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轨道交通
  • 5篇地铁
  • 5篇空调
  • 4篇通风
  • 4篇通风系统
  • 4篇空调通风
  • 4篇空调通风系统
  • 4篇风系统
  • 3篇污染
  • 3篇列车
  • 3篇列车车厢
  • 2篇地铁车站
  • 2篇地铁站
  • 2篇星级
  • 2篇星级酒店
  • 2篇站台
  • 2篇微生物
  • 2篇卫生标准
  • 2篇酒店
  • 2篇颗粒物

机构

  • 15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王凯
  • 11篇苏瑾
  • 8篇张霞
  • 7篇高剑晖
  • 4篇陈健
  • 4篇徐毅
  • 3篇张莉萍
  • 3篇倪骏
  • 2篇李竹
  • 2篇宁勇
  • 1篇吴世达
  • 1篇翟清

传媒

  • 5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厢CO2浓度调查及政策建议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CO2是轨道交通列车车厢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车厢环境CO2浓度较高不仅影响乘车舒适性,而且易造成乘客疲倦、头晕,甚至呼吸困难。尤其随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断增加,乘客在列车车厢内停留时间不断延长,车厢内CO2水平更加值得关注。[目的]了解某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厢CO2浓度现状,从而提出管控措施建议。[方法]于2017年9—11月,选择某市日客流量达50万人次以上的7条轨道交通线路(命名为A^G线)开展列车车厢CO2浓度监测,每条线路监测时段包括工作日高峰期(7:00—9:30或17:00—19:00)和工作日平峰期(9:30—17:00)。每次监测时间为列车从起点至终点的实际单程运行时间,于列车行驶进站、开启车门前读取各个监测点的CO2浓度指示值,计算瞬时浓度和1 h均值浓度。与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CO2瞬时浓度(≤0.15%)及中国香港《管理空调公共运输设施内空气质素专业守则——铁路》(简称为《专业守则》)CO21 h均值浓度(卓越级,≤0.25%)等限值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监测的7条线路列车车厢CO2瞬时浓度中位数为0.132%,范围为0.059%~0.295%;1 h均值浓度中位数为0.152%,范围为0.088%~0.204%。符合GB 37488—2019要求的车厢CO2瞬时浓度监测值样品数占所有样品数的比例为63.50%,且所有1 h均值浓度监测值均达到《专业守则》卓越级的要求。除A、B线路高峰期CO2瞬时浓度和C线路高峰期1 h均值浓度外,各线路高峰期车厢CO2瞬时浓度和1 h均值浓度中位数均大于0.15%;除F线路车厢CO2的1 h均值浓度外,高峰期各线路车厢CO2瞬时浓度和1 h均值浓度均高于平峰期(P<0.05)。高峰期车厢CO2瞬时浓度符合GB 37488—2019的样品数占比达44.0%,平峰期车厢CO2瞬时浓度符合该要求的样品数占比达93.0%;高峰期和平峰期CO21 h均值浓度均达到《专业守则》卓越级的要求。地下运行�
杨颖华张琳张霞高剑晖侯雪波王凯苏瑾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厢CO2浓度客流量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自动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自动采样器,包括:采样标准框,具有边缘和由边缘围成的采样区域;可移动支撑架,设置成沿所述的采样标准框的边缘可水平移动;采样拭子,设置于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架,所述的采样拭子设置成相...
