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美玲

作品数:8 被引量:287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4篇苍耳
  • 4篇苍耳子
  • 2篇药理
  • 2篇药理作用
  • 2篇药理作用研究
  • 2篇药理作用研究...
  • 2篇皂苷
  • 2篇牛膝
  • 2篇菊科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冬花
  • 1篇尿苷
  • 1篇人参
  • 1篇人参皂苷
  • 1篇萜类
  • 1篇酰胺
  • 1篇木脂素
  • 1篇木脂素类

机构

  • 8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8篇杨柳
  • 8篇颜美玲
  • 7篇姜海
  • 5篇王秋红
  • 5篇匡海学
  • 5篇杨炳友
  • 4篇苏晓琳
  • 3篇孙延平
  • 1篇杨大宇
  • 1篇韩华
  • 1篇舒尊鹏
  • 1篇张妍妍
  • 1篇吴丽红

传媒

  • 4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苍耳子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苍耳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质谱与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苍耳子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甲酯(2)、咖啡酸乙酯(3)、5-O-咖啡酰基奎宁酸(4)、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结论本实验所测定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
姜海满文静杨柳邢绪东颜美玲郭新月苏晓琳孙延平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苍耳子化学成分
苍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干燥成熟带总苞果实(苍耳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HR-ESI-MS与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苍耳子70%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xanthiazone(1)、羟基苍耳子噻嗪双酮苷(2)、尿苷(3)、3-吲哚甲醛(4)、naphthisoxazol A(5)、氨基苯丙酰胺(6)、N-benzoyl-2-aminoethyl-β-D-glucopyranoside(7)、ω-hydroxypropioguaiacone(8)、arbutin(9)、icariside D1(10)、lcariside F2(11)、(+)-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2)、(-)-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3)和coniferine(14)。结论化合物3~14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姜海杨柳邢绪东张妍妍颜美玲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苍耳子菊科尿苷
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3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甲酸(A),水-2.5%异丙醇-0.08%甲酸(B)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运行时间80 min,β-蜕皮甾酮采用DA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8 nm;人参皂苷R0和竹节参皂苷Ⅳa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速3.2 L/min。结果:β-蜕皮甾酮在0.001 9~0.096 3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分别在0.002 2~0.469 5 mg/mL和0.004 7~0.483 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r^2=0.999 4)。牛膝中三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为2.14%)、99.13%(RSD为2.04%)和98.30%(RSD为2.1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且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也可用于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
杨柳姜海苏晓琳颜美玲邢绪东郭新月侯阿娇满文静
关键词:牛膝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苍耳子Xanthium strumarium L.的萜类成分。方法苍耳子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色谱柱、ODS反相柱色谱与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tractyligenin (1)、2-O-β-D-glucopyranosyl-atractyligenin (2)、junipeionoloside (3)、(1R,6R,9S)-6,9,11-tr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11-O-β-D-glucopyranoside (4)、(1R,6R,9S)-6,9,11-tr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5)、(1S,5R,6R,9R)-megastigman-3-on-5,12-epoxy-9-ol (6)、vervenone-10-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7)、11β,13-dihydro-4H-xanthalongin 4-O-β-D-glucopyranoside (8)、11α,13-dihydro-4H-xanthalongin 4-O-β-D-glucopyranoside (9)、 anhydrodehydroivalbin (10)、 4-O-dihydroinusoniolide (11)、lasidiol p-methoxybenzoate (12)、sibiriolide C (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姜海杨柳邢绪东颜美玲郭新月苏晓琳孙延平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苍耳子萜类化学成分
牛膝各拆分组分的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牛膝各拆分组分的抗炎活性。方法:建立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炎症渗出模型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考察牛膝各拆分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在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炎症渗出模型中,牛膝甾酮组分高剂量组和牛膝皂苷组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其中皂苷组分三个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中,牛膝甾酮组分和皂苷组分各剂量在相应时间点上都可以有效降低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率,以牛膝甾酮组分高剂量和皂苷组分高、中剂量组的抑制效果最佳。结论:牛膝甾酮组分和皂苷组分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是牛膝药材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杨柳颜美玲吴丽红姜海舒尊鹏杨大宇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牛膝皂苷抗炎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87
2018年
柴胡为伞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为常用解表药,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及甘肃等地。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为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抑郁、保肝、抗肿瘤、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针对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对已有柴胡各种性状进行归纳总结,为柴胡的进一步研究提动参考,并为柴胡的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颜美玲杨柳侯阿娇郭新月满文静邢绪东韩华
关键词:柴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款冬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6
2019年
款冬花(Farfarae Flos)为菊科(Compositae)款冬属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性辛温,味微苦,归肺经。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等地。对款冬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发现款冬花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挥发油类、酚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萜类为款冬花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款冬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咳嗽、气喘、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
侯阿娇郭新月满文静颜美玲邢绪东姜海杨柳
关键词:款冬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苍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对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苍耳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鉴定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pinoresinol(1),balanophonin A(2),diospyrosin(3),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5),(-)-simulanol(6),(-)-7R,8S-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7),chushizisin E(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11),leptolepisol D(12),8-O-4’neolignan 4-O-β-glucopyranoside(13),(-)-(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14),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5),threo-dihydroxy 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6)和(-)-(2R)-1-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4-[(E)-formylviny1]phenoxyl}propane-3-ol(17)。其中化合物2~17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苍耳子中分离得到。
姜海杨柳邢绪东颜美玲郭新月苏晓琳孙延平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菊科苍耳子化学成分木脂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