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岩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6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4篇速报
  • 3篇震源深度
  • 3篇台网
  • 2篇应力场
  • 2篇震级
  • 2篇SPN
  • 2篇CAP
  • 2篇测震
  • 2篇测震台网
  • 2篇P
  • 1篇地壳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速报

机构

  • 14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4篇徐岩
  • 6篇郝美仙
  • 5篇张帆
  • 4篇倪铭
  • 3篇王鑫
  • 3篇李娟
  • 3篇韩晓明
  • 3篇刘芳
  • 3篇王磊
  • 3篇宋晓燕
  • 3篇王勇
  • 2篇刘永梅
  • 2篇王树波
  • 2篇杨红樱
  • 1篇张建中
  • 1篇胡博
  • 1篇杨彦明
  • 1篇魏建民
  • 1篇李静
  • 1篇梁沙沙

传媒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级国家新标准在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中的应用
2019年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18年9月速报的地震,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和现行地震速报规定分别重新测定震级,并测定矩震级。结果表明:新国标测定的地震数可较好地满足G-R线性关系,且所测震级更接近矩震级。震级新的国家标准应用后,速报的震级下限降低,地震数明显增加,可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有感地震监测服务的需求,并更加科学地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郝美仙张建中徐岩张珂
关键词:新国标矩震级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活动的预测效能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在对目录的完整性评估并确定起算震级基础上,统计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活动的起伏特征,以及小震活动和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分析表明,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频度的升高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ML≥2.2地震的半年频次N≥10可以作为中强以上地震的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异常出现后1a内,R值评分和molchan图表法检验均显示地震频次的预测效能是显著的。
张帆韩晓明李娟徐岩王磊杨红樱胡博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R值评分
内蒙古和林格尔M4.0地震的震源机制与震源深度
2021年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方法和TDMT-INVC方法对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M4.0地震数字记录波形进行震源机制解计算,并利用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一步对其深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略带逆冲分量;CAP方法和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得的震源深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布范围为14.0~15.5 km,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内,符合本地区地震震源分布特征。
郝美仙张珂徐岩倪铭王勇
关键词:CAP震源深度
浅析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能力被引量:2
2017年
根据内蒙古测震台网的台站分布和监测能力,从地震事件的速报时间、定位质量和震级偏差等方面评估内蒙古测震台网的速报能力和速报质量,分析影响速报能力和速报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内蒙古测震台网监测能力总体偏弱,区域差异较大,事件的速报实际时间相对较长,震级差异和区域有关。
张帆王鑫郝美仙徐岩
关键词:测震台网
内蒙古分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的检验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2015模型”和分区模型对比的方法,开展折合走时、典型地震、爆破和塌陷以及PTD震源深度测定4个方面的模型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分区模型时,随机抽取事件均位于折合走时理论线中间;典型事件、爆破和塌陷使用分区模型得到的定位残差较“2015模型”明显减小,且使用“3个区域与编目”获得的震中差较“2015—编目”有明显降低。使用分区模型进行PTD震源深度测定,更符合内蒙古分区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分区模型与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crust 2.0和使用接收函数得到的Moho面厚度分布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认为,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一维地壳速度模型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贾昕晔王鑫王树波翟浩杨智升刘永梅王旭东张小艳徐岩苏相达刘芳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
2023年
