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太湖水体交换周期变化(1986-2018年)及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针对太湖水体交换周期近十余年发生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19862018年太湖水文巡测、汛期水文巡测数据以及太湖流域沿江城市引水量、流域降雨量变化数据,基于太湖出入湖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太湖水体交换周期的变化及原因,并对交换周期变化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入湖水量有显著上升,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入湖水量增长30.8亿m^(3)/a.水体交换周期显著下降,2007年以后约为184 d,相比2007年前下降了26 d.太湖流域及各水利分区近70年来,除去2015和2016年,降雨量无显著变化,主要入湖区下垫面变化造成的入湖水量增加估算在每年2.0 m^(3)左右.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与沿江口门引水量明显相关.相比2007年前,沿江口门引水量年均增长28.9亿m^(3)/a,而这期间太湖入湖水量增量与这一引水有关.入湖水量的增加开始影响太湖存在的“西浊东清”水质结构,水体交换周期缩短会使东西太湖水质出现均化的现象,东部太湖水质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 朱伟程林薛宗璞冯甘雨王若辰张昱赵帅胡思远
- 关键词:太湖去除率
- 水库环保疏浚及板框脱水工程中余水水质及变化规律被引量:4
- 2022年
- 湖泊、水库、河流污染后实施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实例很多,但如何处理疏浚余水以及处理尾水排放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溧阳市沙河水库环保疏浚以及配套的泥浆板框压滤脱水工程为例,研究了余水发生后的水质以及在各处理环节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规律探讨了疏浚尾水的排放标准.结果表明疏浚余水经过一级絮凝处理后大部分污染物可以去除,悬浮物、总氮、总磷、COD分别可去除73%~99%、21%~72%、69%~96%、32%~48%,但后续的生态处理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效果.通过处理后尾水基本上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如需进一步提升排放标准,尾水中的氨氮成为制约性指标.
- 朱伟许小格侯豪程林李岳鸿林小蔚吴勇
- 关键词:环保疏浚沙河水库
- 一维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多参数反演被引量:2
- 2014年
- 以一维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为基础,利用微分进化算法重点探讨监测频次、测量误差等因素对纵向弥散系数DL、有效孔隙度n以及水流速度u等参数联合反演结果的影响,并构造瞬时源和连续源两种工况的典型案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分进化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能够运用于瞬时源和连续源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水力、水质参数的反演问题。
- 程林韩龙喜刘晓华王琰陈奇良
- 关键词:地下水溶质运移微分进化算法多参数反演
- 考虑蒸发、溶解和生物降解效应的油粒子模型被引量:5
- 2014年
- 针对油粒子模型仅考虑油粒子的随流输运、随机游走过程而忽略溢油风化作用的缺陷,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蒸发、溶解、生物降解效应的改进的油粒子模型。构造典型案例,对改进前、后油膜厚度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膜厚度受溢油风化过程影响较为显著;对于不同规模的溢油量,改进前后油膜厚度差值随着溢油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对于相同规模的溢油量,改进前后预测厚度差值由中心向四周呈减小趋势。
- 王琰程林陈奇良袁燕孙杨
- 关键词:溢油量油膜厚度风化
- 基于典型降雨TN入库过程的水库水质响应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以东北某大型水库为例,应用MIKE3软件,根据夏季典型降雨入库过程,模拟了水库水动力场。根据面源污染物入库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以TN为代表因子,对TN入库的动态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面源污染物TN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和入库流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强降雨初期是面源污染的高峰期;在空间分布上,TN污染团中心在12 h、42 h、60 h、78 h时迁移扩散至入库口下游0.42 km、2.25 km、3.33 km、4.04 km;在时间尺度上,TN表层在对应时刻超标范围分别为0.98 km2、2.72 km2、3.71 km2、4.77 km2,污染团中心的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分别为3.6 mg/L、3.1 mg/L、2.5 mg/L、2.1 mg/L。
- 袁燕韩龙喜孙杨陈奇良程林王琰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TN水库数值模拟面源
- 箱涵清淤及泥处理利用典型实例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雨水箱涵作为城市排水管网的干管,由于长期运行,其内部出现了严重淤积,堵塞管网。如何对箱涵进行清淤、清淤后的泥如何处理和利用是许多城市目前正面临的难题。以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管网及渠道清淤混错接改造工程为典型案例,研究泥处理过程中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泥饼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基于对泥性质的分析,梳理了该典型工程在清淤及泥处理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人工清淤危险低效;工艺适合大方量快速施工工况,存在泥处理过程效率低、沉淀池浓缩效果差、板框机未能充分发挥效力问题;未进行施工尾水的处理,泥饼Zn含量超标,属于污染土,外包处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城市管网清淤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能够为箱涵清淤工程提供指导及借鉴。
- 侯豪朱伟陈益人许小格程林李云全吴思麟
- 关键词:箱涵清淤
- 引水工程出水路线的优化对太湖总磷格局的影响——基于新孟河工程的思考被引量:3
- 2022年
- “新孟河引水”作为“二引三排”格局的关键组成,将长江水直接引入太湖的竺山湖区,在新的引排格局下,“新孟河引水”对太湖水环境尤其是总磷会有怎样的影响?针对“新孟河引水”工程,如何设计出水路线才能趋利避弊,改善太湖总磷?本文实测并收集了20072020年太湖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模拟了不同路线对太湖分湖区总磷的影响,力求将“新孟河引水”对太湖的影响进行一个清晰的分析,并为形成最为合理的出水路线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对出水路线的响应不同.从单一出水路线的角度来看,新孟河引水后,太浦闸增加出水会使得太湖西北部浊水加快来到太湖东南部,对太湖东南部有不利的影响.而梁溪河或新沟河出水的西北小循环是“新孟河引水”工程优化出水路线,在降低竺山湖、梅梁湖总磷的同时,没有恶化太湖东南部水质,对太湖总磷也有降低的效果.在应用中可以组合各种出水路线,形成联动方案.从物料平衡的角度看,太湖底泥目前仍是磷汇.引水后4种出水路线年均滞留量为1435 t,其中出水河道设置在东太湖(太浦闸)磷滞留量最大,年滞留1513 t;出水河道设置在梅梁湖(新沟河、梁溪河)磷滞留量最小,年滞留1404 t左右.
- 朱伟薛宗璞刘环程林张昱赵帅冯甘雨王若辰
- 关键词:引江济太太湖总磷
- 太湖底泥垂向构成类型及底泥—水界面组成物质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太湖中底泥—水界面上物质的状态、性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问题,本文通过对太湖8个湖区39个采样点的现场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太湖底泥状态和垂向上的构成、不同区域底泥—水界面物质的差异及底泥与磷释放和湖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水界面上存在3种物质:粉质硬黏土、淤泥质粉土和悬浊水层.粉质硬黏土(硬底板)是太湖形成前的沉积物,全湖普遍存在,并于湖心区等部位直接裸露;淤泥质粉土是太湖湖相历史形成的沉积物,覆盖了约68%的湖底面积而直接与水接触;悬浊水层在近些年输入颗粒物比较多的区域出现.太湖底泥的垂向存在4种结构,其中Ⅰ型、Ⅱ型结构对水的影响比较小,Ⅲ型、Ⅳ型是易于释放的结构,是磷释放的潜在风险类型.本次调查发现的悬浊水层中有机质和总磷的含量很高,出现位置与湖泛发生区吻合,是对太湖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物质.
- 侯豪朱伟许小格薛宗璞程林
- 关键词:太湖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