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方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糖蛋白
  • 4篇皮素
  • 4篇槲皮素
  • 4篇P-糖蛋白
  • 3篇突变
  • 3篇耐药
  • 3篇介导
  • 3篇菌素
  • 3篇杆菌
  • 3篇大肠杆菌
  • 2篇单向灌流
  • 2篇单向灌流法
  • 2篇蛋白表达
  • 2篇伊维菌素
  • 2篇在体肠
  • 2篇在体肠灌流
  • 2篇粘菌素
  • 2篇糖蛋白表达
  • 2篇小肠

机构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王丽平
  • 9篇何方
  • 6篇郭荔
  • 4篇黄金虎
  • 3篇葛琳
  • 1篇郭大伟

传媒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槲皮素对Westar大鼠肝脏、肾脏和空肠P-gp表达及其对伊维菌素肠道渗透性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重点探讨槲皮素对大鼠不同组织中P-gp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旨在研究槲皮素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实验选取30只We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6),分别为对照组和4个槲皮素处...
何方Zohaib Ahmed Bhutto郭荔王丽平
关键词:P-糖蛋白槲皮素在体肠灌流伊维菌素
PmrA/PmrB介导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机制
【目的】已报道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在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本试验拟探讨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介导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和...
葛琳何方王丽平
关键词:多粘菌素E大肠杆菌突变
文献传递
PmrA/PmrB介导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机制
[目的]已报道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在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本试验拟探讨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介导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和...
葛琳何方王丽平
关键词:多粘菌素E大肠杆菌突变
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介导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耐药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已报道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在革兰阴性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作者拟从基因突变和mRNA表达两个方面探讨PmrA-PmrB介导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耐药的可能性。首先检测了临床分离的52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的敏感性,筛选出耐药菌株;然后采用step-wise方法对黏杆菌素敏感菌株进行诱导,获得人工诱导的耐药菌株;最后通过PCR扩增所有耐药菌株的pmrA-pmrB后采用Mega软件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所有耐药菌株中pmrA-pmrB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拟阐明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黏杆菌素耐药性产生的作用。MIC结果显示,52株大肠杆菌中,虽然大多数菌株(88.5%,46/52)仍对黏杆菌素敏感,但也分离到少数耐药菌株(为11.5%)。突变位点分析表明人工诱导成功的5株耐药菌(9R、36R、53R、91R和107R)pmrA未发生突变,而pmrB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耐药菌株9R、36R和53R各在G55A(G19R)、T500C(L167P)和T263A(V88E)发生点突变,而91R和107R在229位和478位各插入长为30和189bp的序列。但临床分离的6株耐药菌株(MIC=4~8μg·mL^(-1))的pmrA-pmrB均未发生突变。qRT-PCR结果显示发生点突变的三株人工诱导耐药菌pmrA-pmrB转录量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上升,发生插入突变的两株耐药菌pmrA-pmrB转录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而临床耐药菌株(n=6)的pmrA-pmrB转录量均无变化。进一步检测人工诱导不同MIC的耐药菌株中pmrA-pmrB的突变位点,发现菌株MIC达16μg·mL^(-1)时pmrA-pmrB才会发生突变。PmrA和PmrB介导了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的高度耐药,其中PmrB的点突变伴随PmrA-PmrB的高表达或者PmrB的组氨酸激酶-腺苷酰环化酶-甲基结合蛋白-磷酸化酶(HAMP)结构域的插入突变是导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高度耐药的机制之一。
葛琳郭大伟何方黄金虎王丽平
关键词:大肠杆菌突变
槲皮素对Caco-2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经不同时间处理Caco-2细胞,探究槲皮素对Caco-2细胞P-gp mRNA 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研究槲皮素通过调控P-gp 表达及介导药物间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意义。...
