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欣彤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媒体
  • 1篇当代青年
  • 1篇电视
  • 1篇都市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传播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叙事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融合
  • 1篇央视
  • 1篇隐喻
  • 1篇隐喻式
  • 1篇真实感
  • 1篇融媒体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视角
  • 1篇食物

机构

  • 7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7篇于欣彤
  • 1篇赵晖

传媒

  • 1篇当代电视
  • 1篇戏剧之家
  • 1篇西部广播电视
  • 1篇当代电影
  • 1篇传播力研究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艺术评鉴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央视日常美食栏目的改版思路——以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为例
2020年
2019年下半年以来,央视各频道陆续改版。10月15日央视科教频道以升级改版后的新面貌接受观众的考验。此次改版,升级的不仅是包装,还有节目内容、节目制作思路以及新媒体思维。本文以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为例,探究央视日常美食栏目的改版思路。改版思路包括:"个人IP化"的鲜明视角、代入式的体验思维,以及新媒体制作与宣发平台思维。
于欣彤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味道》
电视“云综艺”的探索、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1
2020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视综艺节目在生产和制作上受到了较大影响,"云综艺"应运而生,缓解了疫情给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与播出带来的压力。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深刻地推动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革新和内容的探索,云数字技术带来的电视节目录制手段和传输方式的变化也推动了综艺节目在内容制作和话语形态上的改变。融合媒体发展背景下,"云综艺"以智能媒体技术驱动内容创新,实现了跨媒体多屏叙事和大小屏间的转化,对于综艺节目的整体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探索。
赵晖于欣彤
关键词:融媒体综艺节目
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分析——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伴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出现,其对于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此,本文将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从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具体特征出发,立足于群体极化现象对微博传播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讨论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实际影响。
于欣彤
隐喻式奇观:技术赋能下大型活动的图形表演
2020年
技术赋能下的图形表演是国内大型文艺活动中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手段,以隐喻式奇观的视觉修辞方式实现着意识形态的情感劝服目的,从而促使观众对图像表演以及其背后的所有传达的思想产生正向心理。
于欣彤
关键词:视觉隐喻视觉奇观
科学视角与学科融合:安德森“生态学”视角下的电影认知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电影认知理论已成为电影研究的主流思想之一,而约瑟夫·安德森通过引入詹姆斯·吉布森的"生态学"方法开辟了电影认知理论的新思路,并通过对好莱坞古典电影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认知理论所倚重的实证研究对于拓宽电影研究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安德森理论的溯源与阐述,挖掘其理论内涵,探究其理论特征,分析其意义与不足,并对其理论中呈现出的学科融合,尤其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趋势进行揭示。
于欣彤
关键词:生态学真实感进化论
当代青年的都市侠客梦——电影《煎饼侠》创作主体与观众接受心理分析
2018年
《煎饼侠》是2015年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之一,从几乎不被所有人看好,到票房过十亿,影片内外的故事都同样充满了戏剧性,而作为导演与主演的大鹏,从"屌丝"到"侠客",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这样一部通俗喜剧靠什么打动了观众?对电影《煎饼侠》进行创作主体与观众接受的心理分析,就是对当代热点案例的心理分析,有助于总结行业成功经验。
于欣彤
从“食物”看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日常生活的悲悯体验
2020年
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依靠其标志性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凝视,给观众带来了从日常生活琐事的“弱情节”中见人心、看人性的悲悯体验。小津安二郎对日常生活的表现落在不同的“主题”上,“食物”主题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本文通过对“食物”主题的具体分析,透视小津安二郎利用日常生活来为观众营造悲悯体验的艺术力量。
于欣彤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