苏瑾倪骏陈健张莉萍郑毅鸣张莉君李竹高剑晖丁一辰张琳王凯徐毅游嘉梁吴卉
文献传递
地铁站中PM_(2.5)和PM_(10)光散射法与滤膜称重法比对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光散射法与滤膜称重法(简称重量法)测定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趋势的一致性,确定地铁站内密闭环境中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方法选择3个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在站台中心位置和室外同时采用光散射法和重量法对PM_(2.5)和PM_(10)进行平行测定。在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各选择1个工作日,每间隔4 h监测一组样品。重量法样品采用电子天平测定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对光散射仪器每4 h的读数进行加权平均计为1个数据。结果地铁站台内PM_(2.5)和PM_(10)光散射法测得浓度分别为(85.7±30.6)μg/m^(3)和(134.5±42.2)μg/m^(3),重量法分别为(83.4±29.8)μg/m^(3)和(123.6±41.7)μg/m^(3);前者分别比后者高1.03倍和1.09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地铁站台内PM_(2.5)和PM_(10)光散射-重量法结果呈正相关(P<0.001),对应r值分别为0.81和0.73。地铁站台内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的均值分别为1.02和0.95,95%CI分别为0.69~1.60和0.83~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8%和29.1%。站台PM_(2.5)和PM_(10)光散射-重量法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5x+28.5和y=0.74x+42.8。结论地铁密闭环境光散射与重量法测定结果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地铁环境使用光散射法替代重量法测定时,应先确认转换系数K值。
王凯张霞苏瑾
关键词:地铁光散射法
某五星级酒店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识别、分析某酒店空调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健康影响因素,对其卫生学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检测的6套空调通风系统的各项指标中,公寓式酒店空调通风系统个别风口的送风中细菌总数超标,分别为986、1 588 cfu/m3,其它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酒店空调通风系统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空调通风系统工程项目可行,但在管理制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倪骏张莉萍翟清王凯
关键词: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
某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微生物污染调查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某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车厢环境空气中菌落总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2013)的要求,于2017年10月在客流量最大的早高峰时段对我国某特大城市5座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2列列车车厢的环境空气菌落总数进行监测,共采集样品278件。结果轨道交通环境空气中菌落总数的检出范围为154~3146 CFU/m^3(撞击法)和0~75 CFU/皿(沉降法),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两种方法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6.06%,结果具有相关性。轨道交通环境空气中菌落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撞击法)表现为:站厅[(1571±615)CFU/m^3]>站台[(1236±525)CFU/m^3]>车厢[(414±197)CFU/m^3]、室外对照[(398±182)CFU/m^3],站台和站厅高于车厢和外环境(P<0.05)。不同车站之间的环境微生物水平有明显差异,客流量大和运行时间长的车站环境空气中菌落总数较高。结论该市轨道交通环境清洁度总体较好,综合轨道交通环境特点,撞击法为环境微生物采样的推荐方法。轨道交通环境菌落总数分布特征主要受外部环境、车站运行时间、客流量等因素影响。
张霞侯雪波高剑晖张琳王凯苏瑾
关键词:菌落总数空气质量轨道交通卫生标准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星级酒店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集通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增加人群体感舒适度。但是,集通系统也可能成为室内空气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潜在载体。[目的]了解星级酒店集通系统微生物污染特征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有效控制其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在2020年9月9日随机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2家星级酒店(A和B)的2套集通系统(启用年代分别为2002年、1998年)进行送风中微生物和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微生物、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等卫生学评价。同时在每套集通系统采集风管内表面样品3件,滤网表面、冷凝水、冷却水样品各1件,2套集通系统共采集12件样品进行Illumina HiSeq宏基因组测序,依据样品类型将其分为3组:风管组、滤网组、水样组。计算α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良好覆盖指数),反映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3组的β多样性,确定各组样品微生物群落相似程度。[结果]酒店A集通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最大值分别为1158、344 CFU·m^(-3),酒店B分别为2000、532 CFU·m^(-3)。两酒店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风管内表面微生物及积尘量、冷却水和冷凝水样品中嗜肺军团菌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Illumina HiSeq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12个样本中共测得17322种微生物,其中细菌微生物群占已分类基因的97.31%,其余2.69%来自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在种水平上,表皮葡萄球菌、假单胞菌、链格孢菌、马拉色菌等为本次调查测得的优势微生物类群。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组样品的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值均为风管>滤网>水样。各组样品良好覆盖指数均接近于1。主成分分析表�
