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琦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损伤
  • 4篇周围神经
  • 4篇周围神经损伤
  • 2篇电纺
  • 2篇神经再生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头坏死
  • 2篇周围神经再生
  • 2篇自然科学基金
  • 2篇坏死
  • 2篇骨头
  • 2篇骨头坏死
  • 2篇股骨
  • 2篇股骨头
  • 2篇股骨头坏死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全琦
  • 9篇卢世璧
  • 9篇彭江
  • 7篇汪爱媛
  • 6篇王玉
  • 5篇郭全义
  • 4篇孙逊
  • 4篇孟昊业
  • 2篇许文静
  • 2篇赵庆
  • 2篇刘舒云
  • 2篇卢强
  • 2篇郭志远
  • 2篇马海洋
  • 1篇袁雪凌
  • 1篇杜亚楠
  • 1篇辛海莉
  • 1篇王程
  • 1篇刘伟
  • 1篇赵军

传媒

  • 5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头坏死骨吸收区对股骨头内应力分布及疾病进展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骨吸收区对股骨头内应力分布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4例(155髋),男77例,女17例;年龄(39.90±10.45)岁(范围18~64岁)。依据是否含骨吸收区将患髋分为有骨吸收区组和无骨吸收区组,比较两组ARCO分期的差异。在无骨吸收区组选取1例ARCOⅡ期髋关节,模拟5、7、10、14、18、23 mm六个不同直径大小的球形骨吸收区,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人在慢速行走时的髋关节负重,观察分析股骨头不含骨吸收区以及含不同直径大小骨吸收区时坏死区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和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的最大应力值。结果有骨吸收区组67髋,其中ARCOⅡ期17髋、ARCOⅢ期50髋;无骨吸收区组88髋,其中ARCOⅡ期58髋、ARCOⅢ期30髋。有骨吸收区组ARCOⅢ期比例(74.6%,50/67)明显高于无骨吸收区组(34.1%,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P=0.000)。有限元应力云图显示在骨吸收区的上方存在应力集中区;有骨吸收区组的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94±1.78)MPa,高于无骨吸收区组的(5.01±0.35)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26)。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头内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平均应力以及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应力值与骨吸收区直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骨吸收区可增加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骨吸收区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骨吸收区周围可产生应力集中区,加速股骨头塌陷。
刘光波梅玉倩马海洋卢强孟昊业全琦张宇轩赵军李获汪爱媛辛海莉陈端端卢世璧彭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质吸收
周围神经损伤后瓦勒氏变性及神经导管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如何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尤其是大段神经缺损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亟待解决。目的:回顾近些年瓦勒氏变性机制及神经导管的发展。方法:检索PubM ed数据库,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Wallerian degeneration;nerve guidance conduits。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出有关瓦勒氏变性分子机制及神经修复的文献74篇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大鼠SARM1和同源物果蝇d SARM在促进瓦勒氏变性中起关键作用,推断烟酰胺腺嘌呤单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比例的改变可能对SARM1的激活起一定的作用。对于延迟瓦勒氏变性到底是好是坏,目前还存在争议。周围神经损伤后短时间内抑制瓦勒氏变性并积极促进再生达到周围神经损伤及时修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苌彪全琦孙逊刘若西王玉卢世璧彭江
关键词:生物材料周围神经再生神经导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多孔明胶微球对大鼠脂肪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明胶来源多孔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体内实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乳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进行三系分化诱导和鉴定。P2代ADSCs体外种植于多孔明胶微球1 d、3 d和5 d后,MTT法检测微球毒性和微球复合细胞后的增殖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复合细胞后细胞形态、增殖活性。结果分离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良好且三系分化染色呈阳性结果。浸提液组与正常干细胞培养基组的OD值无显著差异。微球复合细胞组的OD值显著高于单纯细胞培养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复合细胞5 d后细胞大量增殖,形态良好。结论明胶多孔微球能够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无明显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杨轩孟昊业刘伟鲁长风全琦孙逊卫光星杜亚楠彭江汪爱媛
关键词:微球脂肪干细胞明胶
细胞外基质与能量代谢在骨性关节炎衰老机制中的作用综述被引量:2
2017年
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众多,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衰老相关的退变。本文主要针对关节软骨中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外基质改变进行综述,这些变化导致了炎症反应,加速分解代谢,并伴随关节组织的退变,最终促进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刘若西袁雪凌王程全琦苌彪孟昊业汪爱媛郭全义卢世璧彭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外基质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新型修补材料的应用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背景:虽然自体神经移植是当前治疗大段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因其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科学家从未放弃探索新型神经修补材料。目的:回顾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领域产生的新观点、再生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及新型神经导管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至2016年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与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nerve scaffold",按纳入、排除标准最后共纳入文献76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的修复主要集中在如何让再生的神经长得"快"与长得"准"上,未来除了应继续拓展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外,还应优化设计,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多层次模拟神经再生微环境,模拟建立取向纳米结构、化学组分、生物信号时空分布等多重仿生神经移植物。应明确的是,神经导管不应只是简单的力学支撑,还应具有一定功能,如导电、细胞因子梯度缓释等。仿生也不应只局限于形态学上,还应拓展到如细胞因子的时空变化、细胞生物电刺激等方面上来。
