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飞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象
  • 2篇蒸散
  • 2篇蒸散量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湿润指数
  • 2篇气象干旱
  • 2篇资源安全
  • 2篇作物蒸散量
  • 2篇耕地
  • 2篇耕地资源
  • 2篇耕地资源安全
  • 2篇干旱
  • 2篇参考作物
  • 2篇参考作物蒸散
  • 2篇参考作物蒸散...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空间
  • 1篇断裂带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徐刚
  • 8篇徐羽
  • 8篇吴艳飞
  • 1篇许有鹏
  • 1篇刘敏
  • 1篇吴雷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庆市参考作物蒸散量及湿润指数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1960—2008年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气温、气压、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出各站点近49a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ArcGIS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1960—2008年重庆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重庆市年均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现为由渝东南地区向渝东北地区和渝中西部地区增加的趋势。时间上,1960—2008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有阶段性的差异;(2)年均湿润指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渝东南的酉阳湿润指数最高,并由渝东南地区向渝东北地区和渝中西部地区递减。年均湿润指数时间分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阶段性有差异,突变年为1979年;(3)重庆市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以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呈负相关。
徐羽徐刚吴艳飞甘芬芳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湿润指数影响因素
2012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以耕地资源安全的涵义为基础,组建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3个层面的28个指标构成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HP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2012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12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的总体评价值为0.453,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分值偏低,资源安全保障程度不高.区域上,耕地资源安全等级较高的地市主要集中分布在皖东、皖南和皖西;2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分值为0.211,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北部地区多平原,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土地垦殖率高;3安徽省耕地资源质量安全分值为0.150,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4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分值为0.092,空间分布较为复杂.
吴艳飞徐羽徐刚甘芬芳
关键词:耕地资源安全生态安全
近14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的时空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近14a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时空特征,为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27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资源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结果](1)安徽省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程度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等级较为稳定,综合安全呈缓慢上升趋势;(2)耕地资源数量安全总体呈皖东、皖北高于皖南的空间格局;质量安全呈现皖中、皖南高于皖北的特征;生态安全表现为皖中部和皖南较低,其余较高的空间格局;综合安全与数量安全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且在时间上,低安全等级地市呈现"集中—分散"的空间特征,高安全程度地市反之。(3)近14a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结论]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区需因地制宜,提高安全保障程度。
吴艳飞徐羽徐刚
关键词:生态安全
长三角地区地表干湿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及1957—2014年长三角地区4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及空气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对参考作物蒸散量、地表湿润指数和极端干旱/湿润事件进行了计算和统计。运用线性回归、Trend-free pre-whitening(TFPW)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湿润指数及极端干湿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近58 a长三角地区年及季节平均湿润指数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格局;2)年湿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021/10 a,气候趋于干旱化。湿润期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突变年为2003年,并存在多个振荡周期。四季中,春秋季气候趋于干旱化,冬夏季反之。年际湿润指数变异系数和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3)年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极端湿润事件则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均存在空间差异。
徐羽吴艳飞徐刚刘敏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湿润指数
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影响因子及气象灾害损失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吴艳飞徐羽徐刚
关键词:粮食作物风险评估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重庆市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0年-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为基础,利用相对湿润指数法对重庆市各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干旱站点比以及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揭示重庆市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重庆市年及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在空间上由大到小依次为渝东北、渝西以及渝东南,四季中,冬夏季高于春秋季;2年及四季干旱发生强度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且冬夏季强度较大;3四季干旱站点比表现为冬季最高、夏春季次之,秋季最低;4重庆市各等级气象干旱发生次数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四季总体表现为冬夏季高于春秋季.
徐羽吴艳飞徐刚甘芬芳
关键词:气象干旱ARCGIS
基于GIS的构造单元地震空间分形研究——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分形理论和方法,利用四川省和重庆市1950年1月—2009年9月(震级≥4.0)的地震数据和川渝地区大地构造图,计算一级和二级构造单元内地震空间分布的信息维,并对地震空间分布及其分维值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显示:1川渝地区的一级和二级构造单元内的地震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二级构造单元的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差异比一级构造单元更明显;2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大小与构造单元内地震发生的次数没有互相对应的关系,而与地震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与构造单元复杂程度、地壳活动强弱之间有较好的联系,其信息维是构造单元活动性强弱的定量指标.
甘芬芳徐刚徐羽吴艳飞杨姝漫
关键词:地震活动信息维断裂带
近50年重庆市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根据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诸多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利用相对湿润指数法对重庆市近50年的气象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ArcGIS空间插值、滑动t检验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突变年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1)近50年重庆市年、春、夏、伏、秋、冬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干旱频率和强度均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经滑动t检验发现,重庆市年干旱频率突变点为1982年前后的由多变少,年干旱强度突变点为1978年前后的由弱变强,其他季节各有不同;(3)重庆市年及各季节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各具有不同的振荡周期。
徐羽许有鹏吴艳飞徐刚吴雷
关键词:气象干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