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玉梅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缺损
  • 1篇骨缺损
  • 1篇骨软骨
  • 1篇骨软骨缺损
  • 1篇关节
  • 1篇关节软骨
  • 1篇BMSCS

机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篇项舟
  • 1篇范红松
  • 1篇高宇
  • 1篇黄富国
  • 1篇钟刚
  • 1篇岑石强
  • 1篇刘明
  • 1篇裴福兴
  • 1篇孙静
  • 1篇肖玉梅

传媒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BMSCs种植双相复合支架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关节软骨的病变常伴有软骨下骨缺损,其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难题。探讨BMSCs-双相支架复合物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比较其与植入单纯双相支架及动物自身修复效果的差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原料制备由软骨相和骨相构成的三维支架,提取天然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涂于表面制成PLGA-HA-ColⅠ双相支架。取新西兰乳兔骨髓分离培养获得的第2代BMSCs,以1×106个/mL接种于双相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和细胞分布。取30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股骨远端关节面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A、B组分别于缺损区植入单纯双相支架和BMSCs-双相支架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未植入支架材料。于术后1、3、6、9个月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术后9个月对A、B组标本行大体评分比较、micro CT扫描定量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示双相支架孔隙连通性好,软骨相和骨相孔径不同,BMSCs在双相支架内生长良好。大体观察示术后9个月内A组关节表面逐渐形成类软骨样组织,部分出现塌陷或不规则缺损;B组关节面无塌陷或碎裂,新生组织质地更接近正常组织;C组缺损一直存在。大体评分显示3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优于A组,C组最差。micro CT扫描示A、B组软骨下骨得到良好的修复重建,定量分析示B组骨组织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及骨小梁数目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1个月A、B组缺损区存在炎性反应;术后3个月新生组织长入;术后6个月支架完全降解,新生组织在植入物及缺损边缘爬行生长;术后9个月形成大量胶原纤维,表面多为纤维软骨。C组观察期内缺损持续存在。术后9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组标�
刘明项舟裴福兴黄富国岑石强钟刚范红松肖玉梅孙静高宇
关键词:BMSCS骨软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