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归纳总结62例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62例病人除10例复发,其余在随访期间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过程中,规范化的护理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障。
- 李志宏杜靖霞马静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护理
- 医院青年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应用探索——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运用PDCA提高青年活动参与率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介绍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PDCA(P:Plan-计划;D:D0-执行;C:Chenk-检查;A:Action-行动)的概念,以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实践应用PDCA的情况与效果。
- 王云马静
- 关键词:PDCA青年工作人力资源
-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磨牙后间隙的测量研究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对骨性Ⅱ错[牙合]畸形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磨牙后间隙的测量及对比,从而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磨牙后间隙的差异。方法 选取就诊于正畸科并拍摄锥形束CT(CBCT)影像的患者,随机筛选符合实验组纳入标准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根据垂直骨型分类标准将实验组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各20例,三维重建后对各组上颌磨牙后间隙的长度(RL)、宽度(RW)、高度(RH)进行测量。结果 骨性Ⅱ类低角组上颌磨牙后间隙RW为(12.81±1.96)mm,高角组上颌磨牙后间隙RW为(12.18±1.8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角组与低角组上颌磨牙后间隙宽度存在显著差异,低角患者的磨牙后间隙更有利于推上颌磨牙向远中,可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 马静张俊陈琦赵恬雍敏
- 关键词:CBCT
- 氧化苦参碱对牙周膜干细胞干性标志物表达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 2025年
- 背景:人牙周膜干细胞是牙周再生组织工程潜在的功能细胞,然而长期体外培养会导致牙周膜干细胞干性减低并发生复制性衰老,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对牙周膜干细胞干性维持和骨向分化的影响,并寻找潜在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从人牙周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牙周膜干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间充质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用0,2.5,5,10μg/mL氧化苦参碱孵育牙周膜干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后续实验合适的药物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牙周膜干细胞中干细胞非特异性蛋白SOX2和OCT4的表达,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牙周膜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2.5μg/mL氧化苦参碱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后续实验选用2.5μg/mL氧化苦参碱进行干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组牙周膜干细胞的干性标志物SOX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OCT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③与成骨诱导组相比,氧化苦参碱+成骨诱导组牙周膜干细胞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 mRNA表达及成骨相关蛋白AL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④氧化苦参碱上调牙周膜干细胞干性标志物表达,抑制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可能与WNT2、WNT16、COMP、BMP6有关。
- 罗晶雍敏陈琦杨长怡赵恬马静梅冬兰虎金鹏杨昭君王钰然刘博
-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苦参碱类生物碱成骨氧化苦参碱
- 护理视角下解读AHA《2022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策略科学声明》
- 2024年
- 从护理角度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策略进行解读,重点解读护理模式、护理要点及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面,旨在为相关护理指南及更新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及完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指导。
- 李志宏马静张丽萍杨瑞鲜孙吉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人管理策略护理
- 贲门失弛缓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的护理
- 2018年
- 总结了针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的护理。方法收集28例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总结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预约检查时的健康宣教、检查前护理、检查中护理以及检查后护理。认为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不适,积极配合检查,缩短完成检查所用的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效率。
- 徐颖霞马静许繁华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测压护理
- 改良换能器固定方法对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换能器固定方法对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探索最佳的换能器固定方法。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留置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患者将换能器固定于患者上臂腋中线部位(改良换能器的固定方法)与固定在腋中线部位和输液架上(传统的固定方法),观察在3种不同卧位,平卧位、半卧位、右侧卧位有创动脉血压的变化,比较3种固定方法所得血压的差异性。结果改良换能器的固定方法与传统的2种固定方法在平卧位、半卧位、右侧卧位所测得有创动脉血压值比较,P均﹥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换能器固定在患者上臂(有创动脉置管一侧上臂)的这种改良的换能器固定方法测得的有创血压准确可靠、方便操作,可以替代传统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杨丽娟马静李桂芳张珺王丽娟
- 关键词:有创血压监测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