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瑜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4篇药材
  • 4篇苷类
  • 3篇道地
  • 3篇道地性
  • 3篇三七药材
  • 3篇资源保护
  • 3篇资源学
  • 3篇活性
  • 3篇白芨
  • 2篇道地药材
  • 2篇性状
  • 2篇性状鉴别
  • 2篇药理
  • 2篇药物
  • 2篇药效
  • 2篇乙醇
  • 2篇银花
  • 2篇在体单向肠灌...

机构

  • 28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1篇张瑜
  • 18篇刘勇
  • 18篇刘爽
  • 15篇胡峻
  • 14篇乔晶
  • 12篇赵静
  • 7篇王英姿
  • 7篇李文华
  • 7篇聂瑞杰
  • 7篇孙振阳
  • 6篇杨健
  • 5篇张春泥
  • 5篇袁媛
  • 5篇李凤英
  • 4篇张权
  • 3篇刘勇
  • 1篇黄璐琦
  • 1篇刘永刚
  • 1篇李旻辉
  • 1篇刘国林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中药
  • 3篇中药材
  • 3篇第四届中国中...
  • 3篇第四届中国中...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8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期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结果:菘蓝叶片中未检测到直铁线莲宁B;在整个生育期内,菘蓝根中直铁线莲宁B动态累积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含量在生长100 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含量随悬浮培养时间持续增加,在20 d达到5.40 mg·g^(-1),超过根中最大含量。结论:整个生长周期内,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累积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原植物中直铁线莲宁B在九月下旬产量达到最大;毛状根在10~20 d期间直铁线莲宁B含量增长处于生长对数期,20 d后即超过原植物的最大含量,说明菘蓝毛状根体系是研究直铁线莲宁B生物合成的理想体系,也可为后续利用菘蓝毛状根体系大量制备直铁线莲宁B提供参考。
谭宇萍董宏然杨健唐金富康传志张瑜黄璐琦
关键词:菘蓝毛状根生长期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研究
药材经过炮制所形成的饮片及其相互配伍形成的复方是我们对中药的认识,几千年来,通过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使用,其疗效得到验证,说明其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中药多以复方入药,其功能是在单味药发挥疗效的基础上相互影响所具...
秦振娴张瑜刘爽乔晶胡峻李艳忙赵静刘勇
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甘松中绿原酸和甘松新酮的含量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松中绿原酸、甘松新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甘松中绿原酸和甘松新酮的含量,以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含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绿原酸、甘松新酮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分别是0.1278~3.1954μg(r=0.9993,n=6)、0.3546~8.8654μg(r=1,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01.1%,RSD分别为1.73%,1.10%。结论:本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松药材中绿原酸和甘松新酮的含量测定。
李艳忙刘国林乔晶刘爽张瑜秦振娴刘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绿原酸
苦参总碱纳米乳和苦参总碱纳米乳凝胶的透皮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以苦参总碱(Sophora flavescens alkaloids,SFA)为模型药物,通过制备的SFA纳米乳(SFA nanoemulsions,SFA-NEs)和SFA纳米乳凝胶(SFA nanoemulsion-based gels,SFA-NBGs)初步阐明其透皮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HE染色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法分别考察SFA-NEs和SFA-NBGs对小鼠皮肤角质层和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SEM法观察发现,正常小鼠皮肤角质层平滑光整,生理盐水处理6 h后角质层出现轻微褶皱,而经SFA-NEs和SFA-NBGs分别处理2 h和6 h后的皮肤角质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HE染色法发现,生理盐水组皮肤结构完整,SFA-NBGs组的皮肤分层结构不明显,基底层排列不清,角质层明显疏松,而SFA-NEs组皮肤分层结构紊乱,间隙增大,角质层疏松变薄;CLSM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SFA-NEs组和SFA-NBGs组处理后的皮肤表面的荧光较强,深处荧光较弱,且在毛囊及其附属器附近的荧光较强。结论 SFA-NEs和SFA-NBGs主要通过破坏皮肤角质层及皮肤超微结构进而透过皮肤发挥治疗作用,同时皮肤中的毛囊及其附属器对药物的透皮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李文华王英姿骆声秀张瑜聂瑞杰孙振阳李凤英张春泥
关键词:湿疹苦参总碱纳米乳超微结构
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快速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两沙棘叶中成分差异。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3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1);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离子源相关参数:毛细管电压为2 000 V,锥孔电压为40 V,离子源温度为100℃,碰撞气体为氩气,鞘流气流量为900 L·h^(-1),鞘流气温度为450℃。结合质谱数据及文献数据,分析、推断出35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其中,29个化合物为两沙棘共有成分,剩余的6个成分中,2个成分为中国沙棘特有,其余为西藏沙棘独有,研究表明两沙棘叶在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小。采用UPLC/Q-TOF-MS技术,可有效地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秦振娴张瑜齐梦蝶张权刘爽李旻辉刘永刚刘勇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优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马钱苷酸、獐芽菜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7-表-马钱子苷进行定量分析,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6.5 nm,进样量1μL。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选择H-103型大孔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100 g·L^(-1),吸附流速2.0 BV·h^(-1),上样量2.5 BV,吸附后加水2.5 BV和30%乙醇3 BV洗脱,洗脱流速2.0 BV·h^(-1)。总环烯醚萜苷的洗脱率达90.0%,浸膏中总环烯醚萜苷质量分数达25.6%。结论:H-103型大孔树脂对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分离和纯化效果,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张瑜杨健秦振娴齐梦蝶张权刘爽刘勇袁媛
关键词:金银花环烯醚萜苷
千金子炮制前后提取物大鼠肠吸收特性研究
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3 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差异.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酯类成分的浓度.千金子素L1、千金子...
李凤英王英姿李文华张瑜骆声秀张春泥聂瑞杰孙振阳
关键词:千金子千金子霜提取物在体单向肠灌流肠吸收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肉桂不同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以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肉桂醛及肉桂酸的含量为指标对浸泡法、淋润法、减压冷浸法这3种软化方法进行研究,选出肉桂的最佳软化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各组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肉桂醛及肉桂酸的含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分析结果。结果各指标综合评分结果为减压冷浸法>浸泡法>原药材>淋润法。结论减压冷浸法制得的饮片色泽好、香气浓烈,软化时间短,有效成分损失较少,减压冷浸法为肉桂最佳的软化工艺。
骆声秀王英姿李文华张瑜孙振阳聂瑞杰王思雨张景珍
关键词:肉桂肉桂酸肉桂醛
白芨的资源学研究
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 sfriata(Thunb.)Reiehb.f,别名良姜、紫兰.白芨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亦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文章简述了白芨的物种考证和药材生产情况,重点介绍了药材的质量特征与标准...
胡峻乔晶刘爽秦振娴张瑜李艳忙赵静刘勇
关键词:白芨化学分析实验药理资源保护
白芨的资源学研究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 sfriata(Thunb.)Reiehb.f,别名良姜、紫兰。白芨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亦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药用需求和园艺花卉市场需求强...
胡峻乔晶刘爽秦振娴张瑜李艳忙赵静刘勇
关键词:白芨资源保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