刘永萍丁一辰王凯张莉君苏瑾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酒店
地铁空调不同净化处理方式对送风中污染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轨道交通采用不同净化处理设备对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污染物的影响,为改善地铁空气质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上海某地铁线路2期、3期工程车站公共区域的空调通风系统分别采用2种不同净化方式,本次检测分别选取相同类型车站各50%,在通风运行工况下对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真菌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新建某地铁线路空调通风系统送风污染物总体污染水平低于卫生标准要求(P<0.05)。2期工程空调送风中污染水平整体高于3期的水平,前者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分别是后者的1.48倍、1.74倍和1.2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粒径≥2μm的粗粒子表面附着的细菌、真菌浓度分别是后者的1.64倍和2.06倍(P<0.05),粒径<2μm的细粒子与超细粒子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浓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铁空调通风系统在采用初效过滤装置的基础上,增设电子式空气净化装置可有效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
王凯
关键词:地铁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
上海市地铁地下车站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地铁车站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方法对地铁车站站台环境和室外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车站内细菌菌落数低于室外对照点,真菌菌落数则高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内颗粒粒径在4.70μm以上的微生物数量低于室外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空气中微生物主要附着于0.65~4.70μm粒径的颗粒物上。结论由于5.00μm以下的颗粒可以进入到人体下呼吸道,富含致病微生物的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地铁车站内粒径在5.00μm以下的微生物气溶胶应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王凯陈健徐毅
关键词:微生物气溶胶地铁车站粒径
地铁车站PM2.5金属元素污染水平调查
2020年
目的了解地铁车站PM2.5金属元素污染情况,为制定地铁环境卫生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直辖市2座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为现场监测点,采集站台、隧道和室外环境的PM2.5,采用电子天平测定PM2.5质量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PM2.5中铁(Fe)、铝(Al)、铜(Cu)、锰(Mn)、镍(Ni)、铅(Pb)、锌(Zn)、铬(Cr)、钡(Ba)和镉(Cd)含量,分析10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PI)和富集水平(EF)。结果站台环境PM2.5质量浓度为(101.46±32.88)μg/m3,隧道为(104.42±32.95)μg/m3,室外为(74.25±13.29)μg/m3。站台和隧道环境PM2.5中Fe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33.19±5.93)μg/m3和(39.95±11.56)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33.73±9.40)%和(42.72±17.17)%。站台环境PM2.5中Fe、Mn和Ba的PI均值分别为29.67、9.24和7.13,EF均值分别为20.15、4.55和4.33;隧道环境PM2.5中Fe、Mn和Ba的PI均值分别为36.30、11.23和8.30,EF均值分别为19.44、4.16和4.07;Fe、Mn和Ba的污染程度均为非常高,富集水平分别为严重、中等和中等。结论本次调查的地铁车站PM2.5中主要金属污染物为Fe、Mn和Ba,并在地铁环境中富集。
王凯张霞苏瑾
关键词:地铁车站PM2.5金属元素
某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地铁车厢相对密闭,人流量大,容易造成各种污染物累积而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目的]了解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现状,为今后制定卫生管控措施以及制定标准限值提供建议。[方法]目前该市已投入运行的地铁线路共计15条,按20%的比例,选取3条客流较大、运行年限较久的地铁线路进行调查。于2018年5—12月期间,分别在夏、秋、冬三个季节连续监测工作日早高峰(2 h)、晚高峰(2 h)和平峰时段(2 h)列车车厢内PM10的浓度。在每列被测的列车编组设置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列车的两端和中间车厢区域,间距约为60~80 m;监测点同时设置于3个被选车厢的中心区域,高度为1.0~1.5 m。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标准要求,使用粉尘直读检测仪以1次·min-1的频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本次所测线路的车厢PM10质量浓度(后简称:浓度)范围为0.018~0.868 mg·m^-3,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为0.100(0.063,0.135)mg·m^-3;车厢PM10浓度主要分布在0.000~0.150 mg·m^-3的区间内,占全部测量数据的84.0%。不同季节地铁车厢PM10浓度不同(P<0.001):冬季浓度最高,其M(P25,P75)为0.134(0.111,0.159)mg·m^-3,其次为秋季浓度[0.101(0.071,0.128)mg·m^-3],夏季浓度最低[0.060(0.048,0.079)mg·m^-3];且冬季监测结果大于0.150 mg·m^-3的占32.6%。不同运行时段地铁车厢PM10浓度不同(P<0.001):早高峰时段的浓度最高,其M(P25,P75)为0.109(0.062,0.154)mg·m^-3,其次为平峰时段浓度[0.100(0.061,0.129)mg·m^-3],晚高峰时段浓度最低[0.097(0.064,0.123)mg·m^-3]。[结论]与其他城市比较,本次所测地铁车厢内PM10的浓度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资料比对,建议将城市轨交列车车厢内PM10浓度卫生标准限值设为≤0.15 mg·m^-3。同时,建议列车设计时应提高新风量和净�
杨颖华王凯张霞张琳高剑晖苏瑾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厢PM1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