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分析被引量:31
- 2019年
- 土地政策是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存在并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据政策主题与改革重点的不同,中央文件中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可分为'农村导向的二元松动''城市导向的二元松动'以及'城乡融合'三个阶段。虽然农业与农村在不同阶段相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无法改变每一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更多支持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质,反映出城乡间的非对称互惠关系。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对称的城乡互惠关系,在考虑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政府激励、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遵循土地使用权改革与财产权改革'两手抓'并以财产权改革为重的总体思路,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征收四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与深化,以实现转移农民进城、城市资本下乡、社会贫富差距缩小、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帕累托式改革,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
- 于晓华钟晓萍张越杰
- 关键词:农村土地政策城乡二元结构
- 全面的土地开发权观:争论、权利归属与政策启示——基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2
- 2020年
- 产权是在所有权清晰的情况下,对物品在交换时产生的模糊空间或新的权利的重新定义,或是对所有权的赋予,或是对所有权的限制。政府应通过正式制度认可土地开发权内含于土地所有权之中并将开发权相关的大部分收入流界定为归属开发权权利主体,对城市近郊区土地、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采取不同的赋权模式,以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不同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权利补偿形成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 钟晓萍
- 关键词:产权所有权土地开发权
- 农村土地调整问题研究
- 2018年
- 虽然"承包期内不得调地"的政策已经在2003年正式实行,但是土地调整现象从未消失,农户对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认可度也不高,这一从上至下推行的制度变革,似乎并不成功。而土地是否调整,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村干部以及身为集体成员的农户多方博弈的结果。实践中,因为监督成本高、缺乏相应激励等,"不得调地"成为了"空制度",地方相关部门对土地调整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农户从其自身出发,对于是否调地难以达成一致。土地调整大多是集体农户与村干部共同决定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形下,相关部门可考虑是否给予集体土地调整的决策权,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确人确权不确地"的制度。
- 王晓睿钟晓萍
-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创新与完善被引量:11
- 2021年
- 构建区域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土地市场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内指标交易具有必要性;"地票制度"、精准扶贫下指标的跨省域流动以及长三角地区前期的试点经验为区域内指标交易提供了可行性。在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经济效果后,从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载体、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提出近期实现省域内指标交易、中期实现长三角区域内指标交易以及长期实现全国范围内指标交易的机制构想。提出应严格防控无序的增减挂钩、城乡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严格保护农村居民的居住权利,推动农民公平合理地分享指标交易形成的增值收益。
- 钟晓萍于晓华
-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长三角
- 基于内江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经验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已有文本的分析,结合四川内江市土地"三换"试验案例,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过程中农户、集体与地方政府的参与情况和现存问题,探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方法与未来可能的制度选择。内江市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分别为:土地换现金、土地换股份和土地换保障。结果表明:目前政策文件还未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操作规程进行明确;内江市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中,实际退出土地的农户较少,大量农户为土地流转;各参与主体参与意愿有待进一步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有待完善、集体土地制度还需进行相应调整。若未来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继续发展,短期内仍可以农村集体承包地市场封闭运作的方式应对,但若退出土地已占到集体土地的大部分,开放农村集体承包土地市场也许是未来的选择。据此,应从提高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意愿、注重各方利益、引导土地制度进一步调整三个方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制度;应从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两方面入手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应设计有效的集体成员认定制度以适应权利变动所带来的成员身份变化的情况。
- 王晓睿钟晓萍吕亚荣
- 关键词:土地流转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与主要挑战被引量:1
- 2020年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尽管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不少困难,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主要经济指标到2020年底都能完成预定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会胜利完成,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差距,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调节力度,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奋斗。
- 唐忠钟晓萍
- 关键词: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
- 是集体成员权优先还是私人财产权优先?——基于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观察被引量:13
- 2019年
-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本质上具有集体成员权优先逻辑,要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应坚持集体成员权优先的原则。对部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地区的考察发现,一些地方在股权时限上进行静态管理、允许内部无限制的股份转让和赠予以及未限制非集体成员继承股份,实际上偏离了集体成员权优先逻辑,偏向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私人财产权优先逻辑,可能导致集体经济演变成为私有经济。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集体所有制的本质认识不足。应以户籍和生产生活关系为主要标准界定农村集体成员,基于农村集体成员的动态性实行集体成员资格和集体资产股权的动态管理;坚持股份转让的社区性和内部转让的限制性,非集体成员可继承的只能是股份内部转让或集体赎回后的变现收益,并对单个成员持有的股份比例设置上限。
- 钟晓萍吕亚荣王晓睿
- 关键词: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产权制度
- 地权的阶级属性与农地“三权分置”:一个制度演化的分析框架被引量:25
- 2020年
- 农地集体所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中国革命实践成功的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深刻反映了地权阶级属性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70年来地权经过多重改革,集体所有制始终未被动摇;为维持社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集体所有权衍生出了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承继了集体所有制建立以来地权变迁的方向,在坚持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质上是集体、承包农户、经营者共享地权,既实现了地权阶级属性、土地财产属性与生产要素属性的三重属性融合,又维护了地权意识形态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与生产效率功能的三重功能协调,有利于实现农地集体所有制下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 钟晓萍于晓华唐忠
- 关键词:农地集体所有制
- 财产还是生产资料?——土地经济属性与农地制度改革路径被引量:4
- 2022年
- 土地具有生产资料与财产两个基本经济属性,其外在表现的生产功能与财产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户收入增长。土地的生产资料属性及生产功能是土地最基本的属性和功能,但现阶段政策调整和农户分化的加深引起了土地主要功能由生产功能优先转向财产功能优先的倾向,这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农地流转增速放缓与土地抛荒并存、农地确权加剧农地不平等状况、农户土地开发权受限而未得到合理补偿三个问题提供了解释。土地私有产权有其低效率的一面,历史上的土地产权细分形式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分析框架,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应当从中国农村人口依然过密的资源禀赋现实出发,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的根本原则下,遵循以土地生产功能优先并尽量实现土地生产功能与财产功能相兼容的总体思路,尊重和保护集体所有权,赋予承包农户土地开发权,实现受限条件下的经营权物权化,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 钟晓萍于晓华
- 关键词:农地制度改革
-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有机农业能够拯救化学农业吗?被引量:1
- 2015年
- 2003 ~2012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被称为“黄金十年”,粮食供给已然能够保障国民生存所需.但高产背后,高投入、高能耗的化学农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该文注重讨论化学农业对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高效农业发展使传统农耕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消极影响.认为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国家农业政策正在促使我国农业从目前的反生态发展模式转向体现多功能性的生态农业模式.有机农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农耕文化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使得有机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 钟晓萍彭亚拉
- 关键词:农耕文化有机农业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