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

作品数:124 被引量:50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8篇中医
  • 28篇肝硬化
  • 22篇证候
  • 21篇中医证
  • 19篇中医证候
  • 16篇慢性
  • 15篇肝炎
  • 14篇肝病
  • 13篇纤维化
  • 13篇肝纤维化
  • 9篇代谢
  • 9篇乙型
  • 9篇中医药
  • 8篇乙型肝炎
  • 7篇鼠肝
  • 7篇图像
  • 6篇乙肝
  • 6篇脂肪
  • 6篇湿热
  • 6篇中药

机构

  • 78篇上海中医药大...
  • 50篇上海中医药大...
  • 37篇辽宁中医药大...
  • 12篇吉林市中医院
  • 7篇四平市中心医...
  • 5篇上海市宝山区...
  • 4篇厦门市中医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公安部第三研...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苏州市第五人...
  • 2篇江西中科九峰...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124篇张华
  • 53篇刘平
  • 24篇慕永平
  • 21篇陈佳美
  • 11篇陈高峰
  • 11篇刘伟
  • 9篇赵宏杰
  • 7篇胡鑫才
  • 7篇张笑波
  • 7篇赵超群
  • 6篇关洪全
  • 6篇王旭
  • 6篇刘成海
  • 6篇韩晓伟
  • 6篇贾连群
  • 6篇李雪微
  • 5篇周扬
  • 4篇安叡
  • 4篇林宇春
  • 4篇苏越

传媒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世界中医药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实用中医内科...
  • 4篇中医杂志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西医结合学...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医教育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20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PLC快速测定葛根芩连汤肠外翻囊样品中6个黄酮类成分含量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肠外翻囊样品中6个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4.6 mm×50 mm,2.7μm)色谱柱,以0.2%醋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0.1870~93.50μg.mL-1(r=0.9999),0.02730~13.65μg.mL-1(r=0.9999),0.02550~12.75μg.mL-1(r=0.9999),0.05580~27.90μg.mL-1(r=0.9998),0.2124~106.2μg.mL-1(r=0.9999),0.09140~45.70μg.mL-1(r=0.999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日内精密度变异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4%,97.88%,99.15%,99.72%,98.50%,101.4%;稳定性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所需样品少,并已成功应用于葛根芩连汤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张华安叡徐冉驰王新宏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与中医症状间相关性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中医临床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性,探寻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病机特点。方法:运用频次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037例慢性乙型肝炎(787例)和肝炎后肝硬化(250例)患者的中医常见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找出与肝炎后肝硬化的正相关因素。结果:在纳入分析的43项常见中医症状或体征中,ORj值大于1的有下肢沉重、肝掌、夜尿频多、下肢浮肿、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和蜘蛛痣(分别为1.4、1.6、1.7、1.8、2.1、2.7和8.0),此7项症状或体征的出现或加重与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肝掌、蜘蛛痣、肌肤甲错和面色晦暗为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正虚血瘀、水湿内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要证候病机特点。
闫玉光张华张明香颜迎春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
运用“减权法”实现中医“证素”辨证的初步探索被引量:2
2011年
中医诊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直观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为尽量减少中医辨证过程中的主观性、直觉性,提高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在辨证要素的权重分配上提出了"减权法",通过对各个证素权值的数量化计算,建立统一的辨证规范,以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本研究在中医证候量化和客观化研究方面进行了方法学上的有益探索,为中医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闫玉光张华
关键词:中医证候
前列腺素D_2与睡眠被引量:2
2002年
张华李伟光
关键词:睡眠前列腺素D2腺苷神经元
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眼底图像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眼底血管图像变化特征,以期为中医目诊及肝病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眼底照相机采集NAFLD患者、健康人群的眼底血管图像,同时收集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信息,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并以健康人群为对照运用决策树模型建立疾病预测模型。运用SPSS 26.0及R语言分析湿热内蕴、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以及眼底图像特征与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等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NAFLD患者126例,其中湿热内蕴证61例、肝郁脾虚证44例、无典型证21例,分别设为湿热内蕴组、肝郁脾虚组、无典型证组;纳入健康人110例,设为健康组。②基于决策树模型建立NAFLD疾病诊断模型,准确率为0.972,灵敏度为0.970,特异性为0.975,AUC为0.995,可有效用于对NAFLD患者眼底血管特征的分析。③在血管形态和颜色特征方面,与无典型证组比较,湿热内蕴及肝郁脾虚组血管总面积降低,细小分支比例、弯曲程度、细小分支弯曲程度升高(P<0.05)。在血管纹理特征方面,与无典型证组相比,湿热内蕴组角二阶矩升高、差分熵降低(P<0.05),肝郁脾虚组对比度、差分方差、差分熵降低,逆差距升高(P<0.05)。④共筛选得到NAFLD的6个常见症状,分别为乏力、口干、夜间睡眠不足、大便稀薄不成形、眼睛干涩及白天困倦欲睡。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年龄与特征值角二阶矩、血管弯曲程度及逆差距呈正相关(P<0.05),与血管总面积、平均宽度、颜色强度方差、差分熵、相关性、熵、和熵及信息度量f13呈负相关(P<0.05);性别与血管细小分支弯曲程度呈负相关(P<0.05);眼睛干涩与血管总面积、平均宽度
俞晓菡余上海惠梦雨高悦刘平李舰张华
关键词:中医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标准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8篇文献(18 6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分析,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 2.0软件建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指标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种类多,且每一种评价标准的使用率均未超过10%。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评价标准的构成条目应主要包括疾病(总体)疗效、证候疗效、理化指标、重要临床事件、生存质量等方面。结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对生存质量、终点指标及经济学指标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
王蠡张华元唯安汤洁缪萍崔晨蒋健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基于黄芪汤益气效应解析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虚损”病机理论被引量:17
2016年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医准确认识疾病、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引领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肝硬化"虚损生积"病机认识以及从方剂效应探析中医病机理论病理特点的研究思路,以黄芪汤为载体开展的系统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益气补虚"黄芪汤可显著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肝组织学病理变化,减轻肝细胞坏死,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早期肝硬化组织学的逆转。黄芪与甘草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生成及信号转导,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本文为乙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虚损病机理论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深化和丰富了中医对肝硬化虚损病机中气虚为先的认识;提示气虚与细胞形质转化及其功能的病变有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治法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依据。
张华刘平
关键词:肝硬化虚损黄芪汤转化生长因子Β1
Numb或其上调剂在制备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或促进肝实质细胞再生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Numb或其上调剂在制备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或促进肝实质细胞再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使用RNA干扰技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Numb基因敲减/过表达后注射入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作用,还使用RN...
慕永平胥文张旭徐莹刘平陈佳美张华
文献传递
基于“少火”“壮火”理论探讨甲状腺癌术后骨质疏松发生机理
2023年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多需长期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通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但过量使用甲状腺激素又会导致亚临床甲亢,并出现相关如心慌、汗出、失眠以及腰背关节疼痛等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二者与甲状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相关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基于《内经》“少火”“壮火”理论探讨甲状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
杨晨徐飞鹏张华陈高峰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激素少火壮火骨质疏松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证候是中医学术的关键点。也是NSFC和973计划支持的重中之重。笔者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证看做内环境自稳态失衡紊乱,并且提出证侯学对应于病理生理学。并列表如下。(陈斌有大体相同的看法,"证"在本质上是一种病理生理...
张华张笑波赵宏杰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