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科

作品数:47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鱼类
  • 11篇微卫星
  • 9篇引物
  • 8篇圆口铜鱼
  • 8篇铜鱼
  • 6篇电站
  • 6篇微卫星标记
  • 6篇物种
  • 5篇水电
  • 5篇梯级
  • 5篇群落
  • 5篇群落结构
  • 5篇种群
  • 5篇基因
  • 4篇遗传资源
  • 4篇鱼类群落
  • 4篇鱼类群落结构
  • 4篇水电站
  • 4篇群体遗传多样...
  • 4篇种群遗传

机构

  • 47篇水利部中国科...
  • 3篇雅砻江流域水...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陕西省水产研...
  • 1篇中国三峡建设...
  • 1篇华能西藏雅鲁...

作者

  • 47篇邵科
  • 36篇朱滨
  • 35篇熊美华
  • 30篇李伟涛
  • 28篇阙延福
  • 20篇徐念
  • 11篇廖小林
  • 9篇史方
  • 9篇田华
  • 3篇杨志
  • 2篇邹曦
  • 2篇万成炎
  • 2篇乔晔
  • 2篇郑志伟
  • 2篇唐会元
  • 1篇吴金明
  • 1篇梁银铨
  • 1篇何绪刚
  • 1篇傅义龙
  • 1篇周运涛

