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萍萍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道德
  • 3篇心态
  • 3篇社会
  • 3篇社会心态
  • 3篇会心
  • 2篇社会转型
  • 2篇社会转型期
  • 2篇自我和谐
  • 2篇伦理
  • 2篇教师
  • 2篇高校
  • 2篇高校教师
  • 1篇当下
  • 1篇道德调控
  • 1篇道德观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启示
  • 1篇视阈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8篇徐萍萍
  • 5篇马向真
  • 1篇陆爱勇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求实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高教探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个体道德自律的发展研究
徐萍萍
道德调控与和谐社会心态塑造被引量:14
2009年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态的重要保障。确立道德调控的目标体系、运用多种道德调控手段、构建良性的道德保障体系、加强道德调控的法律规约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重要策略。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把"道德的应当"转化为"道德的必需",以强化民众对道德规范的践行,增强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和塑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心态。
马向真徐萍萍
关键词:道德调控社会心态
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蕴义被引量:10
2011年
自我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与现实基础。研究表明,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一个方面,当前中国人主要将其理解为一种与生活、工作、个性、情绪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应是基于内在人格与价值观念两方面的自我和谐。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和谐社会自我和谐
对利他主义道德教育的再思考被引量:4
2012年
传统利他主义伦理观在强调无私利他的同时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诉求而失去了其存在人性论基础。社会生物学认为利己与利他并非二元对立的两极,只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就人类来说,亲缘范围内的利他是无私利他,而社会范围内的利他则更多是互惠利他。人类的利他行为是知与情统一,是先天与后天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神圣祛魅、道德世俗化的时代,我们应从内容到方法对利他主义道德教育进行合乎现实与理性的修订。
徐萍萍陆爱勇
关键词:利他主义道德教育伦理
论老子道德观视阈下人的自我和谐被引量:3
2010年
塑造和谐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基石。自我和谐的理念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历史依据。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从和谐的道德出发,老子反对世俗的价值观,主张人应尊道贵德、无私无为、修身养性,兼具高尚道德品格与高度社会责任感,成为自我和谐的圣人。老子关于和谐道德的论述启示人们:要实现自我和谐需要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把握;需要在培养健康统一人格的同时,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实现自我和谐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老子自我
社会转型期“灵魂工程师”的困惑与应对——基于江苏高校教师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
2012年
在社会心态是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上广泛形成和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中的知、情、意、行和价值取向的总和。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心态出现了一定偏差,表现为法制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性低、仇富仇官和怀旧情绪等。但总的来说其心态基本良好,价值取向积极、社会情绪乐观、具有比较清醒的社会认识、强烈的责任意识,表现出了积极的道德践行。鉴于社会心态是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且与时代的整体精神相联系,笔者认为应从促进社会公正、激发参政热情和伦理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来塑造高校教师的和谐社会心态。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心态
黑格尔伦理道德之辨及其当下德育启示
2010年
西方伦理学大师黑格尔不仅将伦理道德定性为精神,而且对伦理和道德进行了区分。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个体性、主观性的;伦理是社会性、客观性的。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指出伦理是真实的精神;道德是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加以区分不仅有助于澄清伦理学研究中的思维混乱,还对当前道德教育给予了诸多启示。
徐萍萍
关键词:黑格尔伦理道德德育
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的困惑与应对--基于江苏高校教师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社会心态是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上广泛形成和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中的知、情、意、行和价值取向的总和。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心态出现了一定偏差,表现为法制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性低、仇富仇官和怀旧情绪等。但总的来说其心态基本良好,价值取向积极、社会情绪乐观、具有比较清醒的社会认识、强烈的责任意识,表现出了积极的道德践行。鉴于社会心态是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且与时代的整体精神相联系,笔者认为应从促进社会公正、激发参政热情和伦理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来塑造高校教师的和谐社会心态。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心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