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飞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郴州市“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及其特征分析
- 2023年
-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对于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平衡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郴州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空间适宜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定量划分“三生”空间;然后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三生”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三生”空间适宜性耦合协调特征及其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适宜性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适宜性分布格局则呈相反空间分布特征;(2)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1.91%、5.97%和72.12%;(3)“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等级及其冷热点空间分布与“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度协调区域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0.33%、20.89%、23.73%、20.15%、24.90%。
- 韦志飞黄辉
-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
- 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以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和国土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分析研究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内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增幅最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减少,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减幅较大。景观尺度水平下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形状及边界复杂度、异质性和类型丰富度均降低,其聚集度、优势度及连通性增强。斑块类型水平下林地、水域、草地及园地的破碎化程度减轻;除林地的景观形状更加复杂外,其他景观的形状、边界复杂程度均降低;林地、水域、草地和建设用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增强,耕地的优势度和连通性降低,园地的连通性增强、聚集度下降。
- 韦志飞曹慧
-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土地利用
- 海南宁远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以海南宁远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离度、分维度倒数、破碎度3个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敏感性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应用空间叠加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法,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结合的角度研究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宁远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决定,主要驱动因子为土壤类型和土地覆盖类型。2景观类型生态脆弱性排序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牧草地>林地>农地>水域,景观类型生态脆弱性与分离度呈极度正相关,与破碎度及生态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人为干扰是生态脆弱性演替的主导因素。3宁远河流域以中低生态脆弱性为主,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区占比依次为6.53%、42.97%、35.74%、7.43%、7.33%,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东北低西南高,人为干扰是影响生态脆弱性分布的主要因素。生态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因子是人为干扰和海洋影响,地形地貌是影响生态脆弱性布局的根源。
- 罗改改陆禹李明月佘济云韦志飞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
- 基于生态视角的万宁市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以万宁市为研究区,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从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三要素的角度构建了生态网络,为万宁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万宁市的生态网络由56个生态源地、126条生态廊道和85个生态节点组成,人为干扰对生态网络的空间形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从生态阻力的影响机制构建显性和隐性生态阻力面,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局部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3)不同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功能及重要性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建设。
- 韦志飞罗改改陆禹
- 关键词: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网络
- 衡山县文旅用地用途管制途径研究
- 2022年
- 近年来,文旅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文旅用地需求随之增大,由于文旅用地本身存在复合性、分散性等特点,造成文旅用地范围难界定、指标难落实、实施难有效,监管不健全等用途管制问题,急需研究科学适用的用途管制实施途径。本文以衡山县为例,探索文旅用地“指标控制+名录管理+控制线约束+分区管控”的规划用途管制体系,提出文旅用地从空间规划到审批监管全生命周期的用途管制建议。
- 黄辉张伟娜刘冬荣韦志飞
- 广州白云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构建生态网络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以广州白云区为例,结合粒度反推法、主成分分析和累积耗费距离模型,对白云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1 000 m粒度的生态景观组分结构具有最好的整体连通性,是白云区客观选取生态源地的参考,选取了11个生态源地,构建了21条生态廊道和18个生态节点,组成了白云区的生态网络;2)人为干扰和地形地貌造成了白云区生态源地空间分布和规模的差异,最大生态源地占源地面积的64.05%,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3)生态节点形成了17个生态建设区,总面积578.79 hm^2,人类活动是阻碍生态流运行的主要因素。
- 刘照程吴斌韦志飞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生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