何方Zohaib Ahmed Bhutto郭荔王丽平
关键词:P-糖蛋白槲皮素CACO-2
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MDCK细胞系测定美托洛尔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2019年
[目的]本试验旨在完善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渗透性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选取高渗透性内参药物美托洛尔,通过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体外过表达鸡P-gp的MDCK-chAbcb1单层细胞模型,探讨pH值(5、6和7)、药物浓度(4、40和400μg·mL^(-1))和小肠灌流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美托洛尔渗透性测定的影响,为禽用药物BCS分类中渗透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比较小肠不同部位在各自生理pH值条件下对美托洛尔的有效渗透系数(P_(eff))值时,发现回肠部位测得的P_(eff)最高(P<0.01),分别为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测得的2.2倍和2.3倍;原位灌流试验结果显示,灌流液pH值升高会增强药物在回肠的P_(eff)值,pH7时的P_(eff)值(1.35×10^(-4) cm·s^(-1))显著高于pH5时(0.72×10^(-4) cm·s^(-1)),同样在MDCK细胞中,随着pH值升高,药物渗透系数(P_(app))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采用受pH影响较小的空肠段进行灌流试验探讨不同药物浓度对渗透性测定的影响,发现增加肠灌流液中美托洛尔的浓度会极显著增加其P_(eff)值(P<0.01),4、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eff)分别为-0.48×10^(-4)、0.27×10^(-4)和3.04×10^(-4) cm·s^(-1),且在MDCK和MDCK-chAbcb1细胞测定的结果也显示,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均显著高于4μg·mL^(-1)的(P<0.05),而40、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体内环境的pH值、药物浓度以及小肠灌流部位均可以影响体内外试验模型中药物渗透性测定的结果,故在建立药物渗透性测定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郭荔李香秀何方刘洋张瑜娟黄金虎王丽平
关键词:美托洛尔渗透性
槲皮素对鸡P-糖蛋白转运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探讨槲皮素对鸡小肠P-糖蛋白(P-gp)转运功能的影响,选用槲皮素(10和50μmol/L)处理MDCK-ch Abcb1细胞系后分别进行美托洛尔和伊维菌素的双向转运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槲皮素(15和60 mg/kg)连续灌流5或10 d后进行美托洛尔的原位灌流试验,用60 mg/kg槲皮素处理试验组鸡10 d后进行伊维菌素的灌流试验。结果显示:10和50μmol/L槲皮素均能显著(P<0. 05)增强MDCK-chAbcb1细胞对美托洛尔的外排作用,外排率可从1. 89分别增至2. 95和2. 36,但均对MDCK细胞无显著影响(P>0. 05);灌流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均极显著降低美托洛尔的小肠有效渗透率(Peff)(P<0. 01),尤其低浓度槲皮素的作用更为显著; 60 mg/kg的槲皮素处理组虽能降低P-gp底物伊维菌素的Peff,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结果表明:槲皮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鸡P-gp的外排转运功能,在畜牧生产中使用时应注意考虑药物-饲料间相互作用,避免其对底物药物的体内过程产生影响。该结果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刘洋郭荔何方李香秀黄金虎王丽平
关键词:槲皮素P-糖蛋白转运
槲皮素对大鼠肝和空肠P-糖蛋白表达及外排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已证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mdr1基因编码)可介导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且其表达和功能可受外源化合物的影响。本试验拟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对P-gp表达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介导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随机选取30只健康大鼠,分组后分别采用15、60mg·kg-1剂量的槲皮素连续灌服5和15d,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肝和空肠组织中mdr1a、mdr1b、PXR和CAR的mRNA表达量及P-gp的表达差异,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槲皮素对P-gp在大鼠肝和空肠组织中定位的影响;然后另选取12只大鼠进一步采用单向在体肠灌流法研究高剂量槲皮素(60mg·kg-1连续灌胃15d)处理后对伊维菌素空肠跨膜转运的影响,并采用体外方法研究槲皮素对Caco-2细胞ATP酶活性影响。试验结果显示:60mg·kg-1槲皮素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大鼠肝和空肠组织中mdr1a、mdr1b、PXR和CAR的mRNA表达量,虽未影响P-gp在肝和空肠组织中的定位,但可极显著(P<0.01)增加P-gp的蛋白质表达量,该变化与CAR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15mg·kg-1的槲皮素处理大鼠15d后,各基因的mRNA表达和P-gp表达量也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单向在体肠灌流试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组大鼠对伊维菌素的肠渗透性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且槲皮素可极显著(P<0.01)提高Caco-2细胞的ATP酶活性。高剂量(60mg·kg-1)的槲皮素可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P-gp的表达,降低伊维菌素在大鼠空肠的渗透性。推测一定剂量的槲皮素可通过调控CAR来诱导健康大鼠P-gp的表达,并通过提高ATP酶活性水解ATP提供能量,进一步增强其对药物的跨膜转运功能。该结果提示临床用药时应考虑槲皮素介导的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
何方Bhutto Zohaib郭荔王丽平
关键词:P-糖蛋白槲皮素伊维菌素ATP酶
鸡单向在体小肠灌流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物肠渗透性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口服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自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提出,体外溶解性和肠道渗透性将口服药物为四类:Ⅰ型(高水溶性/高渗透性药物)、Ⅱ型(低水溶性/高渗透性药物)、Ⅲ型(高水溶性/低渗透性药物)、Ⅳ型(低水...
郭荔何方黄金虎王丽平
关键词:美托洛尔PH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