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优株
  • 2篇油用
  • 1篇性状
  • 1篇叶色
  • 1篇优株选择
  • 1篇脂肪酸
  • 1篇芍药
  • 1篇芍药属
  • 1篇实生
  • 1篇授粉
  • 1篇株选
  • 1篇物候
  • 1篇相关性状
  • 1篇居群
  • 1篇果期
  • 1篇表型
  • 1篇表型多样性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任利益
  • 3篇张延龙
  • 3篇牛立新
  • 2篇李林昊
  • 1篇彭少兵
  • 1篇程婷婷
  • 1篇张葳蕤
  • 1篇李长友
  • 1篇张春贺

传媒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紫叶杜仲叶色变异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6年生紫叶杜仲和对照绿叶杜仲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了杜仲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含量及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pH值在叶色表达期随时间(8-10月)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叶色变异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PAL活性、pH值的相关性,同时对紫色杜仲叶进行遮光处理并探讨光对叶色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杜仲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高于绿叶杜仲的,而紫叶杜仲叶绿素含量和pH值却低于绿叶杜仲;在8-10月,其叶绿素含量、pH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通过紫叶与绿叶杜仲的对比可以看出,紫叶杜仲叶片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花色素苷含量和M值显著高于绿叶杜仲;影响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PAL活性、温度、pH值、光照等。
彭少兵张春贺任利益李长友程婷婷张葳蕤
关键词:叶色
凤丹油用新品种初选研究
油用牡丹作为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兴木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与范围迅速增长,现今市场栽植的品种多为紫斑牡丹和‘凤丹’,然而,专一针对油用性状选育的新品种还未见报导。本研究以栽培面积最广‘凤丹’为研究对象,在陕西商洛市、宝鸡市、安...
任利益
关键词:油用脂肪酸物候授粉
文献传递
‘凤丹’油用牡丹实生优株选择及评判标准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通过测量98株‘凤丹’植株13个经济性状,转化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大,选择性强。对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提高坐果量的同时,果实大小、单株籽粒质量和籽粒体积亦得到提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出优株41株,可作为高产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材料;以单株坐果量、单果籽粒数、籽粒千粒重为基础制定了田间选优的标准。
任利益张延龙牛立新张晓骁李林昊
关键词:优株选择
秦岭地区‘凤丹’牡丹居群果期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解位于陕西境内秦岭地区的‘凤丹’牡丹居群果期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变异,对8个居群的叶、果的8个质量性状和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凤丹’牡丹株形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变异,而分枝类型、新枝颜色、叶形、果实颜色等仅在居群间存在明显变异,居群内趋于一致性;数量性状上,除单果荚长度外其他均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显著差异。8个居群间不同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坐果量、单果内种子数、单果荚长度变异较大,单果荚宽度、种子径长变异较小。分析环境因素与所选性状的相关性可知,‘凤丹’牡丹的单果内种子数对纬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年均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李林昊张延龙牛立新张晓骁任利益
关键词:表型多样性居群
陕西省芍药科一新分布种—卵叶牡丹被引量:4
2015年
报道了陕西省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一新分布种——卵叶牡丹(Paeonia qiui Y.L.Pei et D.Y.Hong),该种分布于陕西省境内的安康市旬阳县(109°19.467′E,32°59.100′N),本次发现将中国该种自然分布区的经度向西推移了2°(约200km)。凭证标本现收藏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
张晓骁张延龙牛立新任利益司冰
关键词:芍药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