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娜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陕北黄土区
  • 2篇黄土区
  • 1篇优势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年降水
  • 1篇年降水量
  • 1篇群落
  • 1篇人工林
  • 1篇人工林地
  • 1篇种间
  • 1篇种间联结
  • 1篇种间联结性
  • 1篇自然恢复
  • 1篇林地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作者

  • 3篇朱清科
  • 3篇王瑜
  • 3篇王利娜
  • 2篇陈文思
  • 1篇赵维军
  • 1篇马欢
  • 1篇赵兴凯

传媒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陕北黄土区自然恢复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从优势种种间关系入手,探索陕北黄土区自然恢复植物群落机理为近自然造林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2列联表,采用W检验、X^2检验、联结系数AC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方法,对陕北自然恢复15年的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该植物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统计量W>X_(0.05)~2(N),说明该植物群落总体种间表现出正关联,且达到显著水平。20个优势种种间联结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的数量(114)多于负关联种对(75),无关联种对为1,且联结程度呈极显著和显著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小;种对间的正负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之间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陕北黄土区植被自然恢复15年,大多数植物种的分布较为独立,群落仍处于演替之中。
陈文思朱清科卢纪元王瑜王利娜
关键词:陕北黄土区自然恢复优势种种间联结性
陕北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被引量:13
2015年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消耗土壤水分及其稳定性的特征。选取陕北黄土区3种典型人工林地—油松林、山杏林和沙棘林下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选取荒草地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其土壤水分在0-180 cm土层内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剖面垂直分层特点。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地及山杏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减小速率分别是0.019 3、0.020 9%/cm,人工沙棘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 6、0.086 3%/cm;根据变异系数法,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分层结果与使用有序聚类法分类的结果较为一致。
王瑜朱清科赵维军王利娜马欢梁非凡赵兴凯李安怡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水分黄土区
黄土高原近5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近年来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黄土高原区域及周边72个气象基准站1961—2012年52 a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通过泰森多边形法将各雨量站的降水量展布到整个区域,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年降水的年际、年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时间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UFK曲线小于0且没有超出置信线。空间上整体呈下降趋势,出现阳泉、榆社站两个显著减少中心,β值分别为-3.3 mm·10a-1和-2.1 mm·10a-1。(2)黄土高原春季多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不明显下降趋势,1961—1963年与1966—198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63—1966年与1987—2012年呈增加趋势。空间上西部、北部地区大部分呈增加趋势,五台山增加幅度最大,β值为2 mm·10a-1。(3)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左右为突变点,2008年以后降水量下降显著。空间上整体呈下降趋势,较明显的减少中心有环县、延安、西峰镇、平凉和临汾,β值分别为-0.9、-0.9、-0.8、-0.8 mm·10a-1和-0.8 mm·10a-1。(4)秋季多年平均降水下降趋势显著,空间变化与夏季类似,减少中心依然是环县、延安、西峰镇、平凉和临汾,β值均为-0.8 mm·10a-1。(5)冬季多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上降水变化呈缓慢上升趋势,最大上升中心华山,β值仅为0.95 mm·10a-1。
王利娜朱清科仝小林王瑜陈文思卢纪元
关键词:降水量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