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胜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教育
  • 3篇失范
  • 2篇道德
  • 2篇德育
  • 2篇知性德育
  • 2篇指向
  • 2篇社会失范
  • 2篇生活德育
  • 2篇教育对策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改革
  • 1篇当代青少年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事件
  • 1篇道德智慧
  • 1篇德教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技术时代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娱乐

机构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西昌市第二中...

作者

  • 10篇马和民
  • 10篇王德胜
  • 1篇尹晗

传媒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人民教育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活德育可以取代知性德育吗?被引量:1
2017年
知性德育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抽象化、教条化的弊端,被质疑为脱离生活实践,因而遭到了生活德育论者的猛烈批判。然而,生活德育和知性德育本质上并不存在矛盾和对立的关系,相反它们在"知行合一"的角度恰恰具有互补性。在理论层面,社会生活正是知性德育的生命力所在,知性德育并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问题,依然具有其独特的德育价值;而在实践层面,生活德育在促进德育生活化、帮助学生转化道德行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两者融合才能真正促成德育工作的实效。培养有道德智慧的人是两者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的融合,通过道德事件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则是两者在教育途径层面上的融合。
马和民王德胜
关键词:知性德育生活德育知行合一道德智慧道德事件
教育要为年轻生命注入有根的灵魂——当代青少年人生问题频发的根源与教育对策被引量:5
2020年
在无根的心灵漂泊时代,青少年普遍遭遇了人生问题,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生存状况的群体性困惑、迷茫、苦闷与焦虑,表现为一种"无根的存在状态"。这种无根的存在状态本质上源于三类相互叠加的动因,即心灵层面的良知缺失、现实层面的存在感缺失以及理想层面的意义感缺失,这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致良知以恢复青少年的心灵秩序;开展基于人生实践的德育以找回青少年的存在感;融入家国情怀铸就青少年坚实的精神根基,使青少年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青少年解决人生问题。
马和民王德胜
关键词:社会失范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被引量:11
2019年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启了教育领域的全新可能,激发了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无限想象力,技术成为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新维度。信息技术业已建构出一种日趋强大的教育话语权力,演变为一种具有现代化、现代性象征的新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生产力的革命性巨变及由此衍生的均衡教育资源的强大动能。但是从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事实判断的角度来看,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始终充满了娱乐学的色彩,表现为丰富性、互动性、新奇性、简捷性等娱乐性特征。正因为如此,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常常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质疑和抵制。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的思考,有助于走向"技术教育学"的探索,从而支持我们深刻认知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两面性--娱乐性和生产性。
马和民王德胜尹晗
关键词:信息技术娱乐性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为什么人生问题不断地发生?——教育社会学的视角被引量:8
2017年
作为一个社会事实,人生问题需要得到教育社会学的关注和解读,对人生问题的研究,适宜采用"历史事实+逻辑分析"的方法。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人生问题在清末民初、文革时期和当代中国频频出现,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迷失方向的内心焦虑、缺少责任的自我中心、不受控制的欲望贪念、缺失禁忌的处世规则、缺乏理性的从众媚俗、丧失善念的情感冷漠六个方面。综合社会系统、教育系统和人的因素三个方面,从历史事实和当前经验实证分析出发,可以概括出人生问题的一般分析框架。本文认为,社会化模式是影响人生问题的重要因素,社会失范是导致人生问题频发的根源,社会控制的失范是外因,自我控制的丧失是内因。最后从社会系统层面和教育系统层面提出了破解人生问题的思路所在。
马和民邓娜王德胜
关键词:失范社会化
向善之心,何以可能?被引量:1
2021年
当代青少年不断发生的人生问题背后勾连着一种对道德生活的自我放逐和自我放弃,即向善之心的缺失。这种缺失对内导致心灵失序,对外导致行为失范。向善之心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在现代社会则遭遇了困境,其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的诸多“病症”,主要包括现代性的全面渗透带来了普遍的生存危机;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模糊不清的道德生活;欲望对良知的遮蔽等方面。当代青少年向善之心的养成路径主要有:强化立志教育和理性化道德教育,鼓励学生不断追求道德完善;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建立适度关联,发挥社会教育力;提升个体的道德主体意识,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
王德胜马和民
关键词:向善道德教育
指向人生实践的课程改革:挑战、经验与实施路径被引量:6
2019年
当代青少年频发的人生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借鉴历史经验,指向人生实践的课程改革是对这一挑战的直接回应,涉及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结构等诸多环节。指向人生实践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养成德性和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以提升学生应对人生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课程资源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探索未来生活时的迷茫与难题;课程结构建立在学科课程、人生实践的综合课程和学校的隐性课程三个层面上。
王德胜马和民
关键词:学校教育课程改革
为什么急需一场健康觉醒的教育变革
2020年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马和民王德胜邓娜
关键词:教育变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富强
指向人生实践的课程改革:挑战、经验与实施路径
2019年
当代青少年频发的人生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并对学校教育提岀了严峻的挑战。借鉴历史经验,指向人生实践的课程改革是对这一挑战的直接回应,涉及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结构等诸多环节。
王德胜马和民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经验指向教育问题社会问题
教育如何回应人生问题:挑战、经验与对策被引量:6
2017年
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青少年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在当代愈发普遍而严重,衍生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频发的人生问题向全社会和教育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在传统中国和建国初期并不存在整体性人生问题;通过与人生问题多发的历史阶段相比较,并借助结构/功能分析模型,从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归纳出不存在整体性人生问题的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从社会系统和教育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了回应人生问题的教育对策。
王德胜马和民
关键词:社会失范教育对策
生活德育可以取代知性德育吗
2018年
针对知性德育脱离生活的问题,生活德育论者强调德育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世界,以克服知性德育抽象化、教条化的弊端,主张用生活德育取代或超越知性德育。生活德育论者的批判无疑是切中知性德育时弊的,
马和民王德胜
关键词:知性德育生活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抽象化教条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