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荣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刑法
  • 2篇刑法规制
  • 2篇正当
  • 2篇受贿
  • 2篇规制
  • 1篇信息安全
  • 1篇刑罚
  • 1篇刑罚目的
  • 1篇刑罚体系
  • 1篇刑罚效益
  • 1篇刑法立法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监管
  • 1篇正当利益
  • 1篇职务便利
  • 1篇社会预防
  • 1篇身份
  • 1篇师生
  • 1篇师生互动
  • 1篇收受

机构

  • 8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8篇蔡荣
  • 5篇陈伟
  • 1篇蔡荣

传媒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刑法论丛
  • 1篇河南警察学院...
  • 1篇中国法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路径选择与展望被引量:10
2016年
互联网金融犯罪作为伴随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而出现新的犯罪类型,在认清其金融犯罪的本质属性的同时,应对其行为方式和犯罪对象的网络异化保持警惕;互联网金融活动既要通过刑法的介入以保护投资者权益,又要注重尽快建立行政监管先行的法律规范层级体系;顺应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刑法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重心,应从对资金流向的监管控制转移到对个人和市场信息安全的保护上来。
陈伟蔡荣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行政监管信息安全
双师同堂刑事案例教学的角色定位与身份互动被引量:4
2015年
刑事疑难案例双师同堂课程,是以职业教育转型为背景进行的课程改革新举措,其旨在将法律的学术性教育与实践性教育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术反思、实践思维与操作技能的训练。该课堂的运行模式为'双师同堂教学、学生主导课程',提倡并实践'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课堂形式。在合理的角色定位与身份互动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发挥案例课堂教学尚未发掘的内在功能,培养学生实务技能和现实案件的处理能力。
陈伟蔡荣
关键词:师生互动案例教学
中美刑法法典化进程之比较评析
2018年
美国刑法法典化运动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在美国刑事法律的首要地位。追溯成文法与普通法的演进过程中,普通法逐渐成文法化并且用于解释制定法,制定法成为美国刑法的主要法律渊源。同时,在美国法典化进程中立法技术逐渐成熟,学习大陆法系法典编撰,进而引发两大法系在美国刑法框架下的协调与整合。反思美国法典化进程,并比对我国刑法立法发展过程,肯定判例的刑法解释的实践功能;认清立法技术与立法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确定对粗疏刑法条文的体系化改造方向和措施:并通过宪法限制刑法立法权的滥用。
蔡荣
关键词:刑法立法法典化
基层贪污受贿案件的量刑失衡及其规范——以江西某市近三年贪污受贿案件为样本被引量:2
2015年
由于基层法官自身水平不足、基层熟人社会干预、政策层层落实中的偏离等原因,使得基层贪污受贿案件量刑情节认定混乱、适用说理不充分、量刑不均衡,造成了主刑与数额不成比、减轻情节适用率高等司法现状。我国应该通过把握刑事政策,指引量刑方向,细化量刑标准,提供量刑依据,强化程序控制,以保障量刑公正。
陈伟蔡荣
关键词:量刑基层司法贪污受贿
法经济学视野下刑罚体系的效益化改造被引量:4
2018年
经济分析视野下刑罚运作,刑罚的适用应当对行刑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以最小的司法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刑罚效果;报应主义刑罚观有悖于刑罚的效益原则,古典刑事功利法学派的预防刑罚观与刑罚效益原则在价值理念上相契合。犯罪威慑效应的实现并不意味着更严厉的惩罚,受刑罚处罚概率的提升在一定范围内是比增加刑罚严厉程度更经济的做法;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面对特定的犯罪类型,罚金刑能够起到比自由刑更好的刑罚效果。
蔡荣
关键词:刑罚效益刑罚目的罚金刑
“收受礼金”行为的刑法规制被引量:4
2015年
"收受礼金"行为是否需要另立单一罪名予以刑罚规制,学界存在较多争议。应当从静态层面对受贿罪"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重新阐释,另外动态地改造"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从而将"收受礼金"行为纳入受贿罪予以认定。这不仅更好地维护了受贿罪的交易性本质,同时也克服了刑事罪名不当扩张所带来的诸多缺陷。"收受礼金"通过现有受贿罪的归宿重置,能够实现刑法稳定与调整社会关系之间的协调平衡。
陈伟蔡荣
关键词:受贿罪职务便利不正当利益
“网络语言暴力”入刑正当性及教义学分析被引量:28
2018年
积极刑法观的确立以及法治治理的功能转型,预示着我国刑法在网络安全体系构建中应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网络语言暴力"入刑是刑法功能转型趋势的体现,与法益保护和刑法适应性原则相契合。"网络语言暴力"是不同于"人肉搜索"和"网络诽谤"的另一种新型暴力行为,对其入罪具有刑法正当性。对侮辱罪规范立法及其法益目的的梳理表明,尽管"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与传统的侮辱行为存在差异,但类型思维引导下的刑法教义学分析,在保护一般公民名誉权的法益视域下,以侮辱罪予以论处具有妥当性。
蔡荣
关键词:侮辱罪类型思维
不当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梳理及其预防
2016年
当前高校套取科研经费案件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科研监管中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当套取科研经费的犯罪发生机制为内在正当激励机制缺乏而产生的贪利诱因及外在社会控制失范的恶行转化。应当在刑事惩罚政策取得初步效果的同时,加强社会预防政策的运用,通过一般预防制度的完善,个别预防的正反两面机制的构建,实现对不当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犯罪预防。
陈伟蔡荣
关键词:犯罪原因社会预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