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447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城市
  • 3篇人口
  • 3篇人口密度
  • 2篇源数据
  • 2篇多源数据
  • 2篇S函数
  • 2篇城市功能区
  • 2篇城市土地
  • 2篇城市增长边界
  • 1篇低密度
  • 1篇兴趣点
  • 1篇影像分类
  • 1篇政府主导
  • 1篇时空分异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梯度分析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利用
  • 1篇组合赋权

机构

  • 16篇武汉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6篇董婷
  • 13篇焦利民
  • 6篇许刚
  • 2篇李泽慧
  • 1篇王艳东
  • 1篇唐祥云
  • 1篇马佳
  • 1篇赵素丽
  • 1篇李江月
  • 1篇马明
  • 1篇池娇
  • 1篇张燚
  • 1篇付冬梅

传媒

  • 3篇测绘地理信息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地理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及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72
2018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识别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对于把握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重尾打断分类法和核密度聚类法对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POI)进行分析,识别城市功能区,并结合出租车轨迹数据进行时空挖掘,定量分析典型城市功能区交通吸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强度和方向。以北京市五环内主城区为例进行分析,可得:(1)该方法可以识别典型功能区西单、国贸、中关村是以商业为主的混合城市功能区,望京是以居住为主的混合功能区,且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明显;(2)国贸对自身的引力较强(39.4%),说明国贸区域城市功能更加齐全;(3)典型功能区对居民出行距离范围内的区域吸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符合经验认知和地理空间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利用POI和移动大数据采用重尾打断分类法和核密度聚类法进行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析是可行和有效的。
谷岩岩焦利民董婷王艳东许刚
关键词:POI城市功能区空间结构多源数据
一种新的城市景观扩张过程测度方法:多阶邻接度指数被引量:12
2018年
提出多阶邻接度指数(Multi-order Adjacency Index, MAI),应用多阶缓冲区完善对新旧斑块间空间关系的识别,从而更为详细地揭示城市扩张过程特征。MAI的延伸公式可供自下而上从宏观分析城市整体的扩张程度及空间变化过程。选取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基于4期遥感影像(1995、2000、2005和2010年)划分3个时段应用MAI分析武汉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MAI能够详细地反映出新增城市斑块在空间上有更加离散的分布趋势,新增斑块的扩张程度逐渐加深,建成区的边界不断向外延展。比较MAI与LEI(Landscape Expansion Index,LEI)的特征差异,指出MAI能够更加详尽地反映新旧斑块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刘稼丰焦利民董婷许刚张博恩杨璐迪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及其可视化被引量:181
2016年
城市地区的电子地图兴趣点(POI)主要包括城市内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实体建筑物,并描述这些实体建筑物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对POI数据重分类,定量识别出城市单一功能区及混合功能区,选定基本颜色表示单一功能区,借鉴RGB颜色加色法对城市混合功能区进行可视化。经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功能区识别结果更为细致准确。
池娇焦利民董婷谷岩岩马雅兰
关键词:城市功能区兴趣点
大都市区城市扩张过程及形态对比分析——以东京、纽约和上海为例被引量:31
2019年
大都市区化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研究大都市区域城市扩张进程对理解其未来增长趋势、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都市区土地扩张及区域间的对比分析,以及都市区发育过程中城市扩张的一般化空间模式还未被深入理解。论文选取东京、纽约和上海3个大都市区,获取1990-2015年间3期Landsat影像数据,使用梯度和格网分析法,采用城市土地密度函数和城市扩张指数,从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及其时空分布、城市形态变化等方面,多角度对比分析各城市不同阶段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大都市区边界仍在不断扩展,建设用地在研究期内持续增长;20多年间东京、纽约和上海的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了63%、53%和233%;上海一直处于高强度扩张状态,而纽约的城市扩张在后期几近停滞。②大都市区建设用地密度从中心向外呈圈层递减式分布,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半径的增长最明显;城市形态均趋向于紧凑。③新增建设用地时空异质性明显。东京的远郊新城不断建设,纽约一些尚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次中心仍在扩张但速率逐渐放缓,上海的核心区外围增长剧烈并逐渐向远城区推进。④大都市区域扩张先后经历高速期-缓慢期-停滞期,扩张进程表现为核心区膨胀-次中心及新城建设-逐步形成稳定的多中心结构。
焦利民龚晨许刚董婷张博恩李泽慧
关键词:城市形态时空分异
城市空间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被引量:21
2020年
