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琅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性假血友...
  • 1篇血管性假血友...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因子
  • 1篇血症
  • 1篇易损斑块
  • 1篇硬化斑块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黎红华
  • 3篇林琅
  • 2篇陈洪汉
  • 2篇杨梅
  • 1篇汪志忠
  • 1篇骆文静
  • 1篇武强
  • 1篇周佩
  • 1篇武强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0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并评估研究对象脑梗死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相关(P<0.05)。并且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可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黎红华陈洪汉周佩武强林琅杨梅汪志忠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
血管生成对慢性低灌注状态下血脑屏障及白质损害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 慢性低灌注状态被认为是引起脑白质损害、血管性痴呆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慢性低灌注状态下,血脑屏障破坏可能参与脑组织损伤机制.研究表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可导致血脑屏障破坏,而缺血缺氧则是诱导...
林琅黎红华武强骆文静
关键词:脑缺血血脑屏障血管生成白质损害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作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vWF与sEPCR含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且分别将vWF、sEPCR作为因变量,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P<0.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均与vWF和sEPCR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脑梗死危险因素越多,则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越严重。
陈洪汉黎红华林琅杨梅
关键词:脑梗死危险因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