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坡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泥鳅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性别分化
  • 1篇性腺
  • 1篇乙氧氟草醚
  • 1篇转氨酶
  • 1篇急性毒性
  • 1篇谷丙转氨酶
  • 1篇谷草转氨酶
  • 1篇阿特拉津
  • 1篇AMH
  • 1篇丙转氨酶
  • 1篇大鳞副泥鳅

机构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常重杰
  • 2篇王坡
  • 1篇王芳
  • 1篇夏晓华
  • 1篇杜启艳
  • 1篇梁婷婷
  • 1篇董慧
  • 1篇张瑞华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检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程度。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24 h、48 h、72 h、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41.87 mg/L、36.62 mg/L、29.96 mg/L、25.6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40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5.5 mg/L乙氧氟草醚染毒6 d,大鳞副泥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值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极显著。整体上,GPT和GOT活力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DNA损伤,试验结果显示,6 d时试验处理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和DNA损伤效应,应适量施用。
夏晓华卢辰华李墨溢王坡董慧高亚丹常重杰
关键词:乙氧氟草醚大鳞副泥鳅毒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阿特拉津对泥鳅性腺及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以泥鳅为材料,首先确定了阿特拉津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组织学切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长期处理对泥鳅性腺形态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期准确评估阿特拉津的环境毒性和对水生生物生殖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泥鳅的24h、48h、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1.60mg/L、26.82mg/L、18.98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5.8mg/L.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泥鳅的死亡率明显的升高.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高浓度的阿特拉津(2.68 mg/L)处理泥鳅21d能够抑制泥鳅精巢精子的发生,促进卵巢细胞的发育.同时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阿特拉津(2.68mg/L,0.268mg/L,0.0268mg/L)能够显著的诱导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类固醇生成因子(sf1)的表达,对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阿特拉津对泥鳅有明显的外源雌激素效应;通过干扰类固醇激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影响生殖细胞的生成;也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干扰性别分化上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性腺分化.
王坡王芳张瑞华梁婷婷常重杰杜启艳
关键词:阿特拉津泥鳅急性毒性AM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