,估算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均匀裸土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热储存和垂直平流输送,并分析了空气热储存项和垂直平流输送项对干旱区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干旱区温度梯度大,热力抬升作用较强,即使在均匀下垫面条件下也存在可观的垂直平流输送。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空气热储存项和垂直平流输送项之后,二者对能量不闭合的平均补偿分别达到1.0 W/m2和7.1 W/m2,闭合度分别提高2%和14%,地表能量不平衡残差平均值由26.4 W/m2减小到18.2 W/m2,地表能量闭合度由82%提升到98%,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有明显改善。
杨彦龙左洪超郭阳王晓霞武建军杨扬董龙翔
关键词: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