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杨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灶性
  • 1篇增生
  • 1篇张量成像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梗死
  • 1篇弥散
  • 1篇弥散系数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结节
  • 1篇结节增生
  • 1篇局灶
  • 1篇局灶性
  • 1篇局灶性结节增...
  • 1篇扩散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篇陈飞
  • 2篇胡建斌
  • 2篇甘敏
  • 2篇叶杨
  • 1篇姚立正
  • 1篇王雪扬
  • 1篇戴真煜
  • 1篇许岗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DTI序列各参数图。根据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一般和预后差三组。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上选取病灶及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的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比较病灶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图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脑梗死病灶区FA、VRA和DCavg值各组均低于对侧,Exat值各组均高于对侧(P<0.05)。从预后良好组到预后差组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FA相对值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一般组间无统计学差异,VRA相对值在预后一般与预后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病灶-对侧DCavg和Exat相对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A、VRA、DCavg及Exat值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改变规律;其中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有力依据。
胡建斌陈飞甘敏王雪扬许岗叶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脑梗死
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DWI在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多个参数在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26例HCC和17例FNH患者的MRI图像和IVIM-DWI后处理参数图。测量肿瘤病灶双指数模型参数:真实弥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分布弥散系数(DDC)值、体素内弥散成分不均质性(α)值,并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合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D、D^*、DDC、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D+D^*)以及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D+D^*+DDC)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HCC组病灶D、D^*和DDC值均低于FNH组(P均<0.05),f和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和DDC值鉴别两组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165×10^-3mm^2/s、43.000×10^-3mm^2/s和1.450×10^-3mm^2/s,对应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08、0.452和0.57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717和0.845。AUC从大到小排序为:AUCD+D^*+DDC>AUCD+D^*>AUCD>AUCDDC>AUCD^*。AUCD+D^*+DDC和AUCD+D^*无统计学差异(P=0.163)。AUCD和AUCDDC无统计学差异(P=0.273),但两者均明显>AUCD^*(P<0.001,P=0.015)。结论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联合(D+D^*+DD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效鉴别HCC和FNH,单独运用双指数模型(D+D^*)可达到近似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
叶杨陈飞姚立正戴真煜胡建斌甘敏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弥散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