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颖 作品数:18 被引量:8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9-2016年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现况。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安徽省2009-2016年乙肝病例数据;通过检测乙肝核心抗原IgM(IgM against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IgM)对2013-2016年6个监测点乙肝病例分类进行订正,比较全省和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2013-2016年6个监测点报告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115例(2.09%)、5 273例(95.73%)、120例(2.18%);订正后分别为88例(1.60%)、5 406例(98.33%)、4例(0.07%)。6个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2.45/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36/10万;同期全省从4.53/10万下降到2.41/10万。2013-2016年6个监测点2000年后出生人群(〈15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维持在0.13/10万以下,1986-199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最高(1.19/10万),之后逐渐降低到0.29/10万;同期全省2001-2005年出生人群发病率最低(0.28/10万),1986-199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最高(5.60/10万)。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使急性乙肝得到了有效控制。HBc-IgM检测可指导乙肝监测和分类。 柴瑜 唐继海 苏颖 罗献伟 陆志坚关键词: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安徽省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预防接种的信息研究,分析病例的及时接种率,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CV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MCV及时接种率<5%,11月龄累计预防接种率为32.37%,接种后1、2周内发病最多(10%),发病后有免疫史的占35.26%,MSS和CIIMS的预防接种信息的免疫史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接种MCV尤为重要,应区分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落实问诊制度,减少发病后的预防接种,提高MSS和CIIMS的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准确性。 陆志坚 丁旭 唐继海 苏颖 沈永刚关键词:及时接种 安徽省1999~2011年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1999~2011年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方法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Cell)或Vero/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ngaling Lymphacyte Actiration Molecule(SLAM)],从1999~2011年疑似风疹病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到的风疹病毒进行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采集的145份疑似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72株风疹病毒(分布在10个设区的市),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靶基因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72株风疹病毒分属三个基因型:1E(62株)、1F(8株)和2B(2株)。lF基因型风疹病毒分离于1999年和2000年,2B基因型风疹病毒仅在2000年分离到,之后未再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型风疹病毒。1E基因型风疹病毒于2001年在安徽省首次检测到,随后陆续在7个市监测到,安徽省2001~2011年流行的I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存在多个不同的分支。72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8株在个别重要位点发生变异外,其余毒株的重要位点均未发生改变。结论安徽省在2001/2002年发生了风疹病毒1E与1F的基因型更替,近年风疹的流行是由IE基因型风疹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且不同传播链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各市持续传播。 周淑洁 朱贞 陈霞 何维宽 余文周 唐继海 苏颖 柴瑜 刘丹青 沈永刚 许文波 任军关键词:风疹病毒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状况 2024年 目的 监测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为开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于2021年和2022年每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合肥)和长江以南地区(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宣城)4 033名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采集儿童青少年悬雍垂后上方咽后壁上的分泌物,采用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菌株鉴定。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结果 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的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分别为0.47%和1.07%,核酸检测敏感性更高。检出菌群中,B群占比最大,为76.74%;其后依次为C群(4.65%)、Y群(4.65%)、W 135群(2.33%)和X群(2.33%)。男生带菌率高于女生(χ^(2)=11.44);随着年龄升高,儿童青少年带菌率呈增高趋势(χ趋势2=42.69);长江以北地区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儿童青少年(χ^(2)=23.19);无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有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χ^(2)=11.02)(P值均<0.01)。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行菌株,高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成为流脑防控的重点人群。应继续做好流脑疾病监测,重点关注B群流脑病例,防范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苏颖 陈霞 王斌冰 罗献伟 程鹏博 周淑洁关键词:奈瑟球菌 脑膜炎 核酸扩增技术 儿童 青少年 安徽省1~6岁儿童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分析安徽省1~6岁儿童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1~6岁儿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出生)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6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4 166 212例,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接种总剂次数为17 752 675,人均接种4.26剂次。目标儿童中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比例分别为68.62%、 53.53%、 53.53%、 44.24%、 34.03%、 12.08%、 10.25%、8.95%、4.22%、3.26%、0.64%。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岁儿童接种过11种疫苗中任意一种的比例分别为28.21%、 30.28%、 30.89%、 28.25%、 24.16%、 19.84%。结论 安徽省1~6岁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接种剂次数不高,应采取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数。 