2021年5月21日21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的震中位于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是该区4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未产生地表破裂,余震也未沿震区附近已知的断裂分布。研究者针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已有若干研究结果,但采用不同数据、方法和思考角度对这些结果进行验证并同时补充新认识是必要的。文中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分析了漾濞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重新定位,并通过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取序列中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矩心深度。结果表明,漾濞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3km,余震带总体呈NW-SE走向,空间分段性明显:主震震中北西侧余震稀少且分布相对集中,东南侧余震密集且余震带宽度变大;前震序列发生在主震震中的东南侧,与余震密集段的位置基本重叠,反映主震震中北西侧的稀疏余震应属于触发型,而主震破裂可能属于由震中向SE扩展的单侧破裂型。余震带的深度横剖面显示主震破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序列北西段的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一个地震丛集,而南东段则相对复杂,很可能由2条倾向SW的高倾角断层组成。漾濞地震序列中29个M_(S)≥3.0地震的矩心深度主要分布于3~13km,震源机制解以右旋走滑型为主,大多存在一个NW-SE走向的高倾角节面,且具有一定的正断倾滑分量。主震是以右旋走滑为主的破裂所引发的,矩心深度为5.2km,与重定位所得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8.9km较为接近,反映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也反映震区的地震活动深度偏浅。文中对2021年5月云南漾濞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震源机制解的分析,反映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产状及力学性质与NW走向的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较为一致,但位置不同,证实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该断裂南段西侧一条SW陡倾的右旋走滑次级断裂。
张珂王鑫杨红樱王玥徐岩李静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用Pn-Pg走时差计算内蒙古地区地震震源深度被引量:2
2019年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也是难以准确测定的参数之一。由于Pn和Pg震相的路径特征,其走时差对震源深度的变化较敏感,Pn和Pg震相是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数量较丰富且精度较高的震相数据,因此Pn-Pg方法为震源深度测定提供了简便且可行的方式。本文讨论了使用Pn-Pg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的实现方式,使用模拟数据评估了该方法的误差,结果表明,震相到时误差在一定范围时,此方法可以给出较可靠的深度结果。使用Pn和Pg走时差计算了内蒙古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重新测定的深度频次分布更加合理,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东部和西部的震源深度较深,中部地区震源深度较浅。
张帆徐岩宋晓燕王磊王树波
关键词:震源深度
河套地震带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测定及应力场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运用振幅比和CAP方法测定22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归一频度统计和震源机制类型时空分析,以考察河套地震带的应力场在模式转换和应力作用方式两方面的变化形态。河套地震带的压应力方位在北东向存在优势分布,张应力方位在北西向存在优势分布,滑动角主要分布在近水平方向,应力场整体表现出继承性运动特征,表明水平剪切拉张运动总体控制了带内断裂的作用模式而多产出走滑型地震,并贯穿整个研究时段,属稳态应力作用模式。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和青藏块体向北运移的联合作用下,河套地震带两侧的阴山隆起和鄂尔多斯块体作相对旋性扭动,最终驱使带内众多北东-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产生水平旋性剪切,构成相对稳定的应力场演化模式。
韩晓明刘芳张帆魏建民徐岩侯迪李娟梁沙沙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振幅比应力场特征
2013年科左后旗5.3级地震前后的P轴转向和应力场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考察2013年4月22日科左后旗5.3级地震震中区域应力场的中短期变化过程,选取2009年以来发生在开鲁坳陷的ML≥3.0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Focmec方法计算了1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震源机制解结果绘制的P轴时序分布图显示,在科左后旗地震前,震中区应力场的P轴方位首先表现出中期阶段的"一致性"变化,接着出现短期时段的大幅波动,科左后旗M 5.3级地震则发生在短期显著紊乱过程中,表明开鲁坳陷的P轴趋于一致具有中期指示意义,震前3个月左右出现的P轴大幅度转向具有短期指示意义,科左后旗5.3级地震发生前后,部分余震均表现出与主震较为统一的走滑型机制,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分别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运动。
李娟徐岩韩晓明张帆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
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特征与识别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2014年以来内蒙古测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所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一般方法。从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波形、频谱等方面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与天然地震间的差异发现,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具有发震时刻与发震位置较固定与集中、震级ML<3.5、面波较发育、能量衰减较快、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1—6 Hz等特征。并通过对比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震例,进一步总结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地方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识别能力,可为今后开展该区非天然地震自动识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徐岩张珂倪铭王勇郝美仙
关键词:爆破塌陷波形频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