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地龟消化系统形态学及食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地龟Geoemyda spengleri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道全长为背甲最大直线长的3.70倍。小肠长度占消化道全长的比例最大,为52.7%。肝质量占体质量的2.80%。通过解剖消化道得知,野生地龟的食性主要为一些昆虫及其幼虫、马陆等,如双距螯蜂Gonatopus sp.、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条马陆Julus terrestris等。人工饲养条件下,地龟可捕食昆虫纲Insecta、多足纲Myriapoda、寡毛纲Oligochaeta、甲壳纲Crustacea、蛛形纲Arachnida等的小型动物,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条马陆、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跳蛛Salticidae等。野生地龟食性的确定对人工驯养繁殖中的饲喂有重要参考价值。
- 董超周婷莫燕妮李丕鹏王世力黄成
- 关键词:消化道消化腺食性分析
- 我国陆龟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
- 2018年
- 文中总结了我国陆龟驯养繁育发展概况和贸易数据,重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陆龟驯养繁育现状,预测了陆龟产业发展趋势,并为促进我国陆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建议。
- 周婷李丕鹏董超李仕宁陈伟岗
- 关键词:陆龟
- 配合饲料和鱼肉“间隔—轮转”投喂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投喂配合饲料、鱼肉丸两种饲料之间切换时的摄食效果,设置两种饲料间隔一周投喂的轮转组,并设置2个投喂单一饵料的对照组,同步投喂减半后的两种饲料的选择组。试验共进行6个周期,计42d。试验结果表明,轮转组在偶数周期21d鱼肉丸的整体日均总摄食量极显著大于同期鱼肉丸对照组的摄食量(P<0.01),轮转组绝对体质量增长量显著大于鱼肉丸组绝对体质量增长量(P<0.05)。轮转组不同饲料间轮转投喂初期摄食量最大,3d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配合饲料和鱼肉丸组试验获得的饵料系数推算选择组、轮转组质量理论增加值分别为(0.85±0.13)g、(0.79±0.15)g,与质量实际增加值(1.27±0.73)g、(1.35±0.75)g相比较差异性极显著(P<0.01),即两组效果好于单一投喂,且轮转的投喂方式效果最好。结合已有对其他动物研究的成果,初步推定轮转投喂促进克氏原螯虾摄食量可能与不断满足其欲求行为有关。体质量的增加可能与多样化饲料满足了克氏原螯虾的营养平衡需求有关。本试验旨在为克氏原螯虾的轮转投喂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动物食性转换"的行为学研究积累资料。
- 董超郑友黄成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轮转饵料系数
- 我国观赏龟的养殖与贸易现状及展望被引量:5
- 2016年
- 观赏龟是一类具有欣赏、投资、收藏和增(减)值作用的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龟种类的互通有无,使观赏龟跨出国门走入寻常百姓家。文中概述了养龟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现今观赏龟类养殖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及当前热门养殖种类、养殖现状、贸易状况,并对未来国内外观赏龟市场、龟业发展趋势和必要配套服务行业进行了展望。
- 周婷董超李仕宁林秀岭
- 关键词:观赏龟养殖养殖种类
- 底泥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存活的影响
- 2015年
- 在大型(80cm×52cm×25cm)及小型水族箱(45cm×35cm×20cm)底部平摊1kg和8.5 kg底泥(干质量) ,分别放养小规格[刚离开母体 ,(4 .23 ± 0 .258) mg]、中规格(2 .69 ± 0 .410) g、大规格(7 .55 ± 0 .415 ) g 3个规格克氏原螯虾幼虾 ,密度分别为每箱30、18、6尾 ,以不加底泥为对照 ,每个处理5个重复.在水温18~25 ℃下常规投喂饲养5~6周 ,并测试了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耐低氧和高温能力以及底泥对水体中溶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底泥组小(7 .82% /d )、中(0 .90% /d )、大(0 .92% /d ) 3个规格幼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极显著( P0 .05).3种规格幼虾底泥组窒息时间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1).底泥使水中溶氧量显著降低.
- 周锋董超郑友黄成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底泥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