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抗
  • 2篇细胞
  • 2篇联合化疗
  • 2篇联合化疗治疗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治疗
  • 1篇冻存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者
  • 1篇血液肿瘤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刘默
  • 4篇彭朝津
  • 4篇刘芳
  • 4篇杨清明
  • 3篇杜瑜
  • 3篇周宏伟
  • 2篇曹志刚
  • 1篇郑郗
  • 1篇赵伟
  • 1篇于力
  • 1篇孙敬芬
  • 1篇欧阳璨
  • 1篇赵瑜
  • 1篇王莉莉
  • 1篇冯胜强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1289次,194次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率达到15.05%;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患有2种以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刘默杜瑜周宏伟刘芳彭朝津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影响因素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间共诊断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IFI38例。IFI发病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5d、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7d、合并糖尿病、住院天数〉20d、使用含激素的化疗方案等因素相关。IFI临床表现随感染部位的不同和感染真菌菌种不同而异,肺部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5例,65.8%)。菌种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4株,38.9%)、曲霉菌(7株,19.4%)。虽经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治疗,但仍有10例患者因难以控制的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IFI发病率高、预后差,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或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杨清明彭朝津刘芳曹志刚刘默郑郗
关键词:血液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疗效。方法将解放军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DLBC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HPO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其在发热方面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近期疗效较好,全身不良反应较轻。
刘默杨清明彭朝津刘芳杜瑜周宏伟
本妥昔单抗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本妥昔单抗(BV)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的安全性、疗效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2011年10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共收治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7例,其中BV单药治疗组35例,联合化疗组12例;复发难治间变大细胞淋巴瘤8例,BV单药及联合化疗组各4例。比较两种肿瘤在不同组间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BV单药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R)分别为67.7%(21/31)、16.1%(5/31),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3.5个月(1.5~24.0个月);联合化疗组ORR和CRR分别为81.8%(9/11)与27.3%(3/11),中位PFS时间5.5个月(2.0~24.0个月),两组ORR、C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375;χ^2=0.654,P=0.419)。间变大细胞淋巴瘤BV单药治疗组4例中,3例可评估疗效,其中CR 1例,PR 1例,PD 1例;BV联合化疗组4例均可评估疗效,其中CR 2例,PR 2例。BV单药组常见不良反应为贫血、白细胞减低、血小板减少、发热、氨基转移酶升高、乏力、恶心、末梢神经炎、咳嗽等,≥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低;联合化疗组常见不良反应与BV单药组相似,在骨髓抑制方面(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V联合化疗较BV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临床疗效提高,生存期延长。BV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患者安全性及耐受性可。
韩红满马永军石园园刘贵敏代硕刘默张建娇杨清明曹志刚
关键词:淋巴瘤复发
-80℃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的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80℃非程控降温对于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观察104例自体移植的病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80℃非程控降温,采用5%的二甲亚砜(DMSO)、20%人血白蛋白(HSA)以及羟乙基淀粉40(HES)作为冻存保护液,中位冻存时间为30.5 d,观察冻存前后细胞活性、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以及植入情况。结果:本冻存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很好的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04例患者除2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外,余患者均顺利植入,白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12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4d,复苏后细胞活性为94%,CD34+细胞回收率为86%,单个核细胞回收率为80.3%,性别,化疗周期和放疗对于植入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白细胞的植入与CD34+细胞的输注量呈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的冻存方式安全、有效,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这种节约资金、人力的干细胞保存方式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刘默赵瑜孙敬芬赵伟王莉莉于力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自体移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断及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诱因、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提高临床工作者对TT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TTP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相关病因。结果 9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迥异,出现时间无明显规律性,早期诊断中8例误诊,误诊的疾病分别为病毒性感冒、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泌尿系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脑梗死、自发性溶血性贫血,误诊率为88.9(8/9)。8例给予新鲜冰冻血浆置换和(或)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6例治愈。3例因延迟诊断治疗死亡。结论 TTP病情凶险,病因复杂;早期临床症状迥异,若未及时明确诊断,可增加病死率。
刘芳冯胜强杨清明彭朝津杜瑜刘默周宏伟欧阳璨曹志刚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