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子齐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匹克
  • 5篇奥林匹克
  • 4篇奥林匹克运动
  • 4篇奥运
  • 3篇冬奥会
  • 3篇奥运会
  • 2篇冬季奥运会
  • 2篇体育
  • 2篇夏季奥运
  • 2篇夏季奥运会
  • 2篇互动关系
  • 2篇城市
  • 1篇东京奥运会
  • 1篇都市
  • 1篇疫情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象
  • 1篇造像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日报

机构

  • 10篇山西大学
  • 9篇北京体育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作者

  • 10篇徐子齐
  • 7篇孙葆丽
  • 3篇徐子齐
  • 2篇刘佳
  • 2篇董小燕
  • 1篇张涛
  • 1篇孙葆洁
  • 1篇沈鹤军
  • 1篇薛文婷
  • 1篇程亚利
  • 1篇孟林盛
  • 1篇赵霞

传媒

  • 3篇成都体育学院...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体育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熟都市”理论下奥运会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新探——以东京2020年奥运会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奥运会与城市发展互动是关乎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奥委会的多项改革,以及现代都市的飞速发展,奥运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成熟都市'理论为切入点对奥运会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传统上奥运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模式以'崛起需求'互动模式为主,这是一种城市将自身硬件设施发展与举办奥运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但是这种传统互动模式受社会环境变迁影响,既无法满足现代城市构建'成熟都市'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逐步淘汰。因此,以打造'成熟都市'为契机,抓住当前大型都市转型发展和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新机遇,建立全新的奥运会与城市发展互动模式。本文从东京2020年奥运会的视角出发,从'成熟城市'4个实现路径——自然环境、居民发展、人际交往、科技支撑逐步展开,以实际案例探讨奥运会与城市发展新的互动模式。同时作为大型都市,东京与北京在城市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东京奥运会为研究案例,可以从侧面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提供理论支持。
徐子齐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城市发展
夏奥会、冬奥会与经济互动之比较被引量:12
2019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夏奥会、冬奥会与经济的互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正确处理好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的关系,是保证其在全世界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规模需求,夏奥会与经济的互动更为全面,相互影响更为深入;冬奥会和夏奥会虽然在经济互动模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前者在冰雪产业领域互动更深,并与举办城市的产业布局息息相关。
孙葆丽孙葆洁徐子齐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冬奥会经济互动冰雪产业奥林匹克营销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愿景实现探究被引量:16
2020年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是2017年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模式所进行的最新规划,以及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具体措施。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对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建立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的创造路径和维度,实现城市遗产愿景,确保城市遗产的长久效益得到发挥。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在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组织治理和人文建设四个方面为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创造提供了实现策略。推动北京、张家口乃至于京津冀城市群落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给予城市居民具有"尊严感"的生活体验,最终使北京冬奥会的城市遗产得到全面挖掘,形成赛事与城市的双赢互动。
徐子齐徐子齐孙葆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奥运遗产城市遗产城市环境体面劳动
新冠疫情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改革新动向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奥林匹克运动积极变革,从核心理念、改革措施等层面调整发展思路,以期更好地迎接挑战,与不确定性共容共生。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解读国际奥委会关于奥林匹克运动格言更新的提议以及最新颁布的改革战略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5议程》中的改革措施,认为该议程在促进奥运之路、鼓励虚拟运动的发展、加强对难民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的新举措;在注重奥运会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深化可持续发展、激励顶尖运动员、促进体育赛历和谐共生、强化性别平等以及创新创收发展模式等方面体现了对原有《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表明:新冠疫情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在构建人类社会的团结、助力实现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孙葆丽刘佳徐子齐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理念从申办到筹办嬗变探究被引量:15
2018年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期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到筹办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嬗变进行探究。认为:相比申办期,北京冬奥会筹办期赛事理念在赛事认识、赛事追求、赛事价值三个层面上均发生嬗变。促使这种嬗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功能层面上两个时期赛事理念肩负的任务发生变化;在组织层面上北京冬奥组委在工作中对《奥林匹克2020议程》严格贯彻;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奥运赛事定位发生改变,强调立足本国以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文化层面上是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动态文化"的本质体现。
徐子齐徐子齐孙葆丽
关键词:体育管理理念嬗变
冷战背景下《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的阶段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对苏联体育的报道自然成为中国媒体国际体育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冷战背景下《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进行了阶段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着中苏关系从同盟加兄弟、到分裂与对抗、走向"正常化"的演变,《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在意识形态认同阶段(1949—1965),《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体育事业发展、苏中体育交流、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联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并从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理想3方面积极建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意识形态斗争阶段(1966—1980),《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体育领域的"勾结"、苏联在国际体坛的霸权行径、世界各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等,以达到批判苏联"修正主义"路线、"霸权主义"政策的目的;在意识形态淡化阶段(1981—1991),《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中体育交流、苏联打破世界纪录,呈现出尊重事实、客观报道、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特点。
薛文婷徐子齐程亚利
关键词:《人民日报》意识形态
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与文化互动之比较被引量:19
2019年
以文化结构为切入点,对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与文化的互动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不可避免与文化产生深刻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一方面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同属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文化互动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吸纳了现代体育精髓的夏季奥运会具有全球性文化特征,而冬季奥运会则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色彩,因此它与文化的互动方式也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孙葆丽孙葆洁徐子齐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文化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文化互动
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与环境互动关系之比较被引量:6
2018年
环境是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是关系到奥林匹克运动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不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都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不同的特质,二者与环境的互动也产生了差异: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多为发达城市,与环境的多个领域都有所互动,注重改造环境;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多为身处雪域的小型城市,更集中于与雪域环境的互动,注重开发环境。探究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与环境互动的差异,将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奥林匹克运动各项活动中的贯彻与应用。
孙葆丽沈鹤军徐子齐张涛
关键词: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互动关系
国际奥委会改革愿景探析
2022年
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奥林匹克运动内外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奥委会适时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呈现出改革愿景,即建设和平团结的人类世界、利用“数字技术”的正效能、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强奥林匹克组织的公信力以及增强经济和金融方面的韧性。国际奥委会此次改革的愿景对我国制定体育对外交往策略、扩大数字体育蓝海市场、增强体育产业发展韧性等具有参考价值。
孙葆丽刘佳徐子齐
关键词:国际奥委会数字技术公信力
“象”与“意”:云冈石窟武术造像整理与研究
2024年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中的武术造像进行研究,对其数量、题材、布局、美学形态、文化意象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表明:云冈石窟共有163幅武术造像,涉及射箭、拳技、力士托举、持械四种项目,其宏观布局与微观动作等外在之“象”,以直观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印证了北魏时期中华武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佛武合一下的东方硕武之美以及南北朝时代特有的胡汉民族融合之“意”。
孟林盛徐子齐赵霞胡雅茜降佳俊
关键词:石窟造像武术意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