传媒

  • 8篇长江流域资源...
  • 7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砻江下游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22个样点的调查分别于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开展.对不同类型河段(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雅砻江下游共鉴定底栖动物82种(属),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四节蜉属Baetis sp.,与历史研究相比,雅砻江下游在梯级水电开发后,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不再包含适应急流生境的类群,仅有适应静缓流的类群.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现存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河段间(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春季底栖动物密度显著小于秋季(n=42,P<0.05).PCoA和Adonis配对检验分析表明,空间上,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群落在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间均无显著差异;时间上,春、秋季底栖动物群落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n=42,P<0.01),主要贡献者为摇蚊幼虫.CCA和Envfit拟合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在春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Chl-a、COD_(Mn);在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NO_(2)^(-)-N、TN、T、EC.
张葵周连凤陈威邵科吴文勇陈昱霖杨涵马沛明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梯级水电开发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群体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分析长鳍吻鮈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研究过度捕捞、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对长鳍吻鮈的长期生态学效应及其物种适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该物种保护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数据支持。2014和2015年,于长江上游干流江津、宜宾、皎平渡和格里坪采集长鳍吻鮈,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以及序列测定,获得125份长鳍吻鮈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结果表明:125尾长鳍吻鮈样品共检测到多态位点25个,单倍型30种,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85和0.00140;中性检验(Tajima's D为-1.97524,P〈0.05;Fu's Fs为-31.374,P=0.000)和序列错配分布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长鳍吻鮈历史上经历过"遗传瓶颈"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来源于群体内部(99.07%),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Fst=0.00933,P〉0.05);单倍型网络、Kin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和平均基因流均显示,4个长鳍吻鮈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各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基因交流频繁,可将长江上游长鳍吻鮈作为单一的进化显著单元(ESU)进行管理。
邵科闫书祥李伟涛熊美华唐会元史方
关键词:线粒体长江上游
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科学地开展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等保护工作,研究采用9个四碱基重复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微卫星标记,对采自宜昌、三峡库区、宜宾、永善、巧家、攀枝花6个江段的199尾圆口铜鱼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依照采样点不同将圆口铜鱼分成6个群体,研究结果显示,9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AMOVA显示6个群体并未达到显著遗传分化水平。Structure分析将6个群体分为2组,三峡库区群体中部分个体与宜宾群体中部分个体为一组,其他为另一组。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与Structure分析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原因在于AMOVA结果是将每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显示的,而Structure分析结果是将每个群体按照个体数所占比例来显示的。因此,为避免遗传背景污染事件的发生,进行圆口铜鱼人工繁殖的遗传管理,分析比较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是必须的。
熊美华邵科赵修江朱滨史方
关键词:圆口铜鱼微卫星
一种环境DNA分层采样抽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样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DNA分层采样抽滤装置。主要包括分层架、采集瓶、多连抽滤装置和操作显示装置;分层架可以纵向伸缩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水深环境采样要求;分层架上固定有多个采集瓶,且瓶内安装有容量...
董微微徐念汪鄂洲朱滨乔晔邵科李伟涛李娟蔡露曾昌
金沙江上游巴塘坝下干流和支流巴楚河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2022年
为研究金沙江上游干流巴塘水电站建设后,支流巴楚河鱼类栖息地保护区功能的发挥情况,在2021年开展了巴塘坝下干流及支流巴楚河鱼类资源监测,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在金沙江干流及支流巴楚河共收集鱼类11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种,外来物种3种。干支流优势种差异显著,干流优势种为裂腹鱼属(Schizothorax)鱼类,支流优势种为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和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两种小型鱼类。在43.53%的Bray-Curtis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将干支流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分成2组,对分组进行SIPMER分析的结果表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干支流优势种差异有关。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位于巴楚河汇口附近的两个采样点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可能与汇口处生境较为复杂有关。建议加强对汇口处生境的保护,同时恢复汇口往上河段的连通性,将延长裂腹鱼属鱼类的洄游河段,利于扩大其种群规模。
熊美华邵科董微微陈浩曾昌阙延福陈锋朱滨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
一种便携式手持水体环境DNA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持水体环境DNA采样装置,包括抱箍和伸缩杆,抱箍与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少人为因素对水样的干扰和污染,达到快速、规范、安全的采集所需水体环境DNA样本的目的。
徐念熊美华田华李伟涛邵科阙延福
文献传递
水利工程建设对圆口铜鱼群体遗传结构影响初探
基于ST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中上游6个江段的169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6对STR引物多态性较高,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9~0.739.6个圆口铜鱼群体(宜昌、...
熊美华邵科朱滨史方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一种便携式鱼类基础生物学性状测量及样品采集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鱼类基础生物学性状测量及样品采集工作台,包括工作台面和可折叠支腿,可折叠支腿的上端与工作台面底部连接;工作台面上设有用于测量鱼类全长、体长的刻度板,一个采集样品工具盒,以及放置天平的平台。本实用...
熊美华邵科朱滨李伟涛徐念董微微阙延福廖小林
圆口铜鱼资源变化及物种保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中国典型的淡水洄游性鱼类,研究梯级电站建设背景下圆口铜鱼资源变化对保护圆口铜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文献调研及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圆口铜鱼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分布范围随着电站蓄水不断缩减并呈现出片段化,大坝建成运行几年后,库区不再有圆口铜鱼分布,坝下流水江段仍有圆口铜鱼分布;圆口铜鱼繁殖群体分布范围愈来愈窄,目前金沙江下游仅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流水江段东川渡口能监测到亲鱼;攀枝花断面和巧家、皎平渡断面所监测到的圆口铜鱼产卵规模显著下降。通过对圆口铜鱼资源变化等研究进展的梳理,提出圆口铜鱼保护建议:加强栖息地和产卵场保护,构建人工产卵场;对圆口铜鱼人工种群应开展相应的遗传管理,并进行放流效果评估研究;修建过鱼设施,使圆口铜鱼能顺利通过大坝完成生殖洄游,保护其种群延续。
熊美华邵科邵科朱滨
关键词:圆口铜鱼物种保护梯级电站长江上游
拉萨裂腹鱼在藏木和加查鱼道基于基因交流的过坝需求及其受到的遗传选择
2023年
为了解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在藏木和加查鱼道基于基因交流的过坝需求及其受到的遗传选择,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来自藏木水电站坝址上游(ZMBS)、藏木鱼道(ZMYD)、藏木水电站坝址下游(ZMBX)、加查鱼道(JCYD)和加查水电站坝址下游(JCBX)5个群体共220尾拉萨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藏木水电站和加查水电站坝址上游与下游拉萨裂腹鱼群体(ZMBS、ZMBX和JCBX)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H_(d(ZMBS))=0.868,P_(i(ZMBS))=0.00416;H_(d(ZMBX))=0.825,P_(i(ZMBX))=0.00388;H_(d(JCBX))=0.833,P_(i(JCBX))=0.00370),两两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25.23<|N_(m)|<81.33),未发生遗传分化(-0.02020.05),远交风险较低,具有基于基因交流的过坝需求,应被列为过鱼对象;(2)Network网络结构图和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分化成3个Clade,存在同域分化现象,但未达到种的分化水平,可能是因为经历“昆仑-黄河运动”或更新世冰期避难所后的二次接触而形成;(3)单倍型和Clade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藏木鱼道和加查鱼道对拉萨裂腹鱼不同单倍型和不同Clade存在遗传选择压力。研究可为复核过鱼对象选择的合理性和鱼道精细化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董微微杨佐斌谢意军乔晔邵科熊美华汪鄂洲余丹朱滨
关键词:鱼道基因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