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杰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长性状
  • 3篇桉树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种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尾叶桉
  • 1篇优良家系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群体
  • 1篇种源
  • 1篇重复力
  • 1篇桉树无性系
  • 1篇无性系
  • 1篇木材
  • 1篇木材密度
  • 1篇环境互作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基因型与环境...

机构

  • 6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6篇卢万鸿
  • 6篇罗建中
  • 6篇齐杰
  • 3篇林彦
  • 3篇王楚彪
  • 2篇李鹏
  • 2篇刘晓华
  • 1篇谢耀坚

传媒

  • 2篇桉树科技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针对桉树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以及华南地区台风和病虫害对桉树人工林产量影响严重等问题,开发测试并推出新无性系对解决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5个桉树新无性系在5种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对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做了定性分析。测试无性系的生长表现显示,无性系1409在所有立地中的表现均优良且稳定,无性系1406和1407在多个试验点的表现优良。这3个无性系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生长优势,其广泛的适应性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来自5种立地条件的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测试无性系在无性系、立地及无性系与立地互作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主要原因在于这5种立地条件的温湿度、降雨量和土壤类型均存在较大差异。该结果也说明了进行无性系多立地条件测试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华南地区不同的立地类型。测试无性系胸径和树高的重复力都很高(0.972和0.964),表明其虽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在生长差异,但其生长表现还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桉树无性系的选优、中试甚至推广决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
卢万鸿齐杰李鹏罗建中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重复力
两个连续世代粗皮桉生长与抗风能力遗传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粗皮桉重要性状的随世代推进时的遗传规律,为高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粗皮桉含244个家系的第一世代、含83个家系的第二世代种源/家系测定林的3年的生长性状、抗风数据进行了较系统的遗传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生长性状在第一世代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第二个世代的种源间差异常不显著(p<0.05),在两个世代的家系间差异均显著;第一世代的不抗风种源的抗风能力在第二世代得到显著提高。第一世代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第二个世代、种源和家系水的稳定性高于第二世代。两个世代的主要生长性状、抗风指数的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0.10~0.36),第一代的遗传力高于第二世代、抗风指数的遗传力大于生长性状,树高遗传力在第二世代大幅度下降;生长性状与抗风指数间呈强度的负遗传相关。这个结果说明,经两个世代改良后,粗皮桉的生长和抗风能力仍有较大的遗传增益,但随着世代推进其改良重点应放在家系、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的速生性和抗风能力的同步改良困难,应采取其他改良对策。
刘晓华罗建中卢万鸿林彦王楚彪齐杰
关键词:粗皮桉
桉树杂交种生长及抗风性状的遗传分析和选择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筛选出优良家系及单株,为桉树良种改良提供优质的遗传材料,对27月生30个桉树杂种家系试验林的生长和抗风能力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试验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抗风指数(WR)在家系水平上、家系×重复交互作用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家系水平上4个性状均受到较高程度的遗传控制,单株水平上H、D、V 3个性状受到较高强度的遗传控制,而WR受到较弱程度的遗传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H、D、V、WR 4个性状两两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在生长性状中,D与V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抗风能力方面,WR与D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按照选择标准选出8个优良家系,39个优良单株,入选率分别为26.67%、5.65%。其中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在H、D、V和WR上分别达到了8.24%、9.99%、25.24%和3.76%,优良单株的遗传增益在H、D、V和WR上分别为22.55%、13.45%、105.49%和1.90%。
齐杰卢万鸿王楚彪林彦刘晓华罗建中
关键词:桉树杂交种生长性状优良家系
尾叶桉木材密度和生长性状的微卫星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以尾叶桉育种群体的两个试验(T77和T164)为对象,借助微卫星技术挖掘与尾叶桉木材密度和生长性状关联的标记。经过筛选的83个微卫星标记用于样本关联分析,其中中性标记用于计算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系数矩阵。基于群体最佳分类数时的K值对应的个体成员系数组成个体间亲缘关系的Q矩阵。分别用一般线性模型(GLM)算法和混合线性模型(MLM)算法进行标记木材密度和性状的关联分析。基于p<0.05的显著水平,在群体T164和T77中分别找到17个和19个与尾叶桉木材密度和生长性状关联的位点,两个群体中与木材密度关联的位点均多于生长性状,且关联位点的表型变异率普遍较高。位点Embra100与木材密度的关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位点EUCeSSR261同时在两个关联群体中都检测到,且其与木材密度的关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将为尾叶桉木材和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力的标记信息,为其快速改良提供理论储备。
卢万鸿王建忠齐杰罗建中
关键词:尾叶桉微卫星标记木材密度生长性状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第一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利用中性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尾叶桉第一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尾叶桉第一代育种群体各天然种源内存在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标记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都表明,尾叶桉育种群体各天然种源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尾叶桉育种群体的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家系间,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分量很低,该结论被种源间很低的遗传分化水平再次佐证。尾叶桉育种群体内的亚群体分类(Structure分析)与各天然种源的地理分布不存在联系,但群体的内亚群体分类和基于Nei遗传距离的聚类比较吻合。本研究结论可为尾叶桉高世代的群体改良和优良杂交种亲本选配提供遗传基础信息。
卢万鸿熊涛王建忠张磊齐杰罗建中谢耀坚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
桉树及其杂交种叶片形态的遗传变异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解桉树重要性状在杂交种亲本、子代间的遗传变异规律,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为母本、粗皮桉(E. pellita)和细叶桉(E. tereticornis)为父本、8个全同胞杂交子代为材料,对亲本和子代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亲缘关系近的尾叶桉和粗皮桉的叶片性状大多无显著差异;但他们与亲缘关系远的细叶桉间的差异显著;尾粗桉与父母本间的性状无显著差异或仅与母本差异显著,属偏父本型;尾细桉与双亲间的多数性状都差异显著,且多偏向于母本。在树种内的家系间或个体间,叶片数量性状差异显著,而质量性状仅叶面革质厚度、叶面朝向差异显著;杂交种家系部分性状有超亲现象,且尾细桉家系超亲频率显著高于尾粗桉。叶长、叶长宽比、形状因子、叶色、叶面革质是区别叶片形态特征的决定性状。
齐杰卢万鸿李鹏王楚彪林彦罗建中
关键词:桉树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