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刚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2篇食管黏膜
  • 2篇食管黏膜损伤
  • 2篇黏膜
  • 2篇黏膜损伤
  • 2篇核因子
  • 2篇反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上皮
  • 1篇少年
  • 1篇食管反流
  • 1篇食管反流病
  • 1篇食管上皮
  • 1篇食管损伤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柳刚
  • 3篇王雯
  • 1篇林五连
  • 1篇林克荣
  • 1篇江传燊
  • 1篇张志坚
  • 1篇李海涛
  • 1篇王雯
  • 1篇陈志平
  • 1篇刘建强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是食管黏膜屏障受损,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食管黏膜的作用日益引起学者们关注。研究证实,其对维持食管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抗氧化应激损伤及减轻炎性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Nrf2对食管黏膜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林燕芳柳刚王雯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炎性反应
微RNA-144抑制剂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损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44抑制剂能否减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的损伤及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每组6只。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采用前胃结扎联合幽门限制法建立慢性RE大鼠模型,造模后miRNA-144抑制剂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miRNA-144 antagomir抑制体内miRNA-144的表达。应用qPCR法检测miRNA-144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中IL-6、IL-8、TNF-α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密封蛋白3(CLDN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 3、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食管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RE组大鼠食管组织中TLR4、NF-κB、IκBα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P均<0.05)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增加(P<0.01),食管黏膜细胞凋亡增加(P<0.01),食管黏膜屏障指标CLDN3蛋白的表达减少(P<0.01)。与RE组相比,抑制miRNA-144表达可降低大鼠食管组织中TLR4、NF-κB、IκBαmRNA的表达(P均<0.05),减少炎症相关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P均<0.05),抑制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凋亡(P<0.05),并增加CLDN3蛋白的表达(P<0.01)。但抑制miRNA-144不影响食管黏膜细胞的增殖,miRNA-144抑制剂组Ki-67阳性细胞数与R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44抑制剂可减轻RE大鼠食管黏膜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主要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王宝珊柳刚王雯林燕芳姚荔嘉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在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中,Nrf2激动剂增加食管上皮CLDN3蛋白表达,减轻食管损伤
目的:探讨在反流性食管病变过程中,Nrf2激动剂对大鼠食管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RE+Nrf2激动剂组,RE+雷贝拉唑组),通过"胃底结扎加幽门限制法"诱导大鼠形成...
王宝珊王雯柳刚姚荔嘉王维思邱建庭
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 o 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721例城镇青少年的长期随访,共有134例患有NAFLD,17例患有T2DM,其中12例为NAFLD合并T2DM.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NAFLD患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样本的NAFLD患病率为18.6%,男性NAFLD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NAFLD患者的脂肪肝家族史比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中心性肥胖率、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及T2DM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青少年(P<0.05).NAFLD患者合并T2DM的BMI、腰臀比、脂肪肝严重程度、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 B 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ine transferase,γ-G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脂肪肝及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T2DM的NAFLD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28 kg/m2、中心性肥胖、脂肪肝及糖尿病家族史与城镇青少年NAFLD合并T2DM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BMI≥28kg/m2、糖尿病家族史是青少年NAFL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NAFLD患者T2DM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NAFLD青少年,肥胖(BMI≥28 kg/m2)和糖尿病家族史是青少年NAFLD患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少年NAFLD患者应有效控制体质量.
刘建强张志坚王雯林克荣柳刚江传燊陈志平李海涛林五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