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腺癌
  • 2篇甲状腺
  • 2篇MSCT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炎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血压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造影
  • 1篇支气管
  • 1篇妊娠
  • 1篇妊娠中期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术前

机构

  • 7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作者

  • 7篇郭建
  • 3篇付林
  • 3篇田路
  • 2篇张英
  • 1篇刘树伟
  • 1篇张忠和
  • 1篇樊慧丽
  • 1篇刘群星
  • 1篇刘军
  • 1篇李明

传媒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妊娠中期胎儿海马结构发育的7.0TMRI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妊娠中三个月内海马结构发育的形态变化以及其折叠角的变化,分析其发育规律。方法:收集胎儿标本51例,孕龄为14~22周,经超声筛选,排除神经系统异常。用德国产BRUK—ER7.0TMR扫描,在二维图像上利用eFilm软件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定义海马折叠角(HIA)为海马角外缘和海马下托内上缘的连线与通过中线结构的直线的夹角,并在经过脑桥的冠状面上对此角进行测量。结果:13~14周时,海马结构几乎没有折叠,其皮层有3层结构,即室周层、中间带和皮质板;15~17周时,齿状回和海马角开始向颞叶内部折叠,海马结构典型特征是表现出明显的板层结构,CA2和CA3区的皮层逐渐变窄,海马结构的边缘层逐渐变厚;18—22周时,齿状回和海马角折叠进入颞叶,形成C型,海马板层结构变窄。随着孕龄增加,左右两侧HIA线性增大,未发现左右两侧HIA存在性别与半球间差异。结论:7.OTMRI能够清晰显示妊娠中期海马结构的发育变化,并可获得准确的HIA变化数据,这些数据对评价宫内或生后海马结构发育相关疾病有参考意义。
田路张忠和刘树伟樊慧丽张英刘军郭建
关键词:胎儿海马结构发育
SMCT探讨肺磨玻璃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及病理对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影像学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HRCT对87例患者共91枚GGN的HR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患者肺内同时存在2枚GGN)。以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浸润性腺癌结节组(A组)、浸润前病变结节组(B组)及良性结节组(C组),根据结节与其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分为:Ⅰ型:支气管在GGN内中断,Ⅱ型:支气管在GGN内扭曲、扩张,Ⅲ型:支气管在GGN内走形正常,Ⅳ型:支气管未进入病灶,在GGN旁绕行。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GGN与支气管形态的关系,并进行病理对照。结果:87例患者的91枚GGN中,病理证实A组病灶35枚、B组病灶39枚、C组病灶17枚。Ⅰ-Ⅳ型分别为22、17、16和7枚;A组、B组、C组中Ⅰ型支气管例数分别为20、2和0,A组、B组、C组中Ⅱ型支气管例数分别为9、7和1,A组、B组、C组中Ⅲ型支气管例数分别为3、7和6,A组、B组、C组中Ⅳ型支气管例数分别为0、5和2。不同性质的GGN相关支气管类型存在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R<0.01)。结论:不同性质的GGN与相关支气管的伴随关系不同,对术前GGN性质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刘群星郭建田路付林
关键词:支气管MSCT腺癌
256层CTA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下肢分析动脉斑块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56例糖尿病患者和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采用双侧下肢动脉18节段分段法,对2组患者间动脉硬化斑块种类、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病变范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共1 008节段,CT检出动脉粥样硬化672处(66.67%),高血压组共1 260节段,CT检出451处(35.79%),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斑块均以混合斑块为主,糖尿病组斑块主要分布于腘动脉以下中小动脉且受累范围较弥漫,高血压组多分布于腘动脉以上大动脉,糖尿病组管腔轻度以上狭窄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 256层CT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组斑块血管受累范围较弥漫、血管狭窄较严重,是导致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病因。
付林田路刘秋美郭建张英
关键词:下肢动脉造影糖尿病高血压MSCT
腹部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在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与腹部平片的差异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9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CT组与平片组,平片组患者的检查方式为腹部平片,CT组患者的检查方式为腹部CT。结果:CT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5.92%,平片组为83.3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的检测用时(14.18±3.77)min显著短于平片组的(20.84±3.69)min(P<0.05)。结论:在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断中,腹部CT诊断的优势较高,不仅图像清晰,同时操作较为简单,检测时间较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
郭建李明
关键词:腹部CT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宝石CT能谱成像检查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宝石CT能谱成像检测方法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及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该医院诊断的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及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予以项目指标分析,参考手术病理检测结果,将其中3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归入试验组调查资料内容,将另外3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归入参照组调查资料内容,各个组别都予以宝石CT能谱成像检测,统计试验组与参照组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检测值及能谱曲线斜率计算绝对值,统计两组病灶动脉标准化碘含量(NICA)、正常甲状腺标准碘含量(NICT)对比良恶性差异。结果试验组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检测值(6.60±1.12)mg/mL、(7.51±1.30)mg/mL、(15.80±2.54)mg/mL相比参照组(10.45±2.20)mg/mL、(14.60±2.56)mg/mL、(27.68±3.70)mg/mL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2、13.525、14.499,P<0.05);试验组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能谱曲线斜率计算绝对值(0.50±0.06)、(2.81±0.30)、(2.20±0.23)相比参照组(0.79±0.10)、(4.40±0.47)、(3.22±0.40)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0、15.619、12.108,P<0.05);试验组正常甲状腺标准碘含量(NICT)相对于参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1,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P=0.561>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及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采取宝石CT能谱成像检测方法展示较好诊断效果。
郭建杨庆芬付林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结节
宝石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初治甲状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诊断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转移组(n=34,42枚淋巴结)和未转移组(n=26,37枚淋巴结)。分析两组宝石CT形态学诊断结果及其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比较两组碘基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宝石CT能谱成像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短径≥10 mm的淋巴结检出率(78.6%)高于未转移组(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宝石CT形态学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70.3%,准确度为74.7%。转移组λHu比值、碘基值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取λHu比值=1.02为诊断临界点时,宝石CT能谱成像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86.5%,漏诊率为4.8%,误诊率为13.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34~0.988)。结论宝石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可及早发现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郭建杨庆芬
关键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
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CT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胆囊癌与4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误诊率低;诊断胆囊癌的特异度为95.56%,灵敏度为94.74%,准确度为95.18%,影像学常表现为胆囊壁结节样增厚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黏膜线破坏和高位梗阻扩张、边界模糊。结论:CT鉴别诊断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价值高。
杨庆芬郭建
关键词:胆囊癌慢性胆囊炎CT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