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宜艳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风
  • 2篇用药规律
  • 2篇用药规律分析
  • 2篇中风病
  • 2篇实训
  • 2篇中医
  • 2篇中医传承
  • 2篇中医传承辅助...
  • 2篇古方
  • 1篇预后
  • 1篇治疗中风
  • 1篇认知视域
  • 1篇实训课
  • 1篇实训课程
  • 1篇情境
  • 1篇情境认知
  • 1篇弦脉
  • 1篇脉学
  • 1篇课程
  • 1篇方剂

机构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王宜艳
  • 4篇滕晶
  • 2篇吴晓迪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古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药性规律、常用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本课题收集整理历代治疗中风的方剂,建立中风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0)(Traditi...
王宜艳
关键词:中风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文献传递
“实训—应用—评价”三位一体中医实习生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思考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提高中医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出更适合提高中医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实训—应用—评价"三位一体新型培养模式的构思。我们设计合适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方案,配合以实际的临床应用教学,辅之以完善的临床技能评价体系,构成新型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新型的培养方案将提高中医实习生从不同角度剖析和应对疾病的思维能力及基础临床技能,并以临床实践形式来具体体现,考核方式也将由单一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训—应用—评价"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提出,将使中医实习生能够通过充分的临床培训和实践来积累经验和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对于培养大量中医实践型人才意义重大。
滕晶王宜艳吴晓迪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病古方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药性规律、常用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中风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寻找高频药物、药类、药对等,探讨治疗中风病药物配伍规律,以方测证,从中总结古方治疗中风之病因病机。结果:根据方剂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符合方剂617首,涉及中药320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中,以风药为主,其中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为防风、川芎、甘草、肉桂、当归、天麻、附子、麻黄、天南星、羌活;药对以川芎与防风最为常见;关联规则显示"它药->防风"的关联规律,并得出13首治疗中风的新方。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古代医家在治疗中风时,重视对风药的配伍使用,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辅以开窍、活血、化痰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王宜艳滕晶
关键词:中风病方剂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弦脉对中风的指导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中医认为,弦脉为肝之主脉,亦是中风病常见脉象,因中风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故中风脉见弦象者,可从入肝经药物着手。弦脉脉象具备5个特征:形长、体张、位定、势强、道硬。其产生机制多认为是气机不调,经脉拘急,气血收敛所致。主肝胆病、痰证、饮证、疟疾等。结合弦脉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出,急性脑血管病的脉象当以弦脉为主,而中风病各种证型均可见弦脉或其相兼脉。因此,通过脉象不仅可以指导中风病的治疗,亦可判断中风病的预后。
王宜艳滕晶
关键词:弦脉中风病辨证预后
情境认知视域下“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实训课程设置与实践被引量:7
2014年
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形成符合脉诊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训课程培训方式,改变既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状,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生脉诊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诊脉人才。
滕晶吴晓迪王宜艳
关键词:情境认知实训课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