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川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小说
  • 1篇德育
  • 1篇德育目标
  • 1篇读者反应批评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作品
  • 1篇意象
  • 1篇英美文学
  • 1篇英美文学教学
  • 1篇影子
  • 1篇忧郁
  • 1篇原型意象
  • 1篇智育
  • 1篇生态
  • 1篇圣经
  • 1篇视域
  • 1篇思政
  • 1篇天真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关怀

机构

  • 6篇常州大学

作者

  • 6篇周小川
  • 2篇黄成洲
  • 1篇张庆芳

传媒

  • 3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江苏技术师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麦尔维尔航海叙事作品中伊甸园神话的现实观照被引量:2
2013年
《泰比》、《白鲸》和《水手比利.巴德》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不同时期航海叙事作品的代表之作。从《圣经》原型意象方面来说,3部小说文本在内容、形式和主题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机统一性,它们以"伊甸园"的神话原型模式构筑了作者想要书写的美国亚当对理想精神家园的现实诉求,整体上展现了一种从对伊甸园神话的现实重构、反思和抗争到重返伊甸园的精神升华。
周小川
刍议《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生态女性关怀被引量:2
2011年
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以精炼、充满隐喻和象征的语言引发了学界对小说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层解读,小说对清教父权社会、原始自然生态、父权价值体系中女性角色嬗变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有关父权社会与自然生态和女性意识的关系理论契合,彰显了小说特有的生态女性关怀,即生态自然超灵异象启示下清教徒对父权文化的疏离和反思,以及女性传统角色突变引发的清教父权意识消解。
周小川黄成洲
关键词:《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忧郁论视域下康拉德小说的“阴影”书写
2023年
忧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态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征哀悼疗愈的文化视角,它展现了主体拒绝替代物以维持原有客体依恋的文化形态,并以阴影的形式体现在主体的叙事当中。弗洛伊德提出的“哀悼与忧郁”心理认知机制在康拉德小说的“阴影”书写中被付诸实践。康拉德以“坚决拒绝封闭”的哀悼方式展现了他对自己的母国波兰既回避又神往的复杂情感。一方面,“阴影”所指的怀旧视野展现了作者对原生家国失落过往的持续哀悼;另一方面,“阴影”能指的未来视野揭示了饱受战争与恐怖主义蹂躏的创伤世界,展现了人类对现代主义文明样态未来景象的认知通道,这与当代创伤文学中的反战与反恐主题形成了正向关切。在康拉德“阴影故事”的哀悼视野中,读者能够感知不断向前的时间与回视过往的叙事间永不停歇的反向运动,以及将历史与意义的忧郁结合起来的哀悼情怀,从而产生共情与共鸣。
周小川
关键词:康拉德小说
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读者反应批评与思政导向
2022年
英美文学教学在实现英语语言习得、英美文化智育目标的同时,也能发挥其德育功能。因此,如何实现智育和德育效度最大化是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读者反应的学生自主批判性阅读是英美文学作品的德育效用得以实现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思政与德育引导应助力学生吸收文学作品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师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读者批判和思政导向教学实践,既可以有效拓展文学文本的阐释空间,也可以最大效度地实现文学文本思想内涵的批判性吸收,使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周小川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读者反应批评
时代价值观的变化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为例
2012年
不同时期人类价值观的变化影响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现实主义的"人物"一眼可见,现代主义的"人格"依稀可辩,然而后现代主义的"人影"却模糊难辩。主导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原则是忠实地再现现实;现代主义的原则是描述人物的意识和梦幻世界,而后现代主义的原则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不确定性。
黄成洲张庆芳周小川
关键词:人格影子
《比利·巴德,水手》中比利·巴德“天真”的原型解读
2010年
美国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遗作《比利·巴德,水手》辗转问世以来引起西方无数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和分析。然而,国内对这部小说鲜有论述。本文从"天真"母题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运用神话—原型批评中有关"天真"的原型和意象理论,通过对比与"天真"相反的"罪恶"的原型意象,来论述小说《比利·巴德,水手》中主人公比利.巴德"天真"的积极意义和崇高境界。
周小川
关键词:天真罪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