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婷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短截
  • 1篇学成
  • 1篇芽分化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素
  • 1篇玉米素核苷
  • 1篇云南松
  • 1篇松针
  • 1篇棠梨
  • 1篇母枝
  • 1篇结果母枝
  • 1篇可溶性固形物
  • 1篇可溶性固形物...
  • 1篇花芽
  • 1篇花芽分化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固形物
  • 1篇固形物含量
  • 1篇果实

机构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彭磊
  • 3篇李婷婷
  • 2篇周玲
  • 1篇肖鑫丽
  • 1篇王仕玉
  • 1篇吴兴恩
  • 1篇李玉强
  • 1篇龙雯虹
  • 1篇高小俊
  • 1篇刘娟
  • 1篇刘京红
  • 1篇王明远
  • 1篇王军
  • 1篇孙帅

传媒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云南松松针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论文报道运用有机溶剂提取,正、反相(C18)硅胶柱层析、制备高压色谱方法从云南松松针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学成分。利用1H-NMR,13C-NMR和MS光谱方法鉴定了这1 0个化合物分别为:(Z)-3-甲氧基-5-羟基二苯乙烯(1),(E)-3-甲氧基-5-羟基二苯乙烯(2),4-羟基-3-甲氧基苯乙胺(3),5,8,4’-三羟基-3,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4),5,8-二羟基-3,7,4’-三甲氧基-6-甲基黄酮(5),覆盆子酮(6),松脂醇(7),12α-羟基松香酸(8),β-谷甾醇(9),亚麻酸(10)。
彭磊李婷婷肖鑫丽刘京红周玲
关键词:云南松松针化学成分
棠梨果实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不同大小及不同颜色棠梨的果梗长度、重量、纵横径、果实性状特征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褐、红褐、深褐3种颜色果实其重量、果梗长差异不显著,红褐果的横纵经最大,纵径平均值为1.484cm,横径平均值为1.625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极显著,红褐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2.349%,高于含量最低的青褐果(2.957%);不同颜色及不同大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次为:红褐大果(25.5%)>红褐小果>深褐大果>深褐中果>青褐中果>红褐中果>青褐大果>深褐小果>青褐小果(17.68%)。
李婷婷彭磊王仕玉王军孙帅李玉强王明远
关键词:果实特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杧果短截结果母枝玉米素核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测定杧果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各器官内玉米素核苷(ZR)含量,探索ZR在杧果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杧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定期测定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及芽内ZR含量。【结果】短截结果母枝后,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和剪口芽内ZR含量分别于2月25、20日和3月2日降至最低,为1.73、1.52、2.0μg·g-1FW;叶片、韧皮部及剪口芽于3月12日达最大值,为6.39、8.47、10.32μg·g-1FW。2月25日剪口芽芽眼中心颜色逐渐呈蜡黄,并向芽体四周扩散;3月2~7日,芽体逐渐膨大,蜡黄色加深,芽眼呈半透明状;3月7日后绿色逐渐增加,半透明状消失。【结论】ZR在杧果花芽分化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花芽分化临界期前,ZR含量低,生长点细胞活性下降,有利于杧果植株从叶芽生理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状态;花芽临界期后,相对高的ZR含量有利于杧果植株生长点进行花芽分化。
彭磊周玲王莹高小俊龙雯虹吴兴恩李婷婷刘娟
关键词:杧果花芽分化结果母枝短截玉米素核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