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光州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微生物
  • 2篇植物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农田
  • 2篇农田生态
  • 2篇农田生态系统
  • 2篇农业
  • 2篇小麦
  • 1篇性状
  • 1篇盐分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地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扬花期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小麦
  • 1篇生态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9篇王光州
  • 5篇张俊伶
  • 2篇刘全清
  • 2篇张宏彦
  • 2篇冯固
  • 1篇杨改强
  • 1篇李侠
  • 1篇郭庆港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曲周县机井水矿化度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2013年
为了探明河北曲周县农业灌溉机井的水质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就不同深度机井水取样测定了其矿化度,并调查了使用不同机井灌溉的小麦、玉米产量。结果表明,曲周县机井水矿化度整体分布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深井水矿化度较低,平均为1.473 g/L,属于淡水;浅井水矿化度较高,平均达到3.826 g/L,属于微咸水。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上,调查结果表明,浅井灌溉小麦、玉米的单位产量较深井灌溉分别减少4.81%、4.06%。对曲周县整体粮食生产而言,每年因浅层微咸水灌溉造成的小麦、玉米产量损失分别达到446.36×104kg、402.8×104kg,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23.52万元,因此对县域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王光州冯固刘全清牛建国张宏彦
关键词:矿化度粮食生产
盐碱地咸水/微咸水农业安全与高效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我国地下咸水、微咸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研究咸水/微咸水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的原理和技术对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本文总结了盐碱地农田咸水/微咸水直接灌溉、咸-淡水交替灌溉等农田咸水/微咸水开发利用方式,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归纳了当前常见的咸水处理技术以及覆盖、土壤培肥等配套农艺措施对咸水/微咸水安全利用的作用效果。总结了不同咸水/微咸水灌溉及配套措施对土壤盐分、有机质、养分、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特征、作物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从因地制宜进行咸水/微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受限条件下根域耐盐适生、智慧化灌溉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咸水、微咸水安全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倪刚贺晨曾溢张俊伶王光州
关键词:咸水盐渍化灌溉农业生产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被引量:8
2022年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十年来危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茎基腐病在中国的发生现状、发病过程和致病机理,分析了发病的田间诱因以及耕作、管理、栽培、生物等不同技术对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提出了在不同的农业生态区,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状况,通过耕作制度优化、多样化种植、高抗品种选育及高效生防菌群筛选等多措并举,实行综合防治,以期为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及保障中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信息。
栾冬冬贾吉玉王光州张俊伶
关键词:茎基腐病
土壤微生物调节植物种间互作和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的机制
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间套作系统中,随着植物多样性增加,系统生产力提高。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种间资源利用的生态位互补或种间互惠等机制解释此现象,近年来研究暗示生物因素,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理解土壤微生物调节种间...
王光州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间作丛枝菌根真菌全蚀病菌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利用合成菌群促进作物健康:进展与展望
2024年
作物健康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及粮食安全。目前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提升作物健康水平,但长期过度使用会破坏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安全风险,亟需创制高效且环境友好的绿色投入品。作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根际微生物组与作物健康密切相关,明确核心功能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以及植物-微生物的相互关系是深入挖掘有益微生物潜力、保证和维持作物健康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激发土著微生物发挥功能仍存在一定限制。合成菌群是人为地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分类和遗传特征及功能特性的微生物进行组合,因菌群兼具多样性及稳定性的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体健康、环境治理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在促进作物健康方面也具备巨大潜力。本文阐释了合成菌群的概念及研究现状,解析了菌群构建原则及方法,并从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胁迫能力等方面总结了合成菌群促进作物健康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利用合成菌群提升作物健康水平提供指导。
翁凌胤栾冬冬周大朴郭庆港王光州张俊伶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合成生物学生物肥料
土壤盐分对小麦扬花期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对生长于盐渍化土壤中的小麦在扬花期的农艺性状及土壤pH值、电导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壤电导率与小麦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对以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与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旗叶叶片SPAD值、小麦株高、旗叶叶面积、穗表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生物量、根系干物质生物量之间呈负相关,其中与单位面积的穗数、株高的相关性较好,且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以上指标值都有降低趋势。综上分析,土壤电导率和pH值可作为田间判断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株高可以作为鉴定扬花期小麦受盐害程度和耐盐性大小的指标。研究结果还表明,土壤盐害不仅对小麦苗期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小麦的后期生长过程中,土壤盐害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相应的生理代谢过程,最终影响小麦产量。
王光州冯固张宏彦刘全清
关键词:土壤盐分小麦扬花期农艺性状
施肥方式和土壤水分变化对秸秆降解特征及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华北平原施肥方式和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降解特征及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的影响,从长期定位实验站采集施用9 t/hm^(2)牛粪的有机肥和等养分含量的化肥处理(N、P、K肥)的表层土壤,将13C标记的玉米秸秆分别添加到2种施肥方式的土壤中,在恒湿(田间持水量(WHC)60%)和干旱胁迫(WHC 30%)条件下培养56 d,测定来源于秸秆和土壤本底的CO_(2)排放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和代谢熵。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总CO_(2)-C排放通量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土壤总MBC先增加后降低。相比恒湿条件,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来源于秸秆和土壤本底(培养第1、3天除外)的CO_(2)-C累积排放量,却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培养前期(第1—7天),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总MBC,但后期(第14—56天)对土壤总MBC影响不显著。恒湿条件下,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秸秆(培养第1天除外)和土壤本底(培养第1、3天除外)来源的CO_(2)-C累积排放量、微生物代谢熵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但在培养第3天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化肥处理;而干旱胁迫条件下2种施肥方式间秸秆(培养第56天除外)和土壤本底来源的CO_(2)-C累积排放量、微生物代谢熵和秸秆碳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恒湿条件下,施用化肥可显著降低秸秆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第3天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显著升高,有利于秸秆碳在土壤中的固存;而在干旱胁迫下,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均有利于秸秆碳的固存。
李侠胡一民贝水宽王光州张运龙杨改强
关键词:施肥微生物量碳
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及其在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1年
植物⁃土壤反馈理论最早源于农业生产,近年来已成为生态学上研究植被动态变化、群落组成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响应人为干扰、气候变化等众多热点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支撑。总结了植物⁃土壤反馈定义和类型,分析了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该理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物种入侵、群落演替、植物共存及多样性形成、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多营养级交互作用以及响应气候变化等关键生态学命题。探讨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该理论在提高多样化种植体系生产力、土壤污染修复、种植体系设计等方面的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提出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应用该理论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王光州贾吉玉张俊伶
关键词:生态农业
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与演替的机制一直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是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共同体研究的核心,也是科学管理土壤微生物的基础,对充分挖掘和合理开发土壤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组装的确定性过程与随机性过程之间平衡的因素,比较了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的异同点,最后提出了微生物群落组装的理论和方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为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谢沐希张俊伶贾吉玉王光州秦泽峰高卉李海港
关键词:生态系统农田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