罗献伟 毛雷婧 王斌冰 任明雪 孟凡亚 张宁 苏颖关键词:儿童 预防接种 安徽省2023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鉴定及其传播风险评估 2024年 目的 分析2023年安徽省从1例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的基因型别及特征,探讨其对安徽省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安徽省报告的1例非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PV),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内鉴定,通过中和实验获得单型毒株,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对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1例非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2株Ⅰ+Ⅲ混合型PV,其中Ⅰ型(2023MYKJH 01-1和2023MYKJH 01-2)分别有13和12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1.4%和1.3%,鉴定为Ⅰ型VDPV,与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监测到的Ⅰ型VDPV处于不同分支,Ⅲ型为疫苗相似株。后续采集的粪便标本未分离到Ⅰ型VDPV。结论 2023年安徽省检出两株Ⅰ型VDPV的非AFP病例未持续排毒,发生Ⅰ型VDPV循环的风险较低。 何佳丽 王斌冰 汪馨 苏颖 程鹏博 董燕 宋菲扬 程晓东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安徽省2011―2020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麻疹策略探讨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流行特征。结果安徽省2011―202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8892例,年均发病率为1.48/10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χ^(2)=1794.80,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2―6月,低发病年份无明显季节聚集性。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1.12/10万和1.2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不足2岁和15岁以上人群,占总发病数的90.25%。56.94%的病例无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史,30.40%的病例接种史不详。758例麻疹病例有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737例均为本土H1基因型,16例为疫苗株A基因型,B3基因型2例,D8基因型3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5起,暴发疫情76起。结论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发病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保持低发病水平。应继续提高适龄儿童MCV的及时、全程接种率,必要时对重点人群开展补充免疫,同时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张宁 周淑洁 程晓东 苏颖 王斌冰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消除麻疹 安徽省孕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孕妇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8月龄以内儿童麻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结果 共调查1141名孕妇,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1.15%,几何平均浓度为572.03mlU/ml,城市孕妇的血清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均高于农村孕妇(均有P〈0.05),高年龄组孕妇血清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高于低年龄组孕妇(F=6.92,P〈0.001),不同麻疹患病史的孕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P=0.002)。结论 加强育龄期未怀孕妇女的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不但能够控制这一人群本身发病情况,还是降低8月龄以下婴儿发病的主要措施。 张宁 周淑洁 王斌冰 苏颖 刘丹青关键词:孕妇 麻疹 问卷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中的cutoff值优化 2022年 目的优化ELISA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的cutoff值。方法372份血清样本分别使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优化的cutoff值,再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阳性129份,阴性243份;cutoff值为0.105时ELISA检测结果:阳性230份,阴性142份。K_(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仅为中度(K_(appa)=0.49,P<0.001)。对ROC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cutoff值0.296,此时特异度、正确指数和符合率均优于cutoff值设为0.105时各项指标,灵敏度稍有降低,K_(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升为高度(K_(appa)=0.85,P<0.001)。结论将cutoff值设为0.296时,ELISA的检测结果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一致性更好。 柴瑜 苏颖 王斌冰 罗献伟 程晓东 周淑洁 唐继海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8月龄婴儿抗体水平对麻疹疫苗接种效果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0~8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的消减状况,评价8月龄婴儿的抗体水平对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为制定麻疹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6月在亳州人民医院就诊的2周岁以内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婴幼儿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G。结果共调查2周岁以内婴幼儿288名,其中159名婴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79名婴幼儿接种过一剂次麻疹疫苗,50名婴幼儿接种过两剂次麻疹疫苗。对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婴儿,0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00%,8月龄抗体阳性率为9.52%,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64%和4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接种过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的婴幼儿,≥9月龄和8月龄接种MCV1的婴幼儿的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558.22 IU/L和1 133.05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幼儿接种MCV1后的麻疹抗体GMC分别为1 410.06 IU/L和999.2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接种过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2)的婴幼儿,婴幼儿接种MCV2后的麻疹抗体GMC与性别、地区、首剂接种时间及母亲出生年份等因素均没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52%的8月龄婴儿的麻疹抗体仍为阳性,婴儿体内胎传抗体的存在会影响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的效果,但这种影响会在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后被消除。 于夏雅 许德 周淑洁 陈霞 苏颖 张宁 王建军关键词:麻疹疫苗 胎传抗体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抗体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