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宁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型脂肪酸...
  • 1篇形态学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系统
  • 1篇血液系统恶性...
  • 1篇医学成像
  • 1篇医学成像技术
  • 1篇硬化斑块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实体肿瘤

机构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宁
  • 2篇周晖
  • 2篇陈小会
  • 1篇郑战江
  • 1篇杨科芳
  • 1篇叶飞
  • 1篇安娜
  • 1篇徐利文
  • 1篇徐征
  • 1篇赖登攀
  • 1篇田国燕
  • 1篇章亮
  • 1篇曹建
  • 1篇杨雪敏
  • 1篇唐婷婷
  • 1篇崔玉明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的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 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李宁赖登攀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铜代谢相关基因模型的构建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意义
2023年
目的 探讨铜代谢相关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儿童肿瘤数据库中下载AML患者的RNA序列和临床病理学数据,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算法筛选对AML预后有影响的铜代谢相关基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根据风险评分将AML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分析风险评分模型的预后意义。绘制基于风险评分的列线图,并验证其预测效能。采用免疫浸润分析研究与风险评分相关的肿瘤微环境特征。结果 共筛查到16个与AML预后相关的铜代谢相关的基因。年龄、白血病FAB分型、遗传学危险度分级等因素与高风险评分有关。ROC曲线显示,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预AML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899、0.890和0.95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的总生存期远短于低危组(P<0.01)。高风险评分与浸润免疫细胞(M2型巨噬细胞、调节性CD4+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有关。结论 基于铜代谢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AML患者总生存率。风险评分与患者年龄、白血病FAB分型和遗传学危险度分级有关。
李宁陈小会周晖田国燕章亮唐慧芬周泽锋
关键词:铜代谢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一种多羰基官取代手性吡咯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领域,为解决多羰基官取代手性吡咯烷衍生物合成方法不多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羰基官取代手性吡咯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利用金属催化前体与手性膦配体形成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添加剂的共同作...
尹官武徐利文李宁徐征郑战江叶飞崔玉明曹建杨雪敏杨科芳
文献传递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研究
李宁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与实体肿瘤患者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定植分布特点及主动筛查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与实体肿瘤患者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定植分布情况,并评价主动筛查对于患者CRE定植和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62例,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00例,实体肿瘤62例。2018年1至6月收治的26例患者为单次筛查组,仅在患者化疗前进行单次肠道CRE筛查,阳性患者每周复查,阴性患者未再进行筛查;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36例患者为主动筛查组,患者进行至少3个时间点(化疗前、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期)的肠道CRE筛查,对出现发热或腹痛、腹泻、肛周炎症等肠道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重复肠道CRE筛查。观察患者CRE定植分布,并比较两组患者CRE筛查阳性率。结果262例患者中CRE筛查阳性的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9.50%和22.03%。CRE筛查阳性的病种统计,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2.00%)高于实体肿瘤(17.74%),尤其以急性白血病筛查阳性率最高(27.63%),且血液系统肿瘤CRE血流感染率(2.01%)也明显高于实体肿瘤(0.00%)。主动筛查组患者CRE筛查阳性率高于单次筛查组(17.82%比4.76%,P<0.0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肠道CRE定植率、血流感染率均高于实体肿瘤,主动肠道CRE筛查有助于提高筛查阳性率,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李宁陈小会周晖辛晓阳唐婷婷唐慧芬安娜陈航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