探究城市空间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对制定有效的土地政策、促进城市紧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中国和欧洲23个人口100万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数据,计算各时段样本城市空间增长速率,建立城市紧凑度指标,并将城市空间增长方式划分为紧凑型、保持型和蔓延型,进一步探讨了样本城市的空间增长特征、人口密度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人口密度降低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和欧洲城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降低速率较快,欧洲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且降低速率较慢;1990-2014年中国城市半径的增长速率明显快于欧洲城市半径的增长速率。城市空间增长速率与人口密度变化速率呈现强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3);②1990-2000年中欧城市主要以紧凑型方式增长。2000-2014年中国城市主要以蔓延型方式增长,且人口密度随时间下降的速率加快;欧洲城市主要以紧凑型和保持型方式增长,人口密度降低速率减小;③紧凑型的空间增长方式并不一定会带来人口密度的升高,但会减缓人口密度下降的速率。中欧城市对比分析表明,城市维持紧凑型空间增长方式,则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下降速率减慢;而空间增长方式由紧凑型转为蔓延型,将加剧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下降。
赵睿焦利民许刚徐智邦董婷
关键词:城市空间增长人口密度
基于LUR的武汉市PM_(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被引量:55
2015年
基于稀疏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无法直接获取城市内部空气污染的高分辨率空间分布。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基于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的大气PM2.5浓度高分辨率空间分布模拟。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识别出与PM2.5浓度相关性最高的4个影响因子,分别是1 000m缓冲区内道路长度,500m缓冲区内水域面积,500m缓冲区内建设用地面积以及工业污染影响。采用PM2.5月平均浓度和识别出的影响因子连同气象条件(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2达到0.905,调整后的R2为0.885。在研究区建立均匀格网(2km×2km),利用得到的LUR方程计算格点PM2.5浓度值,应用空间插值制成武汉市主城区夏季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图。模拟结果显示,主城区有三个PM2.5浓度高值中心,分别为青山工业区、江北工业区和汉口汉西建材市场区域。汉阳南部、武昌南部的大型湖泊和水域面积比例较大的区域表现为两个PM2.5浓度低值中心。
焦利民许刚赵素丽马明董婷李江月
关键词:高分辨率空间插值
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市主城区宜居性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统计数据,POI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和综合评价方法,选取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和生活便宜度4个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宜居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区、分区、片区及街道尺度对武汉市宜居性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提高武汉城市的宜居性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总体宜居性水平一般,市区层面宜居性受空间结构影响较大,且受河流湖泊的影响作用明显;分区层面上蔡甸区和江夏区的宜居性要明显优于中心城区,而中心城区的各行政区差别不大;片区层面的宜居性呈"多中心"分布格局,且不同街道的宜居性水平受基础设施影响较大。
谭紫嫣董婷
武汉市城市空间集聚要素的分布特征与模式被引量:54
2017年
不同城市要素的集聚现象具有不同的空间模式,定量化研究城市要素集聚模式的差异和联系对于理解城市发展机理、合理制定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获取不透水表面、商业服务业网点(POI)、人口、容积率、城市道路等城市要素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识别城市主次中心,从城市要素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集聚模式等来研究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研究发现,武汉市呈现"一主七副"的多中心结构,各城市要素从城市中心向外呈反S型的圈层递减。采用集聚度指数衡量城市要素的集聚水平,结果显示商业POI、人口密度的集聚程度最大,其次是容积率、道路密度、不透水表面占比。高度集聚的商业POI、人口密度呈现出点状模式与带状模式相结合的分布模式,中度集聚的道路密度、容积率呈现点状模式、环状模式与轴状模式相结合的分布模式,低度集聚的不透水表面密度主要表现为环状模式。城市中心的吸引、立体空间开发等促进了城市要素的向心集聚,交通干线、稀缺景观资源的廊道效应等重塑了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
焦利民李泽慧许刚张博恩董婷谷岩岩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梯度分析
基于分层分类法提取城市裸地信息被引量:11
2016年
城市裸地通常面积较小且分散分布,其光谱特征与建筑用地相似,传统监督分类方法很难准确提取。采用分层分类思想,利用改进后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别提取水体、植被后并去除,再利用光谱特征分析实现建筑用地和裸地分离,最后提取出城市裸地。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影像,分层分类法裸地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4.5%和96%,而作为对比实验的监督分类法裸地提取精度分别为89%和90%,可见,分层分类法可以较高的精度提取城市裸地信息。
董婷焦利民许刚
关键词:裸地影像分类光谱特征
结合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城市扩张方向异质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探究城市扩张过程在不同方向的异质性及其规律,对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城市动态增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市1995-2016年间5期遥感数据,应用反S函数与邻近扩张指数(PEI)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定量刻画城市土地密度梯度分布的形态(宏观形态)和斑块扩张过程(微观视角),结合空间形态演变阶段探究方向异质性规律。研究表明:1)扇形方向与交通廊道的城市土地密度在梯度上呈"反S形"分布,反S函数可较好拟合其形态。2)各向城市空间的紧凑与松散变化过程具有异质性,西南方向的宏观形态趋于紧凑,东北方向的宏观形态由紧凑变得松散,东南和西南方向的斑块扩张处于聚合阶段。3)各向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可划分为块状、块状生长、指状和指状生长时期:在块状生长时期,交通廊道的宏观形态更紧凑,廊道内斑块扩张更紧凑,且与廊道外的差距增大;在指状生长时期,交通廊道的宏观形态更松散,廊道内斑块扩张更紧凑,但与廊道外的差距减小。
喻菁焦利民董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