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晋超

作品数:33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颈椎
  • 15篇置换术
  • 10篇椎间盘
  • 10篇疗效
  • 9篇随访
  • 8篇脊髓
  • 8篇长期随访
  • 7篇术后
  • 7篇退行性
  • 7篇椎旁
  • 7篇颈椎病
  • 7篇骨化
  • 7篇成像
  • 6篇椎间盘置换
  • 5篇张量成像
  • 5篇髓型
  • 5篇脊髓型
  • 5篇BRYAN
  • 4篇神经根
  • 4篇手术

机构

  • 33篇北京积水潭医...
  • 4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市创伤骨...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3篇王晋超
  • 24篇田伟
  • 21篇韩骁
  • 20篇何达
  • 10篇张宁
  • 4篇张波
  • 4篇安岩
  • 3篇郭华
  • 3篇蒋雯
  • 2篇刘波
  • 2篇刘亚军
  • 2篇程晓光
  • 2篇于爱红
  • 2篇陈涛
  • 1篇刘钟
  • 1篇吕艳伟
  • 1篇徐云峰
  • 1篇范明星
  • 1篇马赛
  • 1篇周雁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5篇2018
  • 9篇201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及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0年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8.1)岁;C3/4节段2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45例,C6/7节段9例。按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8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于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CT,并采用Mc Afee分型方法评估PO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活动度及PO分级的差异,采用连续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级变量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PO的发生率为93.0%(66/71),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35.2%(25/71)。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中89.3%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25/28),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10.7%(3/28);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中95.4%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41/43),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51.2%(22/43)。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5°±4.7°,术后3个月为11.1°±3.6°,末次随访时为10.5°±4.6°;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8°±4.5°,术后3个月为8.6°±4.9°,末次随访时为7.3°±5.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的形成与手术节段活动度。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ADR术后PO的分级更高,且手术节段活动度低于�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李祖昌王晋超
超声及电刺激引导的神经根封闭对下肢放射痛疗效评价
目的 下肢放射痛是一种常见的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由于在x线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封闭的各种副作用,近年来超声及电刺激引导下的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临床中应用更加广泛,然而关于其疗效还未明...
宋卿鹏田伟何达周燕王晋超
关键词:神经根封闭神经根痛
脊髓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扩散张量成像的参数特点及其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退行性疾病(DCM)患者术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参数特点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59例DCM患者(DCM组),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招募21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测量两组C2/3~C6/7椎间盘节段的DTI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AD)、径向扩散系数(RD),并进行比较。记录DCM患者颈椎JOA评分,并分析DTI参数与颈椎JO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应节段比较,DCM组患者脊髓受压最严重(LMC)节段AD、RD、MD均升高,FA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脊髓内无T2加权像高信号的DCM患者相比,脊髓内存在T2加权像高信号的DCM患者AD、RD、MD更高,FA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脊髓横截面积(CSA)未减小的DCM患者相比,CSA减小的DCM患者RD、MD更高,FA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D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患者LMC节段FA与颈椎JO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9,P<0.001),RD、MD与颈椎JO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61、-0.461,P均<0.001)。结论:DTI检查能够反映DCM患者术后脊髓的病理改变。DTI参数尤其是FA、MD、RD有望成为脊髓损伤评估的客观指标。
王晋超宋卿鹏蒋雯李广祺李思思郭华韩骁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脊髓损伤
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中短期临床疗效得到了肯定,但其长期临床疗效,尤其是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本研究主要观察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王晋超
关键词:长期随访退变
单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9±9.3)岁。按手术节段数患者分为两组:单节段组71个节段,双节段组30个节段。评估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与影像学评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单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90±15.18)°,末次随访时为(46.31±13.03)°;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67±4.54)°,末次随访时为(8.63±5.34)°;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3±1.32)°,末次随访时为(1.23±1.92)°。双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0.14±11.59)°,末次随访时为(38.33±12.31)°;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10±4.00)°,末次随访时为(6.51±4.61)°,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3.09±2.15)°,末次随访时为(0.44±4.62)°。单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69.40±36.80)%,NDI下降(12.06±8.20)%,Odom's标准优良率为91.5%。双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59.44±59.80)%,NDI下降(12.53±9.47)%,Odom's标准优良率为80.0%。单节段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李祖昌王晋超
关键词:单节段双节段长期随访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3例,女4例。手术节段:C4/5 3例,C5/6 9例,C6/7 5例。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形成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与高等级(3~4级)椎旁骨化;临床功能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评定。比较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及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6.1±11.7岁,男5例,女2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4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8.18°±3.70°,末次随访时为9.07°±4.76°,1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2.78°±14.89°,末次随访时为47.34°±6.93°;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77°±1.08°,末次随访时为2.37°±1.48°;各影像学评估指标(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14.3%)出现局部后凸,1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7.9±7.0岁,男8例,女2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6例,C6/7节段1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11.46°±5.19°,末次随访时为6.41°±4.87°,3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53°±11.89°,末次随访时为41.60°±13.4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4°±1.35°,末次随访时为1.29°±1.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局部后凸,4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末次随访时,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长期随访
颈椎间盘突出行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发生椎旁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且随访10年以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4.21±8.7)岁;其中C_(3~4)节段1例,C_(4~5)节段4例,C_(5~6)节段19例,C_(6~7)节段4例。按照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PO等级,将患者分为低等级组和中高等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曲度、人工间盘角、假体覆盖比、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dom’s评分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低等级组11例,中高等级组17例,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60.7%。低等级组患者年龄(53.55±8.54)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88±0.98)°,手术节段ROM为(10.10±4.60)°,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12.84±3.52)°,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2.56±1.21)°,手术节段ROM为(12.55±3.51)°;中高等级组患者年龄(54.65±9.08)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14±1.27)°,手术节段ROM为(9.15±4.82)°,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9.98±3.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为(1.37±1.85)°,手术节段ROM为(9.48±4.47)°。低等级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节段ROM显著优于中高等级组(P<0.05)。低等级组JOA改善率(72.34±40.84)%,NDI下降(11.64±7.58)%;中高等级组JOA改善率为(82.75±20.52)%,NDI下降(15.29±9.1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5,P=0.047,95%CI:1.006~2.434)。结�
张波王晋超姜宇桢宋卿鹏安岩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组(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对照组(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各50例。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后凸Cobb角、脊柱功能指数、疼痛情况、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5.11°±0.53°vs 7.09°±0.75°,P<0.001);研究组的术后脊柱功能指数、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63 mL±2.44 mL vs 155.79 mL±15.68 mL,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vs 22.00%,P=0.007)。结论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能够显著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矢状面平衡,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脊柱功能,缓解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张波王晋超宋卿鹏姜宇桢安岩
关键词:退行性脊柱侧弯机器人辅助手术椎体间融合术
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 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 36例(76.6%)、高等级PO 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冯啸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远期疗效
CBT螺钉椎间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并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椎间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并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并腰椎滑脱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CBT螺钉椎间融合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的椎弓根(PS)螺钉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0~34个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定腰椎骨密度(BMD)、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比较2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值少于对照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后凸Cobb角降低,JOA评分、椎前缘高度比提高(P<0.05)。结论:与传统的PS螺钉椎间融合术相比,CBT螺钉椎间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并腰椎滑脱患者,可有效改善骨密度、促进功能恢复及缓解疼痛症状。
王含王晋超田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术腰椎滑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