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雅君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液相
  • 4篇液相法
  • 4篇完全液相法
  • 4篇甲醚
  • 4篇二甲醚
  • 3篇浆态床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合成催化剂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液相法制备
  • 1篇失活
  • 1篇前躯体
  • 1篇共沉淀
  • 1篇共沉淀法
  • 1篇共沉淀法制备
  • 1篇光电子能谱
  • 1篇二甲醚合成
  • 1篇XPS研究

机构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黄伟
  • 4篇宋雅君
  • 2篇李志红
  • 2篇樊金串
  • 2篇左志军
  • 1篇阴丽华
  • 1篇谢克昌
  • 1篇吉鹏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硅铝比对完全液相法制备的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不同Si/Al摩尔比的浆状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在搅拌式反应釜中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XRD,NH3-TPD-MS,H2-TPR和XP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SiAl催化剂在反应前其活性组分Cu主要以低价态存在,Cu晶粒大小是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原因,不同的Si/Al摩尔比导致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量的变化,调节Si/Al摩尔比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的Si/Al摩尔比应在1/8~1/3之间.
黄伟宋雅君樊金串阴丽华
关键词:二甲醚浆态床完全液相法
用XPS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CuZnAl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被引量:37
2009年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不同方法制备的CuZnAl二甲醚合成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存在Cu2+,还原后以Cu+和Cu0共同构成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而完全液相法制备的浆状催化剂表面Cu物种以Cu+形式存在,还原后其表面活性中心主要是Cu0.在液相还原过程中,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Cu和Zn组分的分散性同时得到改善,使其在浆态床中的稳定性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催化剂.
李志红黄伟左志军宋雅君谢克昌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能谱完全液相法二甲醚
共沉淀法制备浆状催化剂前躯体对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用共沉淀法制备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浆状催化剂的前躯体,完全液相热处理后,在浆态床中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XRD、BET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Zr组分引入CuZnSiAl催化剂后,催化剂二甲醚的选择性提高。
宋雅君黄伟樊金串吉鹏
关键词:二甲醚浆态床完全液相法共沉淀
浆态床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失活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完全液相法制备的Si-Al基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运用XRD、TEM、XPS以及XRF等方法对失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与传统催化剂进行对比,探讨影响催化剂寿命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复合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Cu组分的烧结、团聚以及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等;而Si-Al基完全液相法催化剂失活是由于Cu组分流失所致。
李志红宋雅君左志军黄伟
关键词:浆态床二甲醚完全液相法失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