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睿

作品数:14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土壤
  • 3篇红壤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质
  • 2篇施肥
  • 2篇碳库
  • 2篇土壤盐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偏最小二乘回...
  • 1篇低丘
  • 1篇低丘红壤
  • 1篇低丘红壤区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对称度
  • 1篇盐分
  • 1篇盐量
  • 1篇盐土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成都市食品药...

作者

  • 13篇周睿
  • 9篇潘贤章
  • 8篇刘娅
  • 7篇王昌昆
  • 7篇李燕丽
  • 7篇解宪丽
  • 4篇张斌
  • 4篇石荣杰
  • 2篇秦江涛
  • 2篇程训强
  • 2篇王宝良
  • 2篇王明珠
  • 2篇张继光
  • 2篇要文倩
  • 2篇王淼
  • 2篇王昌坤
  • 1篇施建平
  • 1篇沈润平
  • 1篇潘剑君
  • 1篇陈冬峰

传媒

  • 4篇土壤
  • 3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红壤有机质预测及其最优波段选择被引量:22
2011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土壤有机质测试方法费时、繁琐,难以满足快速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需求。近年来,具有无损、快速、简便等优点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为土壤有机质的快速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王淼解宪丽周睿王宝良王昌昆刘娅潘剑君沈润平潘贤章
关键词:红壤有机质
长期土壤肥力因子变化及其与植被指数耦合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以广西南宁、崇左地区作为典型区,利用AVHRR和MODIS NDVI遥感影像数据,以及1981年、2011年的土壤数据,分析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肥力因子及其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土壤pH极显著下降,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上升;同时,NDVI变化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NDVI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变化及土壤全氮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因此,ND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这为土壤肥力长期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李燕丽潘贤章周睿王昌昆刘娅石荣杰陈冬峰赵其国
关键词:土壤肥力NDVI
1989~2013年中国土壤样品库数据集被引量:1
2016年
土壤样品记载着土壤发生演变的历史,是极其珍贵的科技档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土壤分中心通过规范数据标准,对1989~2013年间收集保存的上万份土壤样品资源进行了信息化整合,建立了中国土壤样品库数据集。该数据集可以为土壤及环境变化、农业活动效应等研究提供支撑。同时,该数据集的建立对于推动土壤样品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潘恺宋歌施建平周睿肖艳丽冯春美王昌昆潘贤章
关键词:数据集土壤样品生态变化
城市化进程对土壤表层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1987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5个时期的Landsat卫星TM遥感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上海城市近20年来城市扩展过程,并以上海市土壤图、上海市土壤志、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等为基础,对上海城市化进程中占用土地的土壤表层(0~20em)有机碳变化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上海市因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表层有机碳损失约为4.23×10et,且1999~2007年时段内扩展区内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损失更大。
周睿潘贤章解宪丽王宝良王昌昆刘娅李燕丽
关键词:城市化有机碳库
应用基于PLSR的土壤-环境模型预测土壤属性被引量:11
2012年
土壤-环境模型对于正确理解土壤属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土壤属性预测与制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内多年退耕还林还草沟壑区域,采集72个土壤表层样本,选择3/4的样本作为建模集,其余1/4的样本作为验证集;环境因子选择容易获取的地形因子和由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因子和湿度因子,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土壤-环境模型。结果表明:全氮、速效钾、全钾、有机质与环境因子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建立的PLSR模型可解释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从23%(全氮)到27%(全钾);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相比,利用PLSR构建的土壤-环境模型可以更好地表征土壤属性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说明PLSR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相似区域的土壤属性预测。
王昌昆潘贤章周睿刘娅李燕丽解宪丽
江西进贤水田长期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利用江西进贤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不同器官养分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和有效养分含量。水稻各器官对N、P、K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籽实中N、P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分别为56%~73%和65%~85%,K的吸收则主要集中在秸秆(49%~60%)。籽实产量与N、P施肥量显著相关,施肥对根茬生物量的影响比对籽实、秸秆的影响更明显;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的生物量。N、P、K化肥的均衡施用及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水稻籽实产量,其中NPK+OM处理籽实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73.4%,2NPK与NPK处理分别增产59.5%和35.2%;配合施肥可以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产量受土壤性质的影响显著,全P、速效P及碱解N与水稻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8和0.95)。
要文倩秦江涛张继光周睿张斌
关键词:施肥模式养分吸收土壤性质
土壤湿润条件下基于光谱对称度的盐渍土盐分含量预测被引量:11
2013年
近年来光谱技术以其经济、高效的优势在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中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土壤水分对反射光谱影响很大,土壤湿润条件下监测精度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通过对盐土土柱室内模拟蒸发过程中的反射光谱和水分、盐分变化的连续监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1 370~1 610nm光谱对称度与土壤表层含盐量、含水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r为0.863;用该模型反演表层土壤含盐量,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线性关系的r为0.656(n=54),RMSE为2.059g·kg-1。利用光谱对称度可以实现土壤湿润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预测。
刘娅潘贤章王昌昆李燕丽石荣杰周睿解宪丽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土壤含盐量
上海市城郊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4年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化对城郊农业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在整个研究区内表现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呈现出西南高,东部低的特点。1980—1999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1999—201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1999—2010年,由水田变为蔬菜地、苗圃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6.72 g/kg和6.15 g/kg,而水田保持不变时,仅下降了1.51 g/kg。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可知,1999—2010年,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只有北部、南部和西南的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的区域离城市较远,而土壤有机质下降区域位于近郊,主要原因是近郊部分水田转化为蔬菜地和苗圃,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了作物根茬和秸秆还田减少,同时有机质分解加快,因此引起了土壤有机质积累下降。
周睿潘贤章王昌坤刘娅李燕丽石荣杰解宪丽
关键词:城郊土壤土壤有机质
江南丘陵红壤区的农业水资源特征与调控利用——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农业水资源按分布空间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江南丘陵红壤区的各类水资源特征是:大气降水丰沛而时空分配不均;地表水多而径流、蒸发量大;红壤贮水库容小、深层水多而有效性差;地下潜水较多而承压水少。针对上述特征,应因地制宜通过工程、生物、农艺措施进行水资源调控,针对“四水”进行人工降雨,地表水集蓄,增加土壤深层水、有效水利用和潜水开发等,以蓄丰补欠、趋利避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王明珠程训强张斌周睿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特征——以江西省余江县为试区被引量:3
2009年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主要与降水及补、蓄潜水的空间因子相关,其特征是:潜水位随时间变化基本上与降水负相关,只是其相关性随着井位高程的下降而降低。潜水位空间变化取决于补给潜水源的空间因子差异,主要是影响观测井补给水源远近、高差和侧向流动能力、速度的井位海拔、坡度、质地、距河渠和林带的远近、河塘渠高程与相对高程等,均达显著相关;次为周围环境因子中,影响其蓄水能力及空间容量的覆被类型、覆被率与土层厚度。这表明低丘红壤区潜水的开发关键是根据其时空变化,选择合适的井位打井。
王明珠李江涛吴美春程训强周睿张斌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低丘红壤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