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志强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道家
  • 1篇野人
  • 1篇义利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素质
  • 1篇语文素质教育
  • 1篇韵律
  • 1篇杂诗
  • 1篇中国文学
  • 1篇儒家
  • 1篇三玄
  • 1篇诗经
  • 1篇世情
  • 1篇素质教育
  • 1篇陶渊明
  • 1篇陶渊明思想
  • 1篇同名
  • 1篇凄怨
  • 1篇齐景公

机构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牛志强

传媒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二桃杀三士”文本演变中的情理冲突
2017年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的另类鸿门宴,晏子以其阴谋成功推动了这场杀局,让三士成为了另类的悲情项羽。晏子的隐忍无情、虚与委蛇一反正史中其睿智英朗的君子风度,齐景公一手提拔三士,最后又一手葬了三士,透露出古代朝堂之上的生存斗争何其惨烈。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这一故事在历史演变中的人物性格及各人物间的矛盾变化来探析这场杀局中的情感冲突,透过冯梦龙对原作的改编情况来看当时读者对这一故事的情感立场,阐明三士之死的矛盾演变和根本原因。
牛志强
关键词:齐景公情理
子路形象的特殊性成因探析
2016年
乡野成长环境是子路性格的野性根源,孔子的君子教育对子路养成君子风度有重要影响。《论语》里子路的野人气质和君子风度的交融渗透,此消彼长,子路之死就是野人气质和君子风度的最后角逐,感性和理性的大决战,并且体现出了子路有别于孔子的义利观。子路作为寒门贵子特有的复合气质引起了后代士人的心灵共鸣,他有侠客的潇洒果敢,他有儒将的刚强风度,成为后世儒生文武双全的标杆,引起无数个子路们前赴后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我们心底独特的存在。
牛志强
关键词:子路野人君子义利
论《才调集》凄怨怅惘的爱情世界——以《杂诗》《杂词》为例
2017年
《才调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韦毂编选而成,收入[唐]无名氏《杂诗十首》《杂词十三首》,其"韵高而桂魄争光,辞丽而春色斗美"的诗学思想贯穿全书,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而"杂诗""杂词"作为小传统文学的存在,大多流于文献的考证,其包孕的艺术世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阐释。"韵高"意在诗歌的音韵和谐,平仄起伏有序,也包含了情感的蕴藉渊厚;"辞丽"意在词采的华丽和情感的含蓄韵味。"韵高"与"辞丽"特征的结合保证了诗歌情感的真挚有力、语言的词采飞扬和韵律的婉转流畅三者的有机统一。"韵高""辞丽"可以透视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和感染效果,还原诗语后立体的爱情世界。
牛志强
关键词:《才调集》杂诗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曹胜高《中国文学的代际》简评
2017年
中国古典文学的产生和演变与国家的制度革新、士林的思想风潮密切相关。探究各个王朝的制度变革和思想转向,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住文学的代际新变。曹胜高《中国文学的代际》一书是此研究思路的范本之作,是深入阐释文学发生演变原理的良好借鉴。
牛志强
“三玄”与陶渊明思想被引量:1
2017年
陶渊明诗文中有大量的三玄典故,通过对其用典目的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陶渊明思想取向和变化过程。典故运用的背后是陶渊明对上古文献的接受情况,也是他的思想世界的构成部分。本文统计得出,有53首诗文涉及三玄典故,并以陶渊明42岁彻底退隐为分界线,十首诗作于归隐前,43首诗文作于归隐后。归隐前渊明化用三玄典故归于儒家,即儒道合一,以儒为主;归隐后则以道为主,儒家稍稍显露。归隐前体认人生抱负,归隐后体认自然大道,但都充满了陶渊明独特的生命感悟。
牛志强
关键词:陶渊明三玄儒家道家
西部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年
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既得益于乡土文化的浑厚,又受制于乡土文化的凝滞。现代文明对乡土文化的冲击造成农村本土居民的思想彷徨:"起跑线"比拼上的无力感和子女教育的紧迫感。经济狂潮下,乡村语文教师既满怀知识分子的壮志,不甘平庸,又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这些都形成了西部农村语文教育发展的内部阻碍。教育资金投入难以到位,安于现状的维稳心态使得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抑制教育革新,这些都给西部农村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语文素质教育旨在以健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牛志强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诗经》中《扬之水》同名诗探析
2017年
《诗经》"风"诗中三首《扬之水》同名诗以相似曲调演绎了三种爱情形态。水之动态兴象和整齐的形式及简净有力的语言使其独具美感。文章辨析诗旨并比较《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及《唐风·扬之水》三者的起兴、意象及诗体韵律。
牛志强
关键词:起兴韵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