全琦苌彪刘若西孙逊王玉卢世璧彭江赵庆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再生神经支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鼠股神经肌支和隐神经损伤前后差异蛋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股神经肌支和隐神经纤维损伤7 d后二者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20~250 g。将大鼠右侧股神经干横断,左侧作为对照组不作处理。7 d后分别对正常股神经肌支及隐神经、损伤股神经肌支及隐神经取材,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标记(114标记正常的股神经肌支;115标记损伤的股神经肌支;116标记正常的隐神经;117标记损伤的隐神经)并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 358个蛋白。其中损伤的股神经肌支与正常的股神经肌支相比差异蛋白293个,表达升高112个,表达降低181个;损伤的隐神经神经与正常的隐神经相比差异蛋白417个,表达升高184个,表达降低233个。结论成功筛选出大鼠股神经运动神经纤维与感觉神经纤维损伤前后的差异蛋白,可为周围神经再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苌彪郭志远全琦孙逊刘若西鲁长风王冲王玉汪爱媛郭全义彭江卢世璧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大鼠感觉、运动神经瓦勒氏变性前后蛋白分析
2017年
目的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 LC-MS/MS)技术研究感觉、运动神经损伤7 d后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脊髓横断,对照组不作处理。7 d后对两组大鼠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取材,运用iTRAQ技术标记(114标记正常运动神经;115标记损伤的运动神经;116标记正常的感觉神经;117标记代表损伤的感觉神经)并结合2D LC-MS/MS技术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并利用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蛋白所在信号通路。结果共鉴定出4 312个蛋白:1)其中运动神经损伤后差异蛋白数量为637个,表达升高的有265个,表达降低的有372个;2)感觉神经损伤后差异蛋白数量为626个,表达升高的有258个,表达降低的有368个。结论成功筛选出大鼠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损伤前后的差异蛋白,可为周围神经再生研究提供支持。
苌彪郭志远全琦全琦刘若西孙逊王玉汪爱媛郭全义王玉彭江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一种柔性外周神经缺损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外周神经缺损修复导管,为通过电纺丝将高分子材料与细胞外基质制成的柔性螺纹管。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柔性外周神经缺损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室温条件下,将高分子材料与细胞外基质加入到有机溶剂,配制成...
全琦孟昊业王玉彭江卢世璧赵庆李睿刘光波程晓清汤贺张宇轩马海洋汪爱媛许文静郭全义刘舒云
文献传递
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预防腱周粘连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结构、成分、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细胞毒性,以及该膜对鼠L929成纤维细胞黏附和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该电纺膜在预防肌腱断裂后腱周粘连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和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检测分析电纺膜的超微结构、成分以及亲水性能;通过溶血试验、热原试验、致敏试验和MTT法验证电纺膜的组织相容性和细胞毒性;将鼠L929细胞种植在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和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上,体外培养4 d后进行死/活细胞染色,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L929细胞在两组膜上的黏附和活性情况。结果两种电纺膜由纳米级-微米级的纤维丝有序排列,形成致密多孔的网状结构。且溶血试验、热原试验、致敏试验结果均呈阴性。MTT检测发现,L929细胞在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DMEM浸提液组和正常培养液组中的OD570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活细胞染色提示,鼠L929成纤维细胞在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层上第4天的黏附率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929细胞在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上的黏附率和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是由纳米级-微米级有序排列的纤维丝构成的多孔膜片,而且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层可以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和生存,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层可以促进细胞的黏附和存活。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对�
李鹏昊刘舒云王亚洁全琦王玉汪爱媛彭江许文静卢世璧郭全义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胶原I型肌腱断裂
股骨头骨坏死塌陷预测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股骨头骨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的治疗难点在于如何防止股骨头塌陷。但迄今为止,ONFH塌陷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准确地评估股骨头塌陷风险,及时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方法有很多,但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主要对从坏死区的位置、坏死区范围及形态、坏死区的影像学信号特点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刘光波卢强全